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原则和内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辅助小学班主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明确培养的具体内容,才能科学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培养班干部;原则;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5.1
  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培养一个强有力的班干团队于班级管理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更是意义重大。现笔者就班干部培养的原则和内容作简要论述。
  一、小学班干部培养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小学班干部是发展中的个体,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变化期,其身心发展既是不稳定又有序,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小学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不可能一劳永逸,而要长期反复地深入调查研究,既看其现在,又要了解其过去并预测其将来,能在遵循班干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持续连贯地培养学生干部。
  (二)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要具有民主意识,为班干部的发展创造民主气氛。民主性原则既是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也源于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贯彻民主性原则,创设轻松愉快的坏境,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班干部的社会化、道德意识的发展、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情绪上安全感都是有益的。
  (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和方法,而应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班干部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工作。班干部在家庭背景、生活阅历、知识经验、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的较大差异,决定了班主任不论是了解研究班干部,还是组织培养班干部队伍,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模式,而是要创造性地培养班干部。
  (四)因人制宜和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因人制宜,是指小学班主任根据每一位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统一要求,则是指班主任对班干部的选拔和要求应遵循相应的标准,每一位学生干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每个学生干部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均有差异,若不因人制宜,就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培养,很难达到培养班级骨干力量的目的;而不按照班干部的基本条件统一要求,就势必会造成培养班干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可能培养出健全的班级组织的核心力量,无法形成班集体。
  二、小学班干部培养内容
  (一)培养意识
  1、干部意识。
  干部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班干部,能处处以身作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自觉维护班干部群体的威信,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新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5]。
  2、服务意识。
  培养服务意识就是在思想上要使班干部明白"班干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是同学对你的信任。因此,在班级里不能高高在上,不能对同学发号施令,而应具有奉献精神,要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当然,这种服务也需要牺牲班干部的一些时间、精力,甚至会让他们比别的同学受到更多的委屈,承担更大的压力。所以,摆正心态,树立服务意识对于做好班干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平等意识。
  学生干部与其他同学是平等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受传统"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当前,许多小学生存在当班干部高人一等的感觉。由此,很多学生为当选班干部甚至不惜向学生"受贿"来拉选票,一些家长甚至也参与进来,在言语上以孩子当上班干部而自豪,行动中也暗示或者明示班主任给孩子一个"官"当当。显而易见,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为孩子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4、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人的角色不同,其肩负的责任也就不同。班干部能不能干好工作,能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关键在于责任意识。因此,班主任要激发班干部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这个思想基础,他们才能自觉地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才能把潜在能量释放出来,才更愿意为班集体服务,更愿意把为班集体服务看做是自己的事而尽职尽责。
  5、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不可预期性,班级的发展趋势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班干部,具有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也有助于班干部自身的未来发展。
  (二)培养能力。
  1、交际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坏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学生干部与广大同学沟通、团结协作的必备能力。学生干部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触到的人和事的机会比一般同学多,因此交际能力对他们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不善于交际,就不可能开创工作新局面,也不可能进行高效的工作。
  2、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有效地实现目标,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组织和有效协调起来的能力。就班干部而言,主要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班干部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组织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善于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能把班级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使整个班级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3、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班干部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班干部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也称自我控制,是指儿童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对自我的认识、情绪、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小学班干部,应当善于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状态,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不气馁,始终以稳定平和的心情對待所遇到的一切事情。
  5、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遭遇挫折、遇到困难的情境时,能试图再用其他办法来试一试,解决困难,保持行为和心理正常、健康的能力。具有较强抗挫能力的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能冷静处理好问题,协调好班级的一切事物。
  除以上内容外,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干部培养时,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
  参考文献:
  [1]祝俊龙.小学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7):33.
  [2]张爱华.班主任工作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9.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要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这种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是真正的教育;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良好的"言教"与"身教"使学生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要使每一个同学体验"三过",即付出过、得到过、带来过。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言教;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
【中图分类号】G710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却反映,由于各种原因与孩子的沟通很少,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与孩子沟通的效果也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影响了家长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实现。  问题一及对策:沟通方式单一化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認为交流沟通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但是,沟通者能否准确地、成功地传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