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现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强化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各类存在及潜在的安全生产危险因素,确定危害根源,从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了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帮助企业预防事故、保持企业稳定至关重要。但经笔者调查分析,一些企业单位对安全检查的认识还不够明晰,在检查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安全检查的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安全检查的发现、督促、指导、警示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那么,应该怎样加强安全检查工作,提高检查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谈一点安全检查工作的个人体会和观点。
一、建设一支懂专业、高素质的安全检查队伍
首先,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必须要培养一支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掌握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特种设备、职业危害、交通运输及建筑工程等方面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规范的安全检查队伍,只有安全检查人员责任心强、专业水平过硬,安全生产检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将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反之,没有这支队伍的支撑,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往往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检查的真正意义。因此,企业应依法按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检查人员的技术素质,强制规定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考试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专业队伍为企业顺利开展各项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检查任务、确定检查重点
笔者在多年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目前许多企业安全检查时不明确检查重点,没有工作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是避重就轻走马观花式的泛泛而过,最终导致检查成了走过场,走形式的样子工程,被检查方也因疲于应付而厌倦、麻痹,检查工作不能真正达到实效。
安全生产检查是及时发现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推动安全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所以无论是开展经常性的,突击性的,或是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工作都不能盲目行动,必须有思路、有计划。要根据掌握的情况列出检查范围和重点,查些什么,从哪里入手,应依据日常危险因素排查情况及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列出检查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开展在建项目工程专项检查时就应该明确以下重点检查内容:1、施工单位资质;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3、安全教育培训情况;4、现场安全标识设置情况;5、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6、脚手架、模板支撑、“三宝”“四口”、五临边、基坑支护搭设情况;7、起重机械设备(塔吊)使用情况;8、施工用电情况;9、现场安全通道设置等情况。同时还应就上述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格,逐项进行检查。
三、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安全检查工作方法
安全检查工作应注重检查方式方法,应依据检查的规模、内容和要求,组成相应的安全检查组,若是全厂式的安全检查,应由企业主要领导带队,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安全技术人员,有现场工作经验的职能部门人员,基层部门的车间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组成安全检查组,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可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本部门和下属车间班组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若是专项安全检查,则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根据专业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还可以由员工组成自查小组开展活动,这种形势不仅是进行安全检查,而且也是员工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安全培训的好形式。
检查中应结合工作实际,重点突出检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漏洞,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查找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具体地说检查可以采取提问、谈话交流、查阅记录资料、编制安全检查表等方式对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规的宣贯情况、对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情况、对安全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等“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现场查看、仪器测量等方式对机器设备运行保养现状、员工作业行为、作业现场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等“硬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时可采用笔记和视频、影像等技术手段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要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四、加强整改落实监督,确保检查工作收到实效
安全检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措施,从而保证安全、促进生产。因此,检查后参检人员、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析隐患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研究制定出整改计划和方案,同时严格监督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和整改资金的落实情况,按要求认真完成隐患整改工作,确保检查工作收到实效。
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涉及到生产领域的多个方面,它需要我们全方位、多层次的抓好抓实此项工作。只要企业能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科学运用安全生产检查方法,就一定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安全隐患,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及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了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帮助企业预防事故、保持企业稳定至关重要。但经笔者调查分析,一些企业单位对安全检查的认识还不够明晰,在检查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安全检查的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安全检查的发现、督促、指导、警示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那么,应该怎样加强安全检查工作,提高检查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谈一点安全检查工作的个人体会和观点。
一、建设一支懂专业、高素质的安全检查队伍
首先,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必须要培养一支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掌握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特种设备、职业危害、交通运输及建筑工程等方面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规范的安全检查队伍,只有安全检查人员责任心强、专业水平过硬,安全生产检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将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反之,没有这支队伍的支撑,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往往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检查的真正意义。因此,企业应依法按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检查人员的技术素质,强制规定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考试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专业队伍为企业顺利开展各项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检查任务、确定检查重点
笔者在多年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目前许多企业安全检查时不明确检查重点,没有工作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是避重就轻走马观花式的泛泛而过,最终导致检查成了走过场,走形式的样子工程,被检查方也因疲于应付而厌倦、麻痹,检查工作不能真正达到实效。
安全生产检查是及时发现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推动安全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所以无论是开展经常性的,突击性的,或是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工作都不能盲目行动,必须有思路、有计划。要根据掌握的情况列出检查范围和重点,查些什么,从哪里入手,应依据日常危险因素排查情况及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列出检查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开展在建项目工程专项检查时就应该明确以下重点检查内容:1、施工单位资质;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3、安全教育培训情况;4、现场安全标识设置情况;5、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6、脚手架、模板支撑、“三宝”“四口”、五临边、基坑支护搭设情况;7、起重机械设备(塔吊)使用情况;8、施工用电情况;9、现场安全通道设置等情况。同时还应就上述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格,逐项进行检查。
三、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安全检查工作方法
安全检查工作应注重检查方式方法,应依据检查的规模、内容和要求,组成相应的安全检查组,若是全厂式的安全检查,应由企业主要领导带队,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安全技术人员,有现场工作经验的职能部门人员,基层部门的车间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组成安全检查组,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可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本部门和下属车间班组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若是专项安全检查,则可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根据专业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还可以由员工组成自查小组开展活动,这种形势不仅是进行安全检查,而且也是员工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安全培训的好形式。
检查中应结合工作实际,重点突出检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漏洞,采取“软硬结合”的方式查找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具体地说检查可以采取提问、谈话交流、查阅记录资料、编制安全检查表等方式对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规的宣贯情况、对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情况、对安全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等“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现场查看、仪器测量等方式对机器设备运行保养现状、员工作业行为、作业现场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等“硬件”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时可采用笔记和视频、影像等技术手段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要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四、加强整改落实监督,确保检查工作收到实效
安全检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措施,从而保证安全、促进生产。因此,检查后参检人员、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析隐患存在的客观、主观原因,研究制定出整改计划和方案,同时严格监督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和整改资金的落实情况,按要求认真完成隐患整改工作,确保检查工作收到实效。
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涉及到生产领域的多个方面,它需要我们全方位、多层次的抓好抓实此项工作。只要企业能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科学运用安全生产检查方法,就一定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安全隐患,有效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及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