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了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小说,深感小说的字里行间、语言文字让读者感动独具艺术美感和画面感。笔者在此就意提高对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的理解和对于张爱玲创作意图揣摩的基础上对小说中事物的形状、质地、色彩搭配的描写,以及对于人物外貌、衣着、穿戴以及自然环境和景物的细节刻画进行了剖析,以便大家在研究的时候借鉴。
【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意象美 色彩搭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8-02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无论是对事物的形状、质地、色彩搭配的描写,还是对于人物外貌、衣着、穿戴以及自然环境和景物的细节刻画,都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镜头感,一字一句组接起来,有着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的效果,即便是几个简单的辞藻对齐,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下面笔者就《金锁记》中的意象描绘和色彩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关于“月亮”意象的描绘
在《金锁记》当中,关于“月亮”这个意象的描写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
自打文章一开篇就运用一个类似于第三人称念旁白的方式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加上年轻人与老年人对月亮的情感对比——“欢愉”和“凄凉”,让一种清冷而忧伤的气氛笼罩全文,也自一开头就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二处写月亮时“那扁扁的下弦月……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形容月色时用“赤金”、形容天色时用“森冷的蟹壳青”,贴切生动,颜色搭配俨然一幅画卷,读这些文字时,读者眼前自然出现这样的画面。
第三处写月亮是在长安半夜爬下床,摸出了口琴。此时作者写道“窗格子里,月亮从运力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墨灰天”、“疏星”、“缺月”,混沌不清晰的自然环境映衬着长安不平静的内心。
第四处写月亮,“……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这一段描写在七巧和长白讨论长白媳妇儿芝寿之前。乌云里“一搭黑一搭白”的月亮仿佛便是七巧和长白,内心狰狞。这一景色描写也预示着下文中芝寿悲惨命运。
第五处、第六处同样是在写芝寿的心里活动时写到月亮——“反常的月亮”。将月亮比作太阳,这天的月亮最好(满月),但由于芝寿内心无比痛苦,受了屈辱。她想大闹,可又顾忌厉害的婆婆与丈夫,内心灼热无处可发;她想躲,却又无处藏身。故感觉月亮有如太阳,明亮耀眼。
最后一处描写就在文章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此处的“三十年的月亮”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并且“完不了”暗示着类似文中悲伤凄凉的故事不会停止,还会发生。
二、色彩的搭配讲究
作为《红楼梦》的忠实粉丝,张爱玲的文风中透着一股“红楼风”。在对人物形象塑造和背景环境的描写以及小说叙事的风格方面都透着些许“红楼神韵”。在《金锁记》中多处有例。比如七巧出场之时的那一段,其衣着打扮虽不及王熙凤的“彩绣辉煌”,透着腐朽气息的清式服饰打扮和行为举止却正好恰合曹七巧的身份。再比如对于季泽的描写,“……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万坠着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进透着丅分不耐烦,穿一件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用“竹根青”、“酱紫芝麻地”的色彩加上“长袍”、“小坎肩”的搭配,刻画这位花花公子,较为合适。
除了人物服饰的色彩搭配之外,自然景物和室内装饰的色彩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对于月色、天色的颜色描绘,前面已做简单描述,在此不作赘述。曹大年来看望七巧时,七巧送了一份还算丰厚的礼物。“一幅四两重的金镯子”、“一对披霞莲蓬簪”、“一床丝棉被胎”、“金挖耳”、“金锞子”、“貂皮暖帽”、“珐琅金蝉打簧表”……主打金色的物品体现了七巧对于钱财的看重。
长白和芝寿婚礼之时,新娘芝寿“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绣裙袄”。大婚之时一般穿大红色,显喜庆。然而张爱玲在此时写了两个粉色。熟悉张爱玲小说的便会知晓,粉色代表的是一种甜蜜,是一种对婚姻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长安和童世舫在公园见面,童世舫为长安撑起了一把伞。文中这样写道:“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在这一段描写中,色彩尤其鲜艳缤纷,且具有意境。透明的蓝绸伞、金星、银色水珠、红灯、绿灯、一窠红的星、一窠绿的星……丰富的色彩使得长安和童世舫的约会变得情调十足,画面色彩感丰富,侧面衬托二人的甜蜜心情。
三、结语
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张爱玲的文字功底不言而喻,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对气氛的把控、对意境的把握、对于文字画面感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恰如其分的表达,都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写作特点。
参考文献:
[1]朱一红.对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5).
[2]王耀华.张爱玲自译《金锁记》中互文关系的女性主义阐释[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5).
[3]李秀梅,杨燕博.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言语风格与翻译策略[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2).
[4]王伟.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金锁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意象美 色彩搭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8-02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无论是对事物的形状、质地、色彩搭配的描写,还是对于人物外貌、衣着、穿戴以及自然环境和景物的细节刻画,都给人一种强烈的画面感、镜头感,一字一句组接起来,有着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的效果,即便是几个简单的辞藻对齐,也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下面笔者就《金锁记》中的意象描绘和色彩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关于“月亮”意象的描绘
在《金锁记》当中,关于“月亮”这个意象的描写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
自打文章一开篇就运用一个类似于第三人称念旁白的方式写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加上年轻人与老年人对月亮的情感对比——“欢愉”和“凄凉”,让一种清冷而忧伤的气氛笼罩全文,也自一开头就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二处写月亮时“那扁扁的下弦月……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形容月色时用“赤金”、形容天色时用“森冷的蟹壳青”,贴切生动,颜色搭配俨然一幅画卷,读这些文字时,读者眼前自然出现这样的画面。
第三处写月亮是在长安半夜爬下床,摸出了口琴。此时作者写道“窗格子里,月亮从运力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墨灰天”、“疏星”、“缺月”,混沌不清晰的自然环境映衬着长安不平静的内心。
第四处写月亮,“……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这一段描写在七巧和长白讨论长白媳妇儿芝寿之前。乌云里“一搭黑一搭白”的月亮仿佛便是七巧和长白,内心狰狞。这一景色描写也预示着下文中芝寿悲惨命运。
第五处、第六处同样是在写芝寿的心里活动时写到月亮——“反常的月亮”。将月亮比作太阳,这天的月亮最好(满月),但由于芝寿内心无比痛苦,受了屈辱。她想大闹,可又顾忌厉害的婆婆与丈夫,内心灼热无处可发;她想躲,却又无处藏身。故感觉月亮有如太阳,明亮耀眼。
最后一处描写就在文章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此处的“三十年的月亮”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并且“完不了”暗示着类似文中悲伤凄凉的故事不会停止,还会发生。
二、色彩的搭配讲究
作为《红楼梦》的忠实粉丝,张爱玲的文风中透着一股“红楼风”。在对人物形象塑造和背景环境的描写以及小说叙事的风格方面都透着些许“红楼神韵”。在《金锁记》中多处有例。比如七巧出场之时的那一段,其衣着打扮虽不及王熙凤的“彩绣辉煌”,透着腐朽气息的清式服饰打扮和行为举止却正好恰合曹七巧的身份。再比如对于季泽的描写,“……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万坠着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进透着丅分不耐烦,穿一件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用“竹根青”、“酱紫芝麻地”的色彩加上“长袍”、“小坎肩”的搭配,刻画这位花花公子,较为合适。
除了人物服饰的色彩搭配之外,自然景物和室内装饰的色彩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对于月色、天色的颜色描绘,前面已做简单描述,在此不作赘述。曹大年来看望七巧时,七巧送了一份还算丰厚的礼物。“一幅四两重的金镯子”、“一对披霞莲蓬簪”、“一床丝棉被胎”、“金挖耳”、“金锞子”、“貂皮暖帽”、“珐琅金蝉打簧表”……主打金色的物品体现了七巧对于钱财的看重。
长白和芝寿婚礼之时,新娘芝寿“戴着蓝眼镜,粉红喜纱,穿着粉红彩绣裙袄”。大婚之时一般穿大红色,显喜庆。然而张爱玲在此时写了两个粉色。熟悉张爱玲小说的便会知晓,粉色代表的是一种甜蜜,是一种对婚姻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长安和童世舫在公园见面,童世舫为长安撑起了一把伞。文中这样写道:“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的星。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在这一段描写中,色彩尤其鲜艳缤纷,且具有意境。透明的蓝绸伞、金星、银色水珠、红灯、绿灯、一窠红的星、一窠绿的星……丰富的色彩使得长安和童世舫的约会变得情调十足,画面色彩感丰富,侧面衬托二人的甜蜜心情。
三、结语
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张爱玲的文字功底不言而喻,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对气氛的把控、对意境的把握、对于文字画面感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恰如其分的表达,都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写作特点。
参考文献:
[1]朱一红.对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女性主义解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5).
[2]王耀华.张爱玲自译《金锁记》中互文关系的女性主义阐释[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5).
[3]李秀梅,杨燕博.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言语风格与翻译策略[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2).
[4]王伟.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金锁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