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几年来,“项目驱动法”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将“项目驱动法”运用到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从课程设置、实施环节、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研究“项目驱动法”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通信原理》课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29-02
一、项目驱动法简介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将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项目驱动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项目驱动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任务的教学实践模式,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否定与创新。在“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了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个人对于问题的思考,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项目驱动法”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被分为各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设立的课程学习目标,围绕着既定的学习任务,运用相应的学习资源如课堂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让所学知识得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
近年来,“项目驱动法”教学理论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将“项目驱动法”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通信原理》课程,从课程设置、实施环节、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项目驱动法”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二、“项目驱动法”应用研究
1.前期准备
前文提到,实施“项目驱动法”理念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解决课程任务。因此,首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按照“一对一”带动帮扶原则,将成绩优劣的学生进行组队,再以几个队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本次课堂学习任务、实施方式、实施环节和最终得评价体系进行介绍,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课程设置
结合“项目驱动法”教学理念的特点,可以知道在这样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任务设置,并不是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也不是超越学生的能力范围盲目设置课堂任务。而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
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时,将信号从模拟到数字信号进行A/D转换,但是通过怎样的转化计算,需要学生进行考虑。同时,对于转换完成的数字信号,分别对应怎样的档次,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最后,这些数字信号要怎样处理才能运用到生活中进行识别这些等等问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为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学生可以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制定解决方案和决策,最后完成课堂认为,最后对学生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实现了学生人人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目标。
3.实施环节
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应道辅助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控整个课堂任务实施整体走向,既要考虑到课堂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内容,还要综合考虑课堂任务的总量。因此,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和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把控,留下最后各小组汇报成果和评估的时间,剩下的时间由小组自我把控。对于完成速度较慢的小组,教师可以进行时间提醒。例如在解决调制信号中国问题是,就可以由小组自行决定时间安排,小组根据本小组的任务,决定任务完成的步骤、执行环节、完成时间以及完成方法等。确保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参与其中,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
4.评价体系
在最后小组汇报完各自的工作成果过后,教师通过严格完整的评估体系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方案成效、解决过程、小组成员参与度、小组成员互评和小组件互评。通过项目评估,让小组分析各自在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教训,同时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对自我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中表现优异的进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有意识的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课堂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项目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主体专业到学生身上。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践中去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升华。本文基于《通信原理》课程提出的“项目驱动法”应用研究对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新时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雷小娟.基于项目驱动法的高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學,2013.
[2]彭远芳,陆勤,胡宁,杨洋.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06):78-82.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通信原理》课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29-02
一、项目驱动法简介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将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项目驱动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项目驱动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任务的教学实践模式,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否定与创新。在“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了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个人对于问题的思考,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每一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项目驱动法”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被分为各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设立的课程学习目标,围绕着既定的学习任务,运用相应的学习资源如课堂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让所学知识得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践。
近年来,“项目驱动法”教学理论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将“项目驱动法”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通信原理》课程,从课程设置、实施环节、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项目驱动法”在《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二、“项目驱动法”应用研究
1.前期准备
前文提到,实施“项目驱动法”理念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解决课程任务。因此,首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按照“一对一”带动帮扶原则,将成绩优劣的学生进行组队,再以几个队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本次课堂学习任务、实施方式、实施环节和最终得评价体系进行介绍,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课程设置
结合“项目驱动法”教学理念的特点,可以知道在这样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任务设置,并不是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也不是超越学生的能力范围盲目设置课堂任务。而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
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时,将信号从模拟到数字信号进行A/D转换,但是通过怎样的转化计算,需要学生进行考虑。同时,对于转换完成的数字信号,分别对应怎样的档次,要进行怎样的处理,最后,这些数字信号要怎样处理才能运用到生活中进行识别这些等等问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为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学生可以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制定解决方案和决策,最后完成课堂认为,最后对学生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实现了学生人人参与其中的课堂教学目标。
3.实施环节
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应道辅助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控整个课堂任务实施整体走向,既要考虑到课堂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内容,还要综合考虑课堂任务的总量。因此,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和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把控,留下最后各小组汇报成果和评估的时间,剩下的时间由小组自我把控。对于完成速度较慢的小组,教师可以进行时间提醒。例如在解决调制信号中国问题是,就可以由小组自行决定时间安排,小组根据本小组的任务,决定任务完成的步骤、执行环节、完成时间以及完成方法等。确保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参与其中,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
4.评价体系
在最后小组汇报完各自的工作成果过后,教师通过严格完整的评估体系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方案成效、解决过程、小组成员参与度、小组成员互评和小组件互评。通过项目评估,让小组分析各自在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教训,同时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对自我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中表现优异的进行表扬,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有意识的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课堂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项目驱动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主体专业到学生身上。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实践中去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升华。本文基于《通信原理》课程提出的“项目驱动法”应用研究对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新时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雷小娟.基于项目驱动法的高中信息技术学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學,2013.
[2]彭远芳,陆勤,胡宁,杨洋.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06):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