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结构助词“的”字研究,本体研究已经很充分,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助词“的”字的语法讲解,而是针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来分析“的”字。从汉韩对比的角度,关注汉语中助词“的”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的同时,关注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空缺。力争能对以后的对韩汉语教学中助词“的”字的教学应注意的重点给以些许启发。
【关键词】助词的;词尾;格助词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36-02
一、引言
关于de字研究,朱德熙老先生早在1961年《说“的”》[1]一文中用了大量篇幅作了详细地探讨,并根据“的”字短语整体词性将北京话里带“的”字格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副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名词性的。朱德熙先生认为他所分析出来的“的1”、“的2”、“的3”并非同一个语素,而是不同的三个语素[1]。本文赞同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并将其“的1”、“的2”、“的3对应于目前所通行的“得”、“地”、“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助词“的”,其原因有两点:(1)《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2]统计结果:“的”频序号为1级,“地”频序号为1382级,“得”频序号为1655级。“频级序号”是根据“频级序号法”排序,1级为最高,使用频度最高。所以我们就使用频度来说,将“的”定为研究对象应不为过。(2)正是由于“的”使用频序较高,不但是母语为汉语的人容易用“的”代替“地”、“得”,很多外国留学生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就出错率来说,也应将“的”定为研究对象。
二、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研究概况
要分析结构助词“的”字的研究概况,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结构助词“的”本身的研究概况;一是和另外两个结构助词“地”和“得”比较研究。因为结构助词“的”的研究已很充分,我们这里便从和另外两个结构助词“地”和“得”比较研究的角度,宏观地从目前语法书对结构助词“的”、“地”和“得”的解说方式入手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1.de字定义的界定现状。
就目前对de字的定义情况来看,对de字的定义的界定并不统一。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而下的定义,即以其是做定语、状语还是补语而定de字具体为“的”、“地”还是“得”;二是从de字前或后词语的词性而定,主要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三类。有很多学者还采用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和de字前词语词性两种手段相结合对de字的定义进行阐释。例如,张荣初先生对“的”和“地”下定义时運用的是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对“得”字定义时则同时运用de字短语语法功能和de前词语词性两个标准:
“的”,助词,用在作定语的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对中心词的领属关系,对事物的性质、属性、范围加以限定;
“地”,助词,用在作状语的词或词组后面,表示这个词或词组修饰中心语;
“得”,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程度或结果的补语。[3]72
贺师尧先生也是同时运用了词性和语法功能两种手段来界定de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张荣初先生在运用de字短语词性这一手段界定de字时,是依据de字前的词语词性。而贺师尧则是同时从de字前后词语词性同时考虑。他指出,“定语运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前用‘得’”,而后又指出“定语是名词前的修饰语,状语是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的补充成分”。[4]48《现代汉语规范字典》[5]100同样也是运用了de字前词语词性和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两种手段来对de下定义。
2.对外汉语教学中de字的处理。
本文主要是针对韩国学生来研究结构助词“的”字的用法,用词性来界定结构助词“的”字,我们承认比抽象的语法更好把握。但是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助词和韩语中的助词都很大的区别,在运用词性阐述结构助词“的”字用法时我们要注意汉韩词性分类的差异。另外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很复杂,并涉及到冠词形和时态等问题。我们在下文中会做详细的介绍。
三、汉语结构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及注意事项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分析汉语结构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并不是仅仅作一个对应情况的表面呈现。而是由对应情况作为切入点,同时注意对应情况和空缺情况,以及造成的正负迁移,从而从对韩汉语教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助词“的”字在对外汉语中应注意的事项。
汉语是一种意合程度很强的语言,而韩语则是属于黏着语,助词和语尾非常发达。汉语助词所体现的句法关系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将分别对其加以分析。
我们依据目前的语法书,按汉语中的助词“的”前后词语或词组词性将“的”概括为以下几点:⑴“的a”字前为名词、代词,助词“的a”后为体词;⑵“的b”字前为形容词、动词,助词“的b”后为体词;⑶“的c”字前为名词、“的c”后为已具有名词性质的动词;⑷“的d”前为介词词组作定语,“的d”后为名词或已具有名词性质的动词:⑸“的e”前为数量词重叠,“的e”后为名词;⑹“的f”前为形容词重叠表程度,“的f”后为名词或无成份;⑺“的g”前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的g”后无成份。
1.汉语中的“的a”和韩语中的属格助词“”
严格地说韩语中语法功能和汉语助词“的”中对应的只有表示所属关系的“”,在韩语中称为属格助词。韩语中的助词“”用于体词后,表示所属关系,也可表示属性、特征、数量等关系[6]85。其使用顺序和中文一样,且对应于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确切地说是对应于助词“的a”。当然韩语中属格助词“”和汉语中助词对应情况没有这么简单,为了便于控制我们在下文中再作进一步探讨。
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和韩语属格助词“”在省略情况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不同。韩语中属格助词“”放在“”后变为“”,意思由“我、我、你”变为“我的、我的、你的”。如属格助词“”前为代词,其省略情况仅限于“”。例如:“(我的发音)”可以是省略形式,“(她的发音)”中属格助词“”却不能省略。韩语中属格助词“”的省略很简单,也容易掌握,但汉语中“的a”的省略情况则复杂得多。首先“的”的省略不是看“的”前的代词,而是关注两点:一是“的”前后名词和名词之间为性质关系时可省略“的”[7]2-7,例如:“法国朋友”;二是代词后的名词是国家、集团、机关单位或亲属名称时可省略“的”,例如:“你叔叔”、“我家”。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也可以不省略,即我们也可以说:“你的叔叔”、“我的家”。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即我们可以说“我家”,也可以说“我的家”;“我妈妈”也可以说“我的妈妈”。但是“我妈”则不能说“我的妈”。这里我们将上面可省略的“的”的定义可以限定为:代词后名词为亲属名称且为单音节词时,“的”省略。 从整体上看,汉语中“的a”的省略比韩语中格助词“”复杂得多,韩国学生在处理“的a”省略与否时,应该避免本国语的负迁移影响,把重点放在“的”前后名词与名词关系和音节协调上面。
2.汉语中的“的b”和韩语中的定语词尾。
上文已经说过韩语属于黏着语,词尾很丰富。首先,我们简单解释一下韩语中的定语词尾。定语词尾是“使谓语或体词的谓词性在句子中起到定语作用,同时本身具有时间概念的词尾”[6]85。韩语中定语共有“”、“”、“”和“”四种形式,分别表示不同的时间概念或状态。有的韩语语法书中也将动词、形容词作定语的形式称作动词冠词形或形容词冠词形[8]240-241。冠词形词尾,是指“使用言或加了叙述格助词的体言在句子中起到冠词形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时制概念的词尾。”[9]259所谓的动词冠词形和形容词冠词形是说有时态限制的动词或形容词在作定语时,具备了冠形词用在体词前面,修饰或限定体词的性质。
汉语中的“的b”和韩语中的定语词尾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中的“的b”只有一种形式,即动词、形容词作定语时其后均为一个结构助词“的”字。而韩语中动词和形容词作定语时冠形词性语尾在大多情况下是不同的:二是汉语中的“的b”无时态标志,而韩语中动词冠词形和形容词冠词形则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和过去持续时四种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四种时态是一种相对的时制,它是以冠形语发生关系的另一动作、状态发生和存在的时间为标准来确定时态为现在、过去或将来。
下面为直观一点,我们就韩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冠词形作一个简单的展示,见下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韩语中和汉语助词“的b”的对应情况,韩语中的时态和冠词形在汉语中被统一为了“的”。此处相对简单的汉语助词在韩语学生的学习中是否真的学习起来简单,我们这里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因而不妄加评论。
就省略情况而言,汉语中的“的b”的省略与否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形容词作定语时,单音节形容词和名词前一般可省略“的”;二是动词作状语时,如不产生歧义(将偏正关系误为支配关系)可以不加助词“的”字。这点和韩语不同的是,韩语中格助词省略与否不是看形容词或动词的音节也不考虑歧义,而是看形容词本身。例如:汉语“新皮鞋”、“坏人”、“黑毛衣”、“老同学”等都省略了助词“的”。
而韩语中只有“(新)”字作定语才不用词尾,而“坏”、“黑”、“老”等等形容词作定语时都要用到词尾“”。
3.“的c”。
和汉语助词“的c”和”的a“对应的韩语助词在大多情况下可以认为同是“”。这里我们之所以分开来分析,主要是二者还存在细微的差别。汉语中短语的词性和短语中心词的词性不是对应的,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汉语中短语词性由其句法功能来体现,韩语中的短语词性则由中心词词性来体现或者在短语后加表示“事件”等类的词来使短语名词化。例如:“感谢”一词在汉语中是动词词性,而短语“同学们的感谢”则是名词性,多作主语或宾语。韩语则是“”,“”词性是名词,其动词形式是“”。韩语短语的词性直接由名词“”来体现出来了。再如,“到来”为动词,短语“你们的到来”为名词性,对应的韩语则由两种形式来体现。一是“”,“”表示在韩语中表示“事件”,短语的词性由动词冠词形加表示“事件”名词“”来体现出来了。二是“”(新时代的到来)短语名词性由名词“”来体现出来。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助词“的”更注重句法功能,和助词和词尾丰富的韩语表达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讲解“的c”时应该放大关涉对象,从句法功能的角度入手,并注意汉韩二语短语词性的界定原则的差异。
4.“的d”。
我们这里之所以分析介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是因为韩语中助词发达,汉语中的介词后助词在韩语中对应的情况不多,如不特别点出,韩语留学生在使用介词短语时会出现介词后助词“的”遗漏的情况。例如:“在教室的学生”,对应的韩语是“”介词后的助词“的”在韩语中却是处所助词“”。
因为在韩语中介词作定语时的助词“的”体现不出来,HSK考试中容易出现缺失错误,因而该讲解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5.“的e”。
在汉语中数量词重叠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数量多。例如:“一道道的高墙”、“一对对的学生”。韩语中此处对应的助词为“”。这里我们之所以和“的a”分开分析不是因为韩语对应上有什么大的不同,而是汉语本身“的a”和“的e”区别较大。如果单从对应的角度分析,就忽略了本体的区别。
6.“的f”。
汉语中形容词重叠可以表程度,在句子中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时其后结构助词“的”相当于韩语中的形容词冠词形。这点我们上文中已有论述,所以这里不再作分析。只说明一点就是,韩语中形容词重叠也是表示程度。例如:“高高的墙”对应韩语是“”。“”为“(高)”的重叠形式,表示程度的强弱。
形容词重叠作谓语,其后也是要有结构助词“的”,但是这里我们在讲解助词时要注意汉韩句法的区别。因为韩语句子中没有补语,谓语在句子的最后。例如:“眉毛浓浓的”对应韩语应是“”,汉语中的焦点“浓浓的”在韩语中变为“”(眉毛)由主语助词“”来突显。我们这里暂不讨论焦点的转移问题。形容词重叠作谓语,其后的助词“的”在对韩教学中需要重视,以免出现遗漏现象。
7.“的g”。
对于这类情况,陆剑明和马真教授在《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0]231-241中详细地论述了“实词性词语加上‘的’都能指称事物”的各种情况,并分析了歧义情况。我们这里只指出一点就是,汉语中表示事物的“的”字短语在韩语中后面都要加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中的歧义一大部分由于韩语句法特点而显示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在讲解此类短语时,不但要注意“的”字短语的组成部分还要注意“的”后省略所造成的歧义现象。
四、助词“的”字在对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我们分析了漢语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并在文中对对韩教学中应注意的细节作了强调。这里我们在从宏观上对注意事项作一下总结:
1.从总体上看,汉语中的助词“de”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注重其句法功能,助词“de”前后词性或短语也多是从其句法功能上来界定。而韩语中的词尾和格助词很发达,很多时候是可以由词尾或格助词来独立体现句法功能。基于此我们对韩语法教学中应注意到:虽然以已标注的词性教学更易被学生掌握,但是仍不能忽视句法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2.关于助词“的”字的省略问题,汉韩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差异,助词“的”和“得”的省略异同尤为明显。在对韩教学中,我们只有同时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省略与否的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法错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纠正此类错误而非个别错误,也才不会简单地将其语法错误理解为汉语语法掌握得不牢固,而忽视了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3.关于汉语中的助词“的”字的歧义问题。《现代汉语虚词》[11]215中“的”字短语的歧义,是指与“的”字短语有关的三个歧义问题:动词配价指数引起的歧义;动词施受关系引起的歧义;由“是…的”格式引起的歧义。对于这些,韩语中“的”后必须有明显的表示“人”、“物”或“事”的词,所以不存在多种情况的解读。因而从这点上说,在解读“的”字歧义时同样要注意汉韩省略情况的异同。
4.正负迁移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韩语中有助词和汉语助词“的”字有对应的情况,但是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在针对韩国学生讲解汉语助词“的”字时应同时注意正负迁移的影响。尤其是有对应情况时,更不能忽略。因为有很多负迁移影响不是由于不同,而是因为相似而又有区别。我们要重视同中有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2).
[2]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张荣初.现代汉语常用词语规范手册[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助词的;词尾;格助词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36-02
一、引言
关于de字研究,朱德熙老先生早在1961年《说“的”》[1]一文中用了大量篇幅作了详细地探讨,并根据“的”字短语整体词性将北京话里带“的”字格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副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和名词性的。朱德熙先生认为他所分析出来的“的1”、“的2”、“的3”并非同一个语素,而是不同的三个语素[1]。本文赞同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并将其“的1”、“的2”、“的3对应于目前所通行的“得”、“地”、“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助词“的”,其原因有两点:(1)《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2]统计结果:“的”频序号为1级,“地”频序号为1382级,“得”频序号为1655级。“频级序号”是根据“频级序号法”排序,1级为最高,使用频度最高。所以我们就使用频度来说,将“的”定为研究对象应不为过。(2)正是由于“的”使用频序较高,不但是母语为汉语的人容易用“的”代替“地”、“得”,很多外国留学生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就出错率来说,也应将“的”定为研究对象。
二、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研究概况
要分析结构助词“的”字的研究概况,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结构助词“的”本身的研究概况;一是和另外两个结构助词“地”和“得”比较研究。因为结构助词“的”的研究已很充分,我们这里便从和另外两个结构助词“地”和“得”比较研究的角度,宏观地从目前语法书对结构助词“的”、“地”和“得”的解说方式入手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1.de字定义的界定现状。
就目前对de字的定义情况来看,对de字的定义的界定并不统一。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而下的定义,即以其是做定语、状语还是补语而定de字具体为“的”、“地”还是“得”;二是从de字前或后词语的词性而定,主要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三类。有很多学者还采用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和de字前词语词性两种手段相结合对de字的定义进行阐释。例如,张荣初先生对“的”和“地”下定义时運用的是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对“得”字定义时则同时运用de字短语语法功能和de前词语词性两个标准:
“的”,助词,用在作定语的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对中心词的领属关系,对事物的性质、属性、范围加以限定;
“地”,助词,用在作状语的词或词组后面,表示这个词或词组修饰中心语;
“得”,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程度或结果的补语。[3]72
贺师尧先生也是同时运用了词性和语法功能两种手段来界定de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张荣初先生在运用de字短语词性这一手段界定de字时,是依据de字前的词语词性。而贺师尧则是同时从de字前后词语词性同时考虑。他指出,“定语运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前用‘得’”,而后又指出“定语是名词前的修饰语,状语是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的补充成分”。[4]48《现代汉语规范字典》[5]100同样也是运用了de字前词语词性和de字短语的语法功能两种手段来对de下定义。
2.对外汉语教学中de字的处理。
本文主要是针对韩国学生来研究结构助词“的”字的用法,用词性来界定结构助词“的”字,我们承认比抽象的语法更好把握。但是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助词和韩语中的助词都很大的区别,在运用词性阐述结构助词“的”字用法时我们要注意汉韩词性分类的差异。另外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很复杂,并涉及到冠词形和时态等问题。我们在下文中会做详细的介绍。
三、汉语结构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及注意事项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分析汉语结构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并不是仅仅作一个对应情况的表面呈现。而是由对应情况作为切入点,同时注意对应情况和空缺情况,以及造成的正负迁移,从而从对韩汉语教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助词“的”字在对外汉语中应注意的事项。
汉语是一种意合程度很强的语言,而韩语则是属于黏着语,助词和语尾非常发达。汉语助词所体现的句法关系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将分别对其加以分析。
我们依据目前的语法书,按汉语中的助词“的”前后词语或词组词性将“的”概括为以下几点:⑴“的a”字前为名词、代词,助词“的a”后为体词;⑵“的b”字前为形容词、动词,助词“的b”后为体词;⑶“的c”字前为名词、“的c”后为已具有名词性质的动词;⑷“的d”前为介词词组作定语,“的d”后为名词或已具有名词性质的动词:⑸“的e”前为数量词重叠,“的e”后为名词;⑹“的f”前为形容词重叠表程度,“的f”后为名词或无成份;⑺“的g”前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的g”后无成份。
1.汉语中的“的a”和韩语中的属格助词“”
严格地说韩语中语法功能和汉语助词“的”中对应的只有表示所属关系的“”,在韩语中称为属格助词。韩语中的助词“”用于体词后,表示所属关系,也可表示属性、特征、数量等关系[6]85。其使用顺序和中文一样,且对应于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确切地说是对应于助词“的a”。当然韩语中属格助词“”和汉语中助词对应情况没有这么简单,为了便于控制我们在下文中再作进一步探讨。
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和韩语属格助词“”在省略情况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不同。韩语中属格助词“”放在“”后变为“”,意思由“我、我、你”变为“我的、我的、你的”。如属格助词“”前为代词,其省略情况仅限于“”。例如:“(我的发音)”可以是省略形式,“(她的发音)”中属格助词“”却不能省略。韩语中属格助词“”的省略很简单,也容易掌握,但汉语中“的a”的省略情况则复杂得多。首先“的”的省略不是看“的”前的代词,而是关注两点:一是“的”前后名词和名词之间为性质关系时可省略“的”[7]2-7,例如:“法国朋友”;二是代词后的名词是国家、集团、机关单位或亲属名称时可省略“的”,例如:“你叔叔”、“我家”。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也可以不省略,即我们也可以说:“你的叔叔”、“我的家”。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即我们可以说“我家”,也可以说“我的家”;“我妈妈”也可以说“我的妈妈”。但是“我妈”则不能说“我的妈”。这里我们将上面可省略的“的”的定义可以限定为:代词后名词为亲属名称且为单音节词时,“的”省略。 从整体上看,汉语中“的a”的省略比韩语中格助词“”复杂得多,韩国学生在处理“的a”省略与否时,应该避免本国语的负迁移影响,把重点放在“的”前后名词与名词关系和音节协调上面。
2.汉语中的“的b”和韩语中的定语词尾。
上文已经说过韩语属于黏着语,词尾很丰富。首先,我们简单解释一下韩语中的定语词尾。定语词尾是“使谓语或体词的谓词性在句子中起到定语作用,同时本身具有时间概念的词尾”[6]85。韩语中定语共有“”、“”、“”和“”四种形式,分别表示不同的时间概念或状态。有的韩语语法书中也将动词、形容词作定语的形式称作动词冠词形或形容词冠词形[8]240-241。冠词形词尾,是指“使用言或加了叙述格助词的体言在句子中起到冠词形的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时制概念的词尾。”[9]259所谓的动词冠词形和形容词冠词形是说有时态限制的动词或形容词在作定语时,具备了冠形词用在体词前面,修饰或限定体词的性质。
汉语中的“的b”和韩语中的定语词尾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中的“的b”只有一种形式,即动词、形容词作定语时其后均为一个结构助词“的”字。而韩语中动词和形容词作定语时冠形词性语尾在大多情况下是不同的:二是汉语中的“的b”无时态标志,而韩语中动词冠词形和形容词冠词形则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和过去持续时四种时态。我们这里所说的四种时态是一种相对的时制,它是以冠形语发生关系的另一动作、状态发生和存在的时间为标准来确定时态为现在、过去或将来。
下面为直观一点,我们就韩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冠词形作一个简单的展示,见下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韩语中和汉语助词“的b”的对应情况,韩语中的时态和冠词形在汉语中被统一为了“的”。此处相对简单的汉语助词在韩语学生的学习中是否真的学习起来简单,我们这里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因而不妄加评论。
就省略情况而言,汉语中的“的b”的省略与否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形容词作定语时,单音节形容词和名词前一般可省略“的”;二是动词作状语时,如不产生歧义(将偏正关系误为支配关系)可以不加助词“的”字。这点和韩语不同的是,韩语中格助词省略与否不是看形容词或动词的音节也不考虑歧义,而是看形容词本身。例如:汉语“新皮鞋”、“坏人”、“黑毛衣”、“老同学”等都省略了助词“的”。
而韩语中只有“(新)”字作定语才不用词尾,而“坏”、“黑”、“老”等等形容词作定语时都要用到词尾“”。
3.“的c”。
和汉语助词“的c”和”的a“对应的韩语助词在大多情况下可以认为同是“”。这里我们之所以分开来分析,主要是二者还存在细微的差别。汉语中短语的词性和短语中心词的词性不是对应的,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词可以是名词、形容词或者动词。汉语中短语词性由其句法功能来体现,韩语中的短语词性则由中心词词性来体现或者在短语后加表示“事件”等类的词来使短语名词化。例如:“感谢”一词在汉语中是动词词性,而短语“同学们的感谢”则是名词性,多作主语或宾语。韩语则是“”,“”词性是名词,其动词形式是“”。韩语短语的词性直接由名词“”来体现出来了。再如,“到来”为动词,短语“你们的到来”为名词性,对应的韩语则由两种形式来体现。一是“”,“”表示在韩语中表示“事件”,短语的词性由动词冠词形加表示“事件”名词“”来体现出来了。二是“”(新时代的到来)短语名词性由名词“”来体现出来。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的助词“的”更注重句法功能,和助词和词尾丰富的韩语表达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讲解“的c”时应该放大关涉对象,从句法功能的角度入手,并注意汉韩二语短语词性的界定原则的差异。
4.“的d”。
我们这里之所以分析介词短语作定语的情况,是因为韩语中助词发达,汉语中的介词后助词在韩语中对应的情况不多,如不特别点出,韩语留学生在使用介词短语时会出现介词后助词“的”遗漏的情况。例如:“在教室的学生”,对应的韩语是“”介词后的助词“的”在韩语中却是处所助词“”。
因为在韩语中介词作定语时的助词“的”体现不出来,HSK考试中容易出现缺失错误,因而该讲解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5.“的e”。
在汉语中数量词重叠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数量多。例如:“一道道的高墙”、“一对对的学生”。韩语中此处对应的助词为“”。这里我们之所以和“的a”分开分析不是因为韩语对应上有什么大的不同,而是汉语本身“的a”和“的e”区别较大。如果单从对应的角度分析,就忽略了本体的区别。
6.“的f”。
汉语中形容词重叠可以表程度,在句子中可以作定语也可以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时其后结构助词“的”相当于韩语中的形容词冠词形。这点我们上文中已有论述,所以这里不再作分析。只说明一点就是,韩语中形容词重叠也是表示程度。例如:“高高的墙”对应韩语是“”。“”为“(高)”的重叠形式,表示程度的强弱。
形容词重叠作谓语,其后也是要有结构助词“的”,但是这里我们在讲解助词时要注意汉韩句法的区别。因为韩语句子中没有补语,谓语在句子的最后。例如:“眉毛浓浓的”对应韩语应是“”,汉语中的焦点“浓浓的”在韩语中变为“”(眉毛)由主语助词“”来突显。我们这里暂不讨论焦点的转移问题。形容词重叠作谓语,其后的助词“的”在对韩教学中需要重视,以免出现遗漏现象。
7.“的g”。
对于这类情况,陆剑明和马真教授在《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0]231-241中详细地论述了“实词性词语加上‘的’都能指称事物”的各种情况,并分析了歧义情况。我们这里只指出一点就是,汉语中表示事物的“的”字短语在韩语中后面都要加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中的歧义一大部分由于韩语句法特点而显示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在讲解此类短语时,不但要注意“的”字短语的组成部分还要注意“的”后省略所造成的歧义现象。
四、助词“的”字在对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我们分析了漢语助词“的”字在韩语中的对应情况,并在文中对对韩教学中应注意的细节作了强调。这里我们在从宏观上对注意事项作一下总结:
1.从总体上看,汉语中的助词“de”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注重其句法功能,助词“de”前后词性或短语也多是从其句法功能上来界定。而韩语中的词尾和格助词很发达,很多时候是可以由词尾或格助词来独立体现句法功能。基于此我们对韩语法教学中应注意到:虽然以已标注的词性教学更易被学生掌握,但是仍不能忽视句法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2.关于助词“的”字的省略问题,汉韩两种语言有很大的差异,助词“的”和“得”的省略异同尤为明显。在对韩教学中,我们只有同时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省略与否的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法错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纠正此类错误而非个别错误,也才不会简单地将其语法错误理解为汉语语法掌握得不牢固,而忽视了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3.关于汉语中的助词“的”字的歧义问题。《现代汉语虚词》[11]215中“的”字短语的歧义,是指与“的”字短语有关的三个歧义问题:动词配价指数引起的歧义;动词施受关系引起的歧义;由“是…的”格式引起的歧义。对于这些,韩语中“的”后必须有明显的表示“人”、“物”或“事”的词,所以不存在多种情况的解读。因而从这点上说,在解读“的”字歧义时同样要注意汉韩省略情况的异同。
4.正负迁移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韩语中有助词和汉语助词“的”字有对应的情况,但是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们在针对韩国学生讲解汉语助词“的”字时应同时注意正负迁移的影响。尤其是有对应情况时,更不能忽略。因为有很多负迁移影响不是由于不同,而是因为相似而又有区别。我们要重视同中有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2).
[2]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张荣初.现代汉语常用词语规范手册[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