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几个施工技术要点及强化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 裂缝预控技术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因受人为、技术手段以及机械设备、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建筑体的墙体或者地面会发生局部裂缝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员必须综合考虑到因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亦会有所不同,自然在控制它的裂缝宽度制上也会有所不同。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预控裂缝方面,主要以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应用及监管为主[1]。若在建筑物产生裂缝后,才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则已为时过晚,无法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以及质量标准。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技术员必须要采取科学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及强度。不过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混凝土的使用量是较大的,有时无可避免出现墙体裂缝的问题,因此,技术员必须要加大裂缝的预防及控制工作,以确保建筑实体的整体美观及质量。
1.2 浇筑技术的要点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认真填写于隐蔽工程的表格中。首先是检查模板的尺寸、标高、位置以及强度、刚度;其次是钢筋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以及位置、保护层的厚度;第三是该将模板内部杂物以及钢筋油污清除干净,并堵严模板孔洞及縫隙,对于木模板,则应该用清水将其湿润,不过不可有积水。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向高处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以结构配筋的实际情况、捣实方法等相关素为根据而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之前,需要在底部填入和混凝土内部砂浆成分一样的水泥砂浆。要确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出现离析现象。若浇筑的高度>3m时,需要采取溜管又或者振动溜管、串筒等,以让混凝土向下滑落[2]。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适时观察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的相关状况,若发现移位或者变形现象时,则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
1.3 振捣技术的要点
在振捣混凝土振捣时,需做三道振捣,具体要求有:首先是第一道振捣,就是混凝土的坡角,其次到第二道振捣,为混凝土的坡中间,最后是第三道,是混凝土的坡顶。唯有确保这三道的设置位置符合相关的要求,并展开合理配合,才能确保振捣全面覆盖才可保证振捣覆盖全部坡面,进而达到预期施工效果。在采取振捣棒展开振捣时,要重点掌握振捣棒插入的深度极其的振捣时间,深度控制应>50mm,振捣棒移动间距应控制在300~400mm之间,振捣棒应该快插慢拔[3]。若已经振捣密实混凝土,应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30mm的碎石,在终凝之前,应用木抹将表面搓平,次数应控制在两遍以上。
1.4 强度控制技术的要点
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中,相关技术员必须以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质量标准为根据,通过实验的配合比来展开设计,且按常用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来展开试验以及试配,以满足设计的技术指标以及施工要求。在配料,若发生漏配、错配或少配情况,则混凝土不可进仓。在混凝土的生产中,有可能砂石含水率和设计配合比有差异,所以,在拌制混凝土之前,需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以实际的测试结果为根据来调整材料的用量,以确保配合比达标[5]。与此同时,在混凝土的施工环节中,技术员应加强控制原材料的强度质检以及质量控制,只要发现沙石、水泥的配级未达标的,必须要及时加以调整,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以保证建筑的整体强度。
1.5 梁柱节点的箍筋施工技术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梁柱节点的箍筋施工通常存在较多弊病,如梁柱节点的施工复杂,特别是节点构造十分复杂,钢筋的分布密集,多数是高空作业,施工的难度大,尤其是中间柱子的钢筋交错纵横,绑扎箍筋不方便,应用整体沉梁时,无法绑扎节点区的下部箍筋,导致梁柱节点处出现少放或者不放柱箍筋的现象,留下安全重隐患。一些技术人员采用两个开口的箍筋拼台方法来绑扎,但若在整个节点区都是采用开口的箍筋是不符合相关的规范规定,所以必须把节点处的侧模板拆除,这样才可以确保节点箍筋的间距以及其的绑扎牢固。
在近些年来,采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装梁板模板之后再安装梁板的钢筋,并且整体沉梁,这样的施工程序,可确保钢筋运输及堆放的安全,且减少绑扎的交叉作业,能大大提高工效。具体的施工要点为:在下料时,需在各节点上增设纵向短筋;把短筋焊接于柱节点区的箍筋,形成整体的一个骨架,再把整体的骨架套到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模板的面上,进而穿梁钢筋,且绑扎紧固。需要注意的是:若结构比较复杂时,采用如上方法,仍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在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施工方法。
1.6 养护技术的要点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普遍应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施工技术,该技术可优先缩短施工时间,且可以大大改善建筑混凝土的性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在展开配比、振捣以及原材料等控制的情况之下,通常会发生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标的情况,所以加强养护非常关键。具体养护要点包括:首先是在浇捣墙板的混凝土之后,展开带模养护,时间应>7d。其次,在拆模之后,挂两层麻袋,以确保覆盖密实室,进而再继续保温,并给予洒水养护,时间应>10d[4]。第三,在完成浇捣顶板的混凝土之后,在其终凝之后,在6h之内禁止浇水养护,以避免发生起灰或者起皮的现象。第四是在8~12h之内,应用薄膜将其覆盖密实,面层需要加盖双层麻袋,以确保温度足够,利于养护,要确保混凝土足够湿润。在3~4d之后,待混凝土温度的高峰期过去,才可以给予正常洒水的养护,时间要>14d。
2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已不断深入开展,特别是对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已有了更多的重视,目前适时加强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创新及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所以必须提高其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建筑实体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娜,王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2]顾世明,施国英.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 裂缝预控技术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因受人为、技术手段以及机械设备、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建筑体的墙体或者地面会发生局部裂缝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员必须综合考虑到因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亦会有所不同,自然在控制它的裂缝宽度制上也会有所不同。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预控裂缝方面,主要以加强施工阶段的技术应用及监管为主[1]。若在建筑物产生裂缝后,才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则已为时过晚,无法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以及质量标准。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技术员必须要采取科学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及强度。不过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混凝土的使用量是较大的,有时无可避免出现墙体裂缝的问题,因此,技术员必须要加大裂缝的预防及控制工作,以确保建筑实体的整体美观及质量。
1.2 浇筑技术的要点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认真填写于隐蔽工程的表格中。首先是检查模板的尺寸、标高、位置以及强度、刚度;其次是钢筋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以及位置、保护层的厚度;第三是该将模板内部杂物以及钢筋油污清除干净,并堵严模板孔洞及縫隙,对于木模板,则应该用清水将其湿润,不过不可有积水。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向高处进行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以结构配筋的实际情况、捣实方法等相关素为根据而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之前,需要在底部填入和混凝土内部砂浆成分一样的水泥砂浆。要确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出现离析现象。若浇筑的高度>3m时,需要采取溜管又或者振动溜管、串筒等,以让混凝土向下滑落[2]。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适时观察支架、模板、预埋件、钢筋以及预留孔洞的相关状况,若发现移位或者变形现象时,则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
1.3 振捣技术的要点
在振捣混凝土振捣时,需做三道振捣,具体要求有:首先是第一道振捣,就是混凝土的坡角,其次到第二道振捣,为混凝土的坡中间,最后是第三道,是混凝土的坡顶。唯有确保这三道的设置位置符合相关的要求,并展开合理配合,才能确保振捣全面覆盖才可保证振捣覆盖全部坡面,进而达到预期施工效果。在采取振捣棒展开振捣时,要重点掌握振捣棒插入的深度极其的振捣时间,深度控制应>50mm,振捣棒移动间距应控制在300~400mm之间,振捣棒应该快插慢拔[3]。若已经振捣密实混凝土,应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30mm的碎石,在终凝之前,应用木抹将表面搓平,次数应控制在两遍以上。
1.4 强度控制技术的要点
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中,相关技术员必须以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质量标准为根据,通过实验的配合比来展开设计,且按常用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的试验方法标准来展开试验以及试配,以满足设计的技术指标以及施工要求。在配料,若发生漏配、错配或少配情况,则混凝土不可进仓。在混凝土的生产中,有可能砂石含水率和设计配合比有差异,所以,在拌制混凝土之前,需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并以实际的测试结果为根据来调整材料的用量,以确保配合比达标[5]。与此同时,在混凝土的施工环节中,技术员应加强控制原材料的强度质检以及质量控制,只要发现沙石、水泥的配级未达标的,必须要及时加以调整,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以保证建筑的整体强度。
1.5 梁柱节点的箍筋施工技术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梁柱节点的箍筋施工通常存在较多弊病,如梁柱节点的施工复杂,特别是节点构造十分复杂,钢筋的分布密集,多数是高空作业,施工的难度大,尤其是中间柱子的钢筋交错纵横,绑扎箍筋不方便,应用整体沉梁时,无法绑扎节点区的下部箍筋,导致梁柱节点处出现少放或者不放柱箍筋的现象,留下安全重隐患。一些技术人员采用两个开口的箍筋拼台方法来绑扎,但若在整个节点区都是采用开口的箍筋是不符合相关的规范规定,所以必须把节点处的侧模板拆除,这样才可以确保节点箍筋的间距以及其的绑扎牢固。
在近些年来,采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装梁板模板之后再安装梁板的钢筋,并且整体沉梁,这样的施工程序,可确保钢筋运输及堆放的安全,且减少绑扎的交叉作业,能大大提高工效。具体的施工要点为:在下料时,需在各节点上增设纵向短筋;把短筋焊接于柱节点区的箍筋,形成整体的一个骨架,再把整体的骨架套到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模板的面上,进而穿梁钢筋,且绑扎紧固。需要注意的是:若结构比较复杂时,采用如上方法,仍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在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施工方法。
1.6 养护技术的要点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普遍应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施工技术,该技术可优先缩短施工时间,且可以大大改善建筑混凝土的性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在展开配比、振捣以及原材料等控制的情况之下,通常会发生混凝土的强度无法达标的情况,所以加强养护非常关键。具体养护要点包括:首先是在浇捣墙板的混凝土之后,展开带模养护,时间应>7d。其次,在拆模之后,挂两层麻袋,以确保覆盖密实室,进而再继续保温,并给予洒水养护,时间应>10d[4]。第三,在完成浇捣顶板的混凝土之后,在其终凝之后,在6h之内禁止浇水养护,以避免发生起灰或者起皮的现象。第四是在8~12h之内,应用薄膜将其覆盖密实,面层需要加盖双层麻袋,以确保温度足够,利于养护,要确保混凝土足够湿润。在3~4d之后,待混凝土温度的高峰期过去,才可以给予正常洒水的养护,时间要>14d。
2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已不断深入开展,特别是对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已有了更多的重视,目前适时加强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创新及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所以必须提高其的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建筑实体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娜,王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2]顾世明,施国英.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