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之目的解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sTs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介素養教育起源于西方,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这一理念开始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新兴媒介带来了新的信息体验,这种体验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青少年在成长的关键期,面对复杂的媒介环境会获得如何的成长,对于教育者而言就是对媒介素养教育目的的解读。
  【关键词】青少年 新兴媒介 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27-02
  暨南大学谭天教授在《新媒介新论》中对现代的媒介进行了分类,他提到目前的媒介虽然都与互联网取了联系,但是依然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新兴媒介是指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持,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媒介,例如我们常用的QQ、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基于这样媒介形成的各类组织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性,以及碎片化、聚合化和智能化等特征。目前,有调查显示,新兴媒介已经被青少年广泛接触和使用,并且对青少年的认知、审美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数据显示2012年青少年群体中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达78.4%。《中国未成年人新媒体运用报告》蓝皮书中一项对北京市小学生使用媒体状况的调查显示:46.8%小学生拥有平板电脑;44%小学生拥有自己的专属手机,拥有率随年纪的升高明显提升,该校六年级学生手机拥有率高达74.6%。其中56.5%的手机拥有上网功能。
  有学者指出高普及率的新兴媒介的使用会影响人对时空的感知,造成时空紧张感,高速的信息传递和频繁的线下线上转换给人造成持续的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心理压力。这种紧张感对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好奇和刺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就同历史上出现过的瘾品如烟、酒、毒品等一样让青少年很容易就沉溺其中成为其消费的生力军。青少年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的,自然就比成年人更想要通过这些技术和信息寻求刺激感,更容易瞻前不顾后和无所顾忌的模仿,这些心理特性都易于促成瘾品的滥用,在凸显个人风格、及时行乐、性解放的意识大行其道的时代,这些心理因素促进着各类新兴媒介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快速发展。
  不能否认,新兴媒介会给青少年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因为新兴媒介传播内容涉及所有方面,他们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视野要远远宽于成长在传统媒介的一代,同时更具备质疑的精神和主动性,愿意花时间通过各类媒介技术去验证所谓的权威,反应速度也更快,在不断地信息即时反馈中增强了交流能力。青少年这个阶段是一个人各项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各种派别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中都对这样一个阶段十分重视。置身于复杂的媒介环境中,青少年的各项品质都被影响、改变和塑造着。
  目前社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会在教育领域有着真切的反映,同时教育也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对媒介素养的诉求,在教育领域带来的就是媒介素养教育。白传之博士在《媒介教育论》中对媒介素养的定义,既: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批判性的解读和欣赏多种媒介讯息与作品以及利用媒介获得自身和谐发展的能力。那么对青少年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让他们获得这种能力的教育。这样一种定义中明确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三方面能力培养:
  第一,批判性的解读媒介讯息和作品。当代社会人所传播的一切内容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我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按照符号学的理论,以各种媒介为载体、以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传播的信息反映出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世界,尤其是现代的新媒介技术,它在建构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新世界,这其中包含有商业的利益、政治的意图和一些个人的目的,很多信息就其表面意义可能是有误导性和恶劣影响的。就如《1984》和《美丽新世界》中营造的社会,不管是对“权利”的追求和恐惧,还是对机械带来的“幸福”的满足,对于社会传递的信息一味的适应和随波逐流会大大消解了人们理性训练的效果,尤其是从出生就被信息爆炸时代包围的现代青少年学生,最终只会变成信息的“俘虏”。因此,只有教会学生批判性的解读媒介讯息和作品,从而透过现象认清楚事物的本质,才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学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二,欣赏媒介讯息和作品。很多人利用媒介的初衷无非一个“玩”字,就是利用媒介信息愉悦自己的身心、打发空闲的时间。媒介提供的信息是具有多种构成形式的,其中就包含了审美的信息能够起到丰富精神生活的作用。媒介信息因为编码方式、传播方式、受众等要素的不同导致审美特征的各异,能够利用其满足需求又不至玩物丧志,这就要求媒介素养中包含处理媒介讯息中审美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对审美能力的要求与我国教育历来重视美育的特点是贴合的,比如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到美育应当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简而言之,学会欣赏媒介讯息和作品就是利用媒介提供的信息一方面愉悦自身,另一方面完善自身。
  第三,利用媒介获得自身和谐发展。发展自身需要利用环境,利用环境需要动用我们个人的感官和外在的工具,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一种最好的发展又能与周围和谐相处,达到善的境界,实现“天人合一”。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的副题目中就阐明了他的媒介观:人的延伸,媒介成为了人的感官的延伸,帮助我们认识更大范围的环境,为发展自身提供更多的可能和资料。对于青少年而言,不管是学会批判性的看待信息还是利用媒介信息完善精神世界,我们都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成长的关键期避免信息中糟粕的毒害,从而实现健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今媒介化的生存时空中,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等都与媒介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依据个人使用度的不同,这样的联系或深或浅,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已然无法摆脱这个趋势,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人必备素质能力之一,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一致的。作为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媒介素养差距也是巨大的,暂且不说青少年,作为目前信息主要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成年人的媒介素养也是参差不齐的,白传之博士称之为“数字鸿沟”,这一现状更是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天.新媒体新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2]张荣.山东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N].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3年1月
  [3]陈力丹,毛湛文.时空紧张感:新媒体影响生活的另一种后果[J].新闻记者,2014年1月,66~71
  [4]戴维.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M].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
  [5]闫欢.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2008年第2期,137~138
  [6]白传之.媒介素养教育为素质教育增添新内涵[J].山东教育报,2012年8月6日
  [7]陆晔等.媒介素养:理念、认知、参与[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其他文献
图书馆资源共享已经是社会深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探讨影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探讨利用何种共享模式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实现图
期刊
语言和思维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汉英民族不同思维模式的认识、研究及比较无疑对英语教学会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汉英民族
摘要: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漸走进人们的生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并且已超过书本阅读的方式。电子书快速发展带动着电子阅读器产业的崛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又一大创新改革,与此同时,图书馆也正在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对于存放数量巨大纸质图书的图书馆而言,如何与电子书完美的对接,使电子书在图书馆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学校图书馆研究的重点问
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的社会属性在学界的讨论中总是浅谈辄止.本文主要从共时角度试图在索绪尔所构建的普通语言学的框架下,探究同一语言社团内语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诗歌是文学领域的艺术瑰宝,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融合了大量的古诗教学。然而,小学生在古诗理解与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倘若能够合理应用字理识字方法去展开古诗教学,便能够紧扣诗眼、领悟诗境,从而感受诗情,能够明显提升小学古诗教学效果。  关键词:字理识字;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用  古诗词语言凝练,其意境悠远、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往往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烟
【摘要】目的:探究饮食护理干预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6例心衰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主体范畴,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58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饮食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清蛋白指标。结果:经对比护理结果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蛋白各项指标相比间差异较为明显,2
民办高校在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艺术与设计类专业是民办高校专业体系中的重要类型.本文结合民办高校中教师团队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民办高校艺术与设计类师
急重感染以发病急、病情重、转变快、多虚实夹杂为特点.笔者认为急重感染可运用交替连续给药法(简称交续给药法),即将功效不同的二方,同时应用于急重感染的救治中.采用二方分
摘要: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初中数学这种应用型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在“减负”的前提下适量、巧妙、多样化地布置作业就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如何保证初中数学学科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新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途径  作业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数学这一需要在课下巩固思考的学科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