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更重“情”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这显然比旧课标更重视情感教育,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语文这一学科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容,情感教育对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相当重要的。
  情感教育具有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保健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如果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情感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学生和教材既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
  当教师和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不仅是认识因素,而且情感因素也被激活了,形成情、知信息交流的回路。在教学中,对情、知回路有效控制,自然能产生认识和情感两方面的教学效果。
  由于教学中情感领域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因此要依据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情感目标。但无论如何,以下几方面的内涵是应该包含其中的:
  (1)让学生处于愉悦、精神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
  比如:在学习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时,可以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月”的诗句和苏轼的生平及创作状况的资料,并在课上展示、评比,学生个个积极准备,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对全词的分析理解也比较到位,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理解主旨,最后再用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入该词的意境,并巩固背诵,效果很好。
  (2)让学生在接受认识信息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比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在学生理解全文大意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范仲淹和滕子京在被贬之后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比如,在上综合性学习课“献给母亲的歌”时,用“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你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吗? 你知道母亲孕育你是多么不容易吗?” 这三个问题引起学生深深的思考,然后再展开思想学习活动;①关于“道不尽的母爱”。②关于“剪不断的脐带”。③关于“多角度的看母爱”。④关于“报得三春晖”可以让学习小组各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学生可以课上交流感受,也可以课下查找资料,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母亲倾心交谈,更进一步地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体会母爱的无私,进而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的内涵,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在充分交流之后,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文写的非常成功,每一篇文章不论语言朴实还是华丽,篇幅较长还是简短,题材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想这是情感的魅力吧!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由“怕写”变成了“乐写”。
  (4)让学生沐浴在师爱的细雨中。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这就说明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潜移默化功能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情感和态度。师生交流的核心是爱心融入。教师要让学生沐浴在师爱的细雨中,就应该做到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需要之时,施爱于意料之外,施爱于批评之中,施爱于教学之余。比如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温柔的抚摸,当学生灰心失意时,给他们几句真挚的安慰与鼓励的话语。在发现学生的缺点错误时,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拳拳之心、真挚之情,这是一种慈与严相结合的爱。在批改作文时,既要指出其闪光点,也要真诚而准确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弥补的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评语中是注满感情的,要用心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始终在认真地帮助他们。在教学之余,也要用大量的时间与学生接触,注意课外的“感情投资”也会在教学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教师要用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利用情感的积极作用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寻求乐趣,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搞好学校体育,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善人民的健康、形成健美的体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1. 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
期刊
【摘 要】在新世纪的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应用数学的思想,也离不开具有应用数学思想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由于不断涌现的新的教学方式,各个交叉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数学教学中也要不断的体现应用数学的思想,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探讨。   【关键词】数学应用数学;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多种,比如运算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对于问题的反应和理解能力等。
期刊
作为中队辅导员和同行进行交流时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中队活动不好搞,有的活动看起来易行,有操作性,但运行起来不是深就是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让人望洋兴叹。”其实,想一想,组织有益的中队活动,作为我们每个辅导员来说确实需要睿智,需要远见,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活动不仅要以激发、培养队员的兴趣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以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为重心,为他们以后的生活乃至生存奠基。 “让主体队会回
期刊
【摘 要】指导双语班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双语班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双语班学生的语言,增强双语班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双语班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更对双语班学生审美能力、心灵感悟能力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学期我担任双语班的汉语教学任务,深感任重道远,内心不免有些忐忑,脑际时刻盘旋的是双语班汉语课堂策略的制定,措施的实施。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让学生了解汉语思维,以及语言
期刊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
期刊
【摘 要】技校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专业实践课的操作水平,它的好坏在技校教学中尤为重要。为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在基础课程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基础教学,基础课的老师时时刻刻要分类把握好尺度与方向,以便引导好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    技校的教学活动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践教学是学生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实际操作基本
期刊
拔优辅困是教师教学职责中的一种教学活动.对这些学业学习有困难、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与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使整体的全面提高。那么辅导学困生应该采取那些有效措施呢?  1. 查究原因,对症下药    学生学习困难的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些老师喜欢把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都归咎为学生的“懒、愚、笨”。其实并不那么简单,除了“懒、愚、笨”之外,还有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对头,某些基础不扎实、缺漏
期刊
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一个班级由于学生数的减少,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关爱,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班化教学能体现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重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  【关键词】小学语;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引起了人们较多的思考。  如何使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