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共同体建设——基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实践的分析与探索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以“跨文化沟通教育体系”“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为标志,中国人类学者从全球、国家、地方三个层面开始系统探讨学校教育与共同体建设问题.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实践为标志,国家通过学校教育传承地方知识培育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进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纵观百余年来中国学校教育塑造国家共同体的理论实践,其核心问题就是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选择、整合与传递问题.要构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当重新梳理中国历代书画艺术品资料的时候,我内心深处曾经的思索再次泛起涟漪,即“万物皆有生命”的感触.rn流传至今的历代书画艺术精品,不正是一种生命律动的延续吗?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什么构成的?为什么能牵动无数人去追逐她?就因为她价值连城吗?rn就书画艺术品的价值来说,世人多以金钱来衡量,多数人对艺术品价值的认知仅停留在书画作品每次交易呈现的财富表现,对艺术投资者来说无可非议.如果上升到精神层面,这无疑是浅层次的.从艺术产生源头去探究,艺术对人类社会而言,她的真正价值是愉悦观者内心,触动人情感的艺术感染力,以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由物质与能量构成的.我们触摸不到能量,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我们能看到光,听到声音,感到热量.物质则是可以碰触的,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但我们却很少会去思考它.rn假如我们能够用某种物质制作一样东西,那么那种物质就叫材料.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修筑建筑、大坝、运河、铁路,也能生产手机、电脑、汽车等.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材料我们将举步维艰.
期刊
临近陕西葡萄采收时节,总会遇到连阴雨——陕西人称为秋淋.每年的这个时候,葡萄种植界“网红”——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副研究员张宗勤就忙得不可开交.rn“持续不断的降雨,部分葡萄园可能发生积水、裂果、酸腐、植株生长势弱以及病虫害偏重等情况.这时丰收在望,如何科学管好果园,是农户最关心的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当年,更会对来年有影响.”2021年9月12日,张宗勤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期刊
2021年12月22日至23日,“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暨VIPKID外国专家科普公益课堂”在广西南宁举办,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尤敏、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吴晖锽等4位外国专家分别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和天桃实验学校的师生带来四场精彩的科普讲座.rn本次“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活动由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小博士报)、北京大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VIPKID)、中北明德技术研究院承办.广西科技厅成果与区域处副处长莫文胜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外国专家科
期刊
法律碑刻文献作为古代法律实践的珍贵原生史料资源,其承载着地方治理的重要信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自发性与制度性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习惯法碑刻文献,其数量、时空分布与内容凝固了当时地方治理的样貌.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习惯法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目前存在收集不全、识文断句有讹误,欠缺整体梳理、研究取向较为单一,抽象概括不足、理论高度有待提升等不足.我们应该通过以现代手段促进习惯法碑刻文献收集整理、以多元视角开展习惯法碑刻文献系统研究、以哲学高度凝练习惯法碑刻文献内涵意蕴等方式来进一步挖掘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
因素分配法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公平公正分配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所考虑的客观因素包括财力缺口、石漠化防治、森林覆盖、国家级保护区、漓江保护等.广西在运用因素分配法的过程中还存在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因素缺位、因素分配法未充分考虑地方财力水平差异、因素分配法未全面反映生态环境治理成本等缺陷,对此,提出如下完善对策: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选取客观因素和确定相关生态功能区面积的重要参考、在石漠化防治因素补助额测算方式中增加石漠化治理成本因素、增加民族自治地方补助因素、增加生态产业扶贫补助因素.
从文化遗产学研究视野探究长征时期贵州红色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与类型、特点与原因、结构与功能、保护与价值等诸多方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红军长征在贵州形成的一系列“红色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并具有文化遗产的时间性、空间性、线路性、多样性、地域性和特色性丰富内涵,且在思想文化交融互动中促进了长征时期贵州区域性红色文化生态形成.长征时期的贵州红色文化遗产是贵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征在贵州区域内进行伟大历史实践的产物,并具有红色物质文化与红色精神文化(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探索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宏大的民族叙事为把握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历史契机.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托反帝而形成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问题;一是以中华民族为边界的内部各民族单元的族际政治安排及相关议题.两个层面的民族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得到了清晰表述,这次会议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进行了全局性战略部署.要在中华民族伟
红军长征过桂北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桂北地区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族平等、团结、联合的基本政策.民族政策在桂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为红军长征经过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党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探索.在新时代,必须继续深入实施民族平等政策,持续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创新民族政策宣传方式和载体,建立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制定民族政策,才能确保党的民族工作顺利有效地推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思想不断成熟,“十二个必须”构成的思想内容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民族工作在历程意义上一脉相承,在阶段性意义上聚焦阶段性主要任务.民族工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民族工作推进历程整体同步,同时体现出宏观原则先立、中观政策跟进、微观工作深入的特点.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思想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南,思想的价值和作用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民族工作实践体现出来、发挥出来,而增进共同性、做好基层工作则是两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