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亲“刘罗锅”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演艺圈里,李彧和父亲李保田是最著名的一对冤家父子,也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深爱着对方,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历数中国演艺圈的冤家父子,除了张国立和张默,就要算以饰演刘罗锅闻名的李保田和儿子李彧了。
  一个是大师级表演艺术家,一个是冉冉上升的中青年实力派演员,怎么看都是美好的演艺世家,但说到父亲,李彧的形容词却是“犟”。“我的父亲,我一直说他与众不同,但也不称职。我们都深爱着对方,但不善于表达,我们两个都是倔种。”
  
  爸爸,我不想学画画了
  李彧和父亲的隔膜起始于他的青春期。这当中既与父亲在他成长时期的缺席有关,也与
  他的人生道路选择有关。
  李彧7岁时,父亲李保田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进修,父子俩很长时间没生活在一起。母亲独力拉扯他和妹妹,一百元的工资一半供他和妹妹,一半供丈夫上学。
  1米55的母亲独自支撑家庭的身影是李彧记忆中最深刻的场景。和每个心疼母亲的孩子一样,他为母亲不平,责怪父亲对家庭的付出不够,觉得“父亲没母亲伟大”。
  而和很多传统式家长一样,尽管在儿子的青春期成长阶段缺席,李保田仍对儿子的人生道路有深刻的期待和安排。他希望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让他6岁起就习画,但李彧的理想却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最开始,李彧遵从父亲的安排,每天练习素描。在小画室里画石膏,一成不变的物品一画大半年。
  “我什么时候能画水果啊?”那时李彧每天的主题就是抱怨。画几何体时希望画水果,好容易能画苹果香蕉,又想什么时候能画人和树。这样的生活到17岁时,李彧不肯再继
  续了。
  李保田希望他高中后入伍,去兰州当文艺兵,李彧却直接表示,“我不想学画画
  了,我想当演员。”
  李保田不同意:“你能演什么戏?”
  李彧开始逃学,恨铁不成钢的李保田多次劝说无效,每次逮到儿子逃学的现行,就
  会“啪”一个耳刮子过去。
  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情感模式纠结在李保田和李彧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李保田看来,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而在儿子看来,自己在绘画方面并没有创造力,充其量只能是个艺匠,人生当为挚爱的表演理想而活。
  李保田再怎么坚持,李彧也不肯继续画下来。
  
  这就叫家学
  成长总是从反抗权威开始,李彧要反抗的是自己的父亲。李保田把国内各种表演大奖几乎都拿了一遍,却对儿子的理想嗤之以鼻。
  拒绝画画后的第二年,18岁的李彧却给了李保田一个惊奇。
  李彧从小在文工团大院长大,遗传加上耳濡目染,他表演天赋极高。
  “妈妈,该李玉和出场了。哒哒哒哒,哒哒哒。”小李彧指着广播对母亲说道,他话音一落,广播里传出李玉和的唱段,“手提红灯四处看……”
  那时样板戏鼓点一响,两岁大的小李彧就知道谁出场,谁的唱段,还能跟着唱。
  18岁暑假时,他去父亲的剧组探班,剧组有两个高中生的角色要换演员,角色年纪和李彧相符,他跃跃欲试。
  “爸,高威这个角色我能试试吗?”李保田不认为儿子有表演天赋,便回复道:“你哪行啊!”还是导演杨考拍板说:“你试试吧”。
  李彧试的是一场大戏,角色被开除后,挫折之下在大雨中痛哭。拿到剧本时,李彧也有些担心,但不知道为什么,往雨里一站,他觉得周围所有人都消失了,悲伤油然生出,一下就大哭出来,整个镜头一条过。
  在场的人都不信李彧是第一次演戏,李保田当时也傻了:“你说这孩子跟谁学的,他怎么就会演戏呢?!”
  后来还是老艺术家黄宗洛回了一句,“这孩子这叫有家学”。
  就这样,李彧赢得了这个角色,也赢得了父亲的认同,走上了表演道路。
  
  你胡演什么
  然而此后,李彧从李保田那里得到的更多是批评,而不是肯定。
  很多人会认为李彧是“星二代”,其实他的压力比一般人更大。
  李保田性子梗直,因此人缘很差,别人知道他是李保田的儿子,有时会绕道走;李保田非常追求完美,他有一句著名的宣言,就是“专业中,我就是一个戏霸,演得不对,我就给你指出来,戏霸没什么不好”,他对李彧的要求尤其高。
  正式入行后,李彧从未和父亲在专业上做过深入探讨。父亲和剧组的年轻演员说戏时“言传身教,讲得很细腻”。而和他说话,总没有好脸色,每个角色都是“你胡演什么,能好好演戏吗”。
  2010年,受父亲的邀请,李彧在《丑角爸爸》中客串。为了演好这个角色,20集94场戏他拍了3个月。剧中他演的是一个结巴,剧务对他说:“我见过很多演结巴的,你是演得最好的。”
  而在现场,他却被父亲李保田骂得狗血淋头,“结巴是这样说话的吗,结巴有你这口气,早就不结巴了。你处理气息的方法就不是结巴!”
  作为一个年近40的成熟演员还被父亲当场训斥,李彧哭笑不得。
  一直以来,李保田私底下仍为儿子没能成为一名画家遗憾,和朋友聊天时,他会把李彧以前的画拿出来,“看,我儿子小时候画的,你看现在那些范思哲什么的顶级时尚插画也不过如此。他要是坚持,现在成绩会高出很多”。背着李彧,跟朋友点评他的演技时,他也会说,“李彧,还不错”,但永远不会当着李彧的面说。
  
  陈燕玲,打个电话给你北京爸爸
  这样纠结的相处一直延续到李彧38岁,这年他遇到了妻子陈燕玲,做了丈夫之后的他和父亲的相处模式才开始改变。
  2008年冬天,李彧拍摄电影《隋朝来客》,认识了在剧组实习的陈燕玲。刚认识,他就对陈燕玲有好感,不知道该如何接近她,也没能全弄明白自己的心意,便变着法子捉弄她。
  陈燕玲性子天真活泼可爱,平素走路都连蹦带跳,他就不断给她取外号,今天叫她“悟空”,明天叫她“小飞”。
  直到一天,剧中有场室外戏拍摄,当时非常冷,陈燕玲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鼻子都捂上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不停跺脚。那一刻,李彧莫名生出一股怜惜,“这个人以后是我太太”。几天后,他去逛街,特地买了双雪地靴送给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之后两人交往,八个月后结婚了。
  婚姻是个体真正成年的象征。结婚后,李彧觉得父亲对自己的态度明显比以前柔和,“觉得我是成年人”。这份对成年人才有的平等尊重让父子俩的相处慢慢改观。
  这之前,李彧对父亲常常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他真的和一般的老头不一样。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住得近些,但他不需要这些。他有自己的空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李彧其实很想改变和父亲的相处。小时候甚至为这吃过妹妹的醋,“他怕我妹,女孩是爸爸的小棉袄”。妹妹和父亲说话,永远不客气,直来直去得娇蛮,“我爸爸很吃这套;我那么客气,他却不吃我这套。”
  灰心时,李彧也试过像妹妹那样和父亲沟通,“爸,咱俩各有戏路,你是40后,我毕竟是70后80后的概念,不能老以你的标准要求我。”
  但是没用,“招惹到的是父亲更变本加厉的态度。”时间长了,李彧只能尽量少和父亲接触、沟通,女儿出生前他和父亲几乎一张合影都没有。
  婚后,李彧发现和父亲沟通比以前简单了,想父亲了,只消招呼妻子,“陈燕玲,打个电话给你北京爸爸”。电话接通,等老婆说几句后,再把电话接过来,说:“我说几句。爸爸,你最近怎么样。我现在接了这么一部戏……”
  接戏时,他都会给父亲打个电话,告知一下。当父亲问戏里有没有爆破、枪战等危险场景,有的话,要注意安全时,会柔声回答父亲,“我知道的,你别担心。”
  而陈燕玲也明白老公和公公之间的别扭,会制造机会让两人通话,代丈夫对公公婆婆嘘寒问暖。如此,李彧和父亲关系近了很多。不过让李彧嫉妒的是,他发现在媳妇面前,李保田明显比在自己面前慈祥,“父亲跟我老婆说的话比我多。”
  
  赶紧生,我来养
  2010年底,陈燕玲怀孕了。自己就快升级为父亲,他这才理解因为爱和期望,做父亲的总希望能在孩子的生命中投入更多的影响力,树立更强的权威形象,李彧感觉和父亲的隔膜消融了许多。
  得知妻子怀孕时,他正和父亲一起拍摄《丑角爸爸》,他第一时间告诉父亲,剧组的人纷纷向李保田道贺,“恭喜你啊,要当爷爷了”。当时李保田脸上的笑容,李彧一直都忘不了,“是一种特别慈祥、开心的笑,我很少见到他这样笑。”
  这之后,爷俩打电话时又多了一个话题,就是孩子。孩子的B超照片出来,李彧发给父亲看,李保田非常高兴,特地电话他,“我看到孙女的照片了,很漂亮。你要抓紧时间生,我来养。”
  夫妻俩为孩子的名字争执不下,李彧不认同妻子给女儿取的名字,却觉得,“如果是孩子爷爷取的,那就没问题。”
  2011年4月21号,女儿草莓出生了。妻子生产的那刻,等在产房外的李彧紧张得手直抖,听到女儿清亮的哭声后才终于放下心来。月子里女儿生湿疹,他在青岛拍戏,剧组时间很紧,他硬是请了八个小时的假,赶回来看女儿,去火车站的路上看着女儿的照片哭了。
  当了父亲,他才深刻明白了“养儿方知父母恩”的深意,对母亲的敬意越发深重,对在草莓面前乐成一朵花的父亲的看法也有了改观。现在家里满墙都是爷爷和草莓的合影,他也终于有了与父亲的合影。
  不过在女儿的教育方面,李彧还是不愿轮回自己和父亲的相处模式,他和父亲深入讨论了草莓将来的发展道路,父子俩难得地统一了结论:顺其自然,尊重她的意愿,在教育的大方向上掌控一下,更多时候是放手,让她随心所欲,如果她不喜欢,绝对不逼。
其他文献
寒病缠身的人,会时常感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中医将其称为阳气不足,其实也就是说自身热量不够。    当提及“冬病夏治”,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三伏贴”。当然,在适合驱寒治病的夏季,求助中医进行穴位敷贴不是不可以,但任何药物都不可能保证“药到病除、从此不染”。中医理论告诉我们,90%的人都属于寒性体质,稍不留神则会寒病缠身。因此你需要关注得更多的,就是在夏季做足防寒课。    贪凉别
期刊
炎热的夏天里,选择合适的床品,让家人更好地舒爽度夏。    夏季燥热的气候很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以致影响睡眠质量。细致的主妇应该精心给家人选择合适的床品,让家人拥有更好的睡眠体验,舒爽度夏。  根据家人体质选天然材质凉席  市面上有很多种凉席,不同的种类,其睡眠体验也不同,适应人群也不尽相同,主妇给家中的床品换季时,最好依照家人的体质特点来选择天然材质的凉席,让家人更健康。  虚寒体质宜选草席  草
期刊
爱情没规律可言,不是所有不善言谈的男人都靠谱,也不是所有高情商的男人都恐怖,最关键的是他是否懂得,爱的美好在于互哺。    她父亲情商很高,曾多次背叛母亲,而受伤的母亲总是流着泪原谅。她下定决心,找男朋友绝不要情商高的。于是,她认识了不善言表的他,没怎么用他追,就做了他女友。男友出国留学回来,两人租房同居后,优缺点却暴露无遗,她渐渐意识到男人没情商,对女人来说是件蛮痛苦的事——他言少行拙,泰然自得
期刊
什么是安全感?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女人好好呆在家里,男人出去称王称霸,分工明确各自为政,内心就安稳踏实。  问题是人生哪有安全感?父母不和我们商量,没经我们同意,或意料之外或处心积虑就把我们带到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饱受折磨,我们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他们的庇护,可他们又常常自顾不及。等我们长大了,我们的安全感又变得极其复杂诡异,要满足外在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标准,诸如女人要美丽优雅,男人要成功辉煌等等,还
期刊
“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莎士比亚的这句话,在这个夏天让我们痛彻心扉。  7月23日,一辆动车在雷雨中停止运行,不久另一辆飞速行驶的动车疾驰而来……这个夜晚,41条生命永远停止了呼吸,上百人受伤,无数家庭陷入悲伤,哀痛蔓延到每一个人,因为下一个,有可能是每一个人自己!  生命无常,让我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作为人类,当我们以为自己是万物主宰的时候,却越来越悲观地发现,自己不过是造物主的一
期刊
寻找婚姻中的安全感,其实是一个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挖掘自身能力、奠定信任基石的过程。    尹莹,40岁,重庆人,2000年嫁至香港,在香港九龙和淘宝网上分别开设了实体和网络外贸店“诺亚”。    太天真的自信    我经历过两次婚姻,也经历了两种极端的婚姻态度。  我读书不行,只拿了个中专文凭,但长得漂亮,又会说话处事,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表扬。到婚嫁年龄时,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说
期刊
我们经常看到相亲节目里女孩子淘汰一个人时说:他让我没有安全感。为什么大家都在说没有安全感?人们在害怕什么?有哪些心理、经济、内外诱因?  “总是生活在不安全状态中,焦虑是永远的伴侣”,这是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用来概括人的一生再贴切不过。  从心理学解释,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关于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它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感——此物是肯定
期刊
用信任和沟通穿越隔阂    刘汶蓉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性别与发展等主题)  婚姻安全之道:个性化与安全感是天然矛盾,越追求自由平等,婚姻就越不牢靠。你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而非你需要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家可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在家里,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同样需要安全感。  好的婚姻,好的家庭,首要的就是能带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心理上
期刊
2011年9月12日,中秋佳节,团圆是金。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假期,想必仍有不少人会选择踏上归家的旅程。因为,珍贵的并不是节日本身,而是它赋予我们的关于团聚的意义。  白居易有诗《梁上双燕》,说那年幼燕子:“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可人非燕子,孰能无情?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无论是离家求学的学子,还是外出谋生的儿女,家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牵绊。  然而,有团聚,便有别离。 
期刊
离婚了,请善待你的孩子  2011年8月,一向敢说的宋丹丹在个人微博上向前夫英达开炮,怒斥其“不是人”。事情的导火索源于一网友在微博中调侃英达携小儿子英如镝上节目,仿佛和不久前携儿子上同一个节目的前妻宋丹丹打擂台。当晚主持人问英达,之前你说过上月球如果只让带三样东西,其中一样肯定是小儿子的照片,那么现在,如果再增加一样东西呢?英达回答说:那就再带上女儿的照片。宋丹丹见此终于无法忍受,在微博中写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