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杭嘉湖平原实施万里清水河道战略举措的要求出发,从历史成因、社会贡献以及发展趋势的角度,对遍布水乡的溇浜进行了作用分析。针对当前河道整治中为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的目标要求和现状实际,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观点。
关键词:溇浜作用;发展趋势;强化治理;优化布局
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是典型的低洼水乡平原,地处太湖下游,涝灾两年一遇,同时又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历史上是个粮仓,而今又是钱仓,淹不得也淹不起。需要有足够的干支河流来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而如今地面沉降、河网淤积、泄洪不畅,不仅引排问题多多,更有流水不畅带来水质富营养化日趋加重问题。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溇港浜兜其历史功能正在消退,有些甚至全部消失。因此河网疏浚拓宽任务十分艰巨,而杭嘉湖地区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又相当紧张。如何使河网治理与溇港浜兜的优化改造有机结合,确保水域总量,盘活水体布局,保障区域水流引得进、排得出、流得畅、流得快,是当今水网地区保障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的重大课题,是杭嘉湖地区实施万里清水河道的战略举措。
1 溇浜作用分析
河网水系维系着杭嘉湖平原人们千百年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环境。沧海桑田,社会变迁,杭嘉湖河网作用依旧,而其干支河流则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因它不仅承担流域和区域的行洪排涝和引水灌溉,还承担了大量的航道水运任务。相比之下众多的溇港浜兜则渐渐地失去了生命力,是否还要保留这些溇浜,成为河网地区水利部门必须研究的一大课题。这了正确把握这些溇浜的去留问题,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历史、社会贡献、发展趋势作一比较分析。
1.1溇浜的形成历史
太湖流域的溇浜,是几千年小农经济生产、生活和生存的产物。漫长的小农经济社会,赵钱孙李各家都是几亩、几十亩、最多几百亩土地,为了水稻耕作,需要灌排水,由于生产力落后,依靠人畜车水,车上来的水经长距离土渠道很难灌到自己的田里,就需要把中小河流中的水引到自己的田边就近车水灌溉,于是子子孙孙挖河不止,逐渐形成了千千万万的溇浜,满足小农经济一家一户耕作灌水的需要,也满足了梅汛台涝期间就近排水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依河浜而居,就近取水、淘米、洗菜、洗衣的生活需求,也为水路运输出行提供了近距离肩挑手提把货物搬运到船上的需要。除了上述小农经济社会生存、生产和生活需要外,我国几千年来的风水地理学说也促成了众多小河小浜的形成,大户人家建房居住,少不了要看风水,要有水,也需要挖一个河浜。由于上述原因,形成了杭嘉湖平原数以万计的溇浜。
1.2溇浜的历史贡献
由于溇浜的形成,促进了小农经济社会稻作生产的大发展。一家一户就近车水灌溉,就近排水入河,起到了当时社会的旱涝保收作用,使杭嘉湖平原成为“天下粮仓”,“嘉禾一穰,天下为之慷;嘉禾一歉,天下为之俭”。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杭嘉湖地区的嘉兴市每年提供的商品粮还占浙江全省的40%,商品油占70%。溇浜的形成,为沿河而居的农民就近取饮用水、淘米、洗菜、洗衣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生活条件,也为货物出入创造了省工省力的运输方式。可以说,杭嘉湖平原的众多溇浜,为小农经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生活和生产条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3溇浜的发展趋势
时代发展到今天,杭嘉湖地区城市乡村一体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农村居住集中化、交通路网现代化、城乡供水管道化、灌溉排涝机电化、渠道衬砌多硬化。昔日的溇浜功能逐渐消失了,人们已经很少从溇浜提水灌溉了,再也不从溇浜取水饮用了,也不去那里淘米洗菜洗衣,出行都从水泥马路上运输了。溇浜所剩下的功能只是在汛期可以提供蓄水的区域而已。再则由于生產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存、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传统农耕生产被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取代以后,生产、生活的人类活动和自然降雨泾流入河的河泥不再是农业生产的肥料了,农耕时代一冬春数百万劳动力捻河泥积水草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河泥肥田,田泥壅桑,入河垃圾淤泥的积肥”生态链从此断裂了,人们不再对溇浜进行常年清淤保护,反而成了天然的垃圾场,导致溇浜功能逐渐退化。许多溇浜折戟沉沙,废物堆弃。上面一层水草垃圾,中间几十厘米臭水,下面一至二米淤泥的现象比比皆是。昔日举足轻重的溇浜如今成了病菌繁殖的场所,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
2 溇港浜兜的治理
杭嘉湖地区众多的溇浜,其历史功能将不复存在。为了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应在河道整治的同时,结合溇浜改造,强化干支河流功能,优化小河小浜布局,把有限的水域面积调整为有效的水域面积,把消失功能的溇浜面积调整为有效耕地面积。
2.1强化干支河流治理
拓宽和疏浚干支河流,所需土地从众多的溇浜填埋中调整出来,既保证水域面积不少,又不减少土地面积。杭嘉湖平原水流不畅,一是断头浜多,水流不出;二是溇沟太多太小,水流不动。拓宽疏浚干支河流使其引得进、流得出、流得畅、流得快,把水盘活,做到流水不腐。干支河流治理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圩堤护岸建设,以适应防洪和水土保持要求;二是建立轮疏机制,保持流水常年畅通,适应引排要求;三是水面保洁,适应环境要求;四是保障水域不被占用。这四项任务是河道整治“四位一体”的建管工程。
2.2优化小河小浜布局
优化小河小浜布局,可以沟通一些能够利用的小河小浜,使其发挥河网作用;填埋一部分死浜,使其成为有效耕地。有些溇浜实质上是灌排渠道,那就按照灌排渠道的模式来改造,这样不仅优化激活了小河小浜的功能,而且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更大的效益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使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环境更好。
2.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河道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水清、流畅、岸绿”,要根据区域生活、生产的布局,做好水系规划,该拓宽的河流要拓宽,该填埋的溇浜要填埋,总体保持水域面积平衡,有效耕地增加。保证行洪排涝、引水灌溉、河道“三清”、碧水蓝天。综上所述,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水乡河网地区溇港浜兜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溇浜作用;发展趋势;强化治理;优化布局
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是典型的低洼水乡平原,地处太湖下游,涝灾两年一遇,同时又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历史上是个粮仓,而今又是钱仓,淹不得也淹不起。需要有足够的干支河流来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而如今地面沉降、河网淤积、泄洪不畅,不仅引排问题多多,更有流水不畅带来水质富营养化日趋加重问题。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溇港浜兜其历史功能正在消退,有些甚至全部消失。因此河网疏浚拓宽任务十分艰巨,而杭嘉湖地区寸土寸金,土地资源又相当紧张。如何使河网治理与溇港浜兜的优化改造有机结合,确保水域总量,盘活水体布局,保障区域水流引得进、排得出、流得畅、流得快,是当今水网地区保障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的重大课题,是杭嘉湖地区实施万里清水河道的战略举措。
1 溇浜作用分析
河网水系维系着杭嘉湖平原人们千百年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环境。沧海桑田,社会变迁,杭嘉湖河网作用依旧,而其干支河流则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因它不仅承担流域和区域的行洪排涝和引水灌溉,还承担了大量的航道水运任务。相比之下众多的溇港浜兜则渐渐地失去了生命力,是否还要保留这些溇浜,成为河网地区水利部门必须研究的一大课题。这了正确把握这些溇浜的去留问题,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历史、社会贡献、发展趋势作一比较分析。
1.1溇浜的形成历史
太湖流域的溇浜,是几千年小农经济生产、生活和生存的产物。漫长的小农经济社会,赵钱孙李各家都是几亩、几十亩、最多几百亩土地,为了水稻耕作,需要灌排水,由于生产力落后,依靠人畜车水,车上来的水经长距离土渠道很难灌到自己的田里,就需要把中小河流中的水引到自己的田边就近车水灌溉,于是子子孙孙挖河不止,逐渐形成了千千万万的溇浜,满足小农经济一家一户耕作灌水的需要,也满足了梅汛台涝期间就近排水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依河浜而居,就近取水、淘米、洗菜、洗衣的生活需求,也为水路运输出行提供了近距离肩挑手提把货物搬运到船上的需要。除了上述小农经济社会生存、生产和生活需要外,我国几千年来的风水地理学说也促成了众多小河小浜的形成,大户人家建房居住,少不了要看风水,要有水,也需要挖一个河浜。由于上述原因,形成了杭嘉湖平原数以万计的溇浜。
1.2溇浜的历史贡献
由于溇浜的形成,促进了小农经济社会稻作生产的大发展。一家一户就近车水灌溉,就近排水入河,起到了当时社会的旱涝保收作用,使杭嘉湖平原成为“天下粮仓”,“嘉禾一穰,天下为之慷;嘉禾一歉,天下为之俭”。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杭嘉湖地区的嘉兴市每年提供的商品粮还占浙江全省的40%,商品油占70%。溇浜的形成,为沿河而居的农民就近取饮用水、淘米、洗菜、洗衣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生活条件,也为货物出入创造了省工省力的运输方式。可以说,杭嘉湖平原的众多溇浜,为小农经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生活和生产条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3溇浜的发展趋势
时代发展到今天,杭嘉湖地区城市乡村一体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农村居住集中化、交通路网现代化、城乡供水管道化、灌溉排涝机电化、渠道衬砌多硬化。昔日的溇浜功能逐渐消失了,人们已经很少从溇浜提水灌溉了,再也不从溇浜取水饮用了,也不去那里淘米洗菜洗衣,出行都从水泥马路上运输了。溇浜所剩下的功能只是在汛期可以提供蓄水的区域而已。再则由于生產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存、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传统农耕生产被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取代以后,生产、生活的人类活动和自然降雨泾流入河的河泥不再是农业生产的肥料了,农耕时代一冬春数百万劳动力捻河泥积水草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河泥肥田,田泥壅桑,入河垃圾淤泥的积肥”生态链从此断裂了,人们不再对溇浜进行常年清淤保护,反而成了天然的垃圾场,导致溇浜功能逐渐退化。许多溇浜折戟沉沙,废物堆弃。上面一层水草垃圾,中间几十厘米臭水,下面一至二米淤泥的现象比比皆是。昔日举足轻重的溇浜如今成了病菌繁殖的场所,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
2 溇港浜兜的治理
杭嘉湖地区众多的溇浜,其历史功能将不复存在。为了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应在河道整治的同时,结合溇浜改造,强化干支河流功能,优化小河小浜布局,把有限的水域面积调整为有效的水域面积,把消失功能的溇浜面积调整为有效耕地面积。
2.1强化干支河流治理
拓宽和疏浚干支河流,所需土地从众多的溇浜填埋中调整出来,既保证水域面积不少,又不减少土地面积。杭嘉湖平原水流不畅,一是断头浜多,水流不出;二是溇沟太多太小,水流不动。拓宽疏浚干支河流使其引得进、流得出、流得畅、流得快,把水盘活,做到流水不腐。干支河流治理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圩堤护岸建设,以适应防洪和水土保持要求;二是建立轮疏机制,保持流水常年畅通,适应引排要求;三是水面保洁,适应环境要求;四是保障水域不被占用。这四项任务是河道整治“四位一体”的建管工程。
2.2优化小河小浜布局
优化小河小浜布局,可以沟通一些能够利用的小河小浜,使其发挥河网作用;填埋一部分死浜,使其成为有效耕地。有些溇浜实质上是灌排渠道,那就按照灌排渠道的模式来改造,这样不仅优化激活了小河小浜的功能,而且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更大的效益是改善了生态环境,使人们生存、生活、生产的环境更好。
2.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河道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水清、流畅、岸绿”,要根据区域生活、生产的布局,做好水系规划,该拓宽的河流要拓宽,该填埋的溇浜要填埋,总体保持水域面积平衡,有效耕地增加。保证行洪排涝、引水灌溉、河道“三清”、碧水蓝天。综上所述,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水乡河网地区溇港浜兜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