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下跪”无人理睬的反思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且不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至少市委书记下跪这种方式不可取。须知,下跪的是个人,而代表的是组织
  
  四川省绵竹市富新二小的教学楼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坍塌,造成127名小学生不幸遇难。当遇难学生家长组队前往绵竹向上级德阳市委反映问题时,绵竹市委书记蒋国华面对行进的人群,好言相劝、极力挽留,但家长们就是不听。当队伍行进到绵竹中心广场时,蒋国华突然跪下:“请相信绵竹市委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家长们依旧不予理睬。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连日来,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这也难怪。在中国这块有着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的土地上,老百姓给官员下跪的事屡见不鲜,而官员给百姓下跪却鲜有耳闻。按理说,面对堂堂市委书记的下跪和承诺,群众不说受宠若惊,也应受到感动才对。可他们却不为所动、不肯止步。蒋国华下跪的根本目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想,在老百姓眼里,蒋国华无论如何是一个八面威风、一言九鼎的“父母官”。彼时彼刻,何以自觉自愿下跪?而且不止一次!个中真正原因只有蒋国华本人心里最清楚,这件事虽然发生在绵竹,但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深刻反思。
  我们党一向是反对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不过,我并不赞成党政领导向群众下跪。且不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至少市委书记下跪这种方式不可取。
  诚然,绵竹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正是抗震救灾最紧张、最艰难、最关键的阶段。一方面,有许多大事急事难事等待着各级领导去处理、去解决,听任集体上访,无疑会分散领导的精力;另一方面,许多灾民无家可归,缺衣少食,且余震还在频频发生,这个时候有那么多人组队“上街”,很可能会成为一条隐形“导火索”。从这个角度讲,蒋国华规劝群众止步的本意是好的。但我却从中看到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蒋国华当时以为“可以按照过去的方式处理”,比如,找几个“代表”商谈商谈,矛盾就化解了。但当这一招失灵时,他“一下就慌神了”。何以慌,慌什么,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面对百把号群众在地震的特定背景下准备越级“上访”,作为市委主要领导,不是沉着冷静、有效处理,而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可见,蒋书记既缺乏处变不惊的气魄,又缺少应对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些领导干部处理内部矛盾的措施不力。一所小学,有那么多学生遇难,绵竹市委、政府领导与有关部门,事前为什么不主动介入,安排若干人员上门做好安抚工作。而事中(学生家长策划上访过程)却信息不畅、蒙在鼓里,以致事件发生时,作为市委书记的蒋国华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于是乎,只好采取下跪这种最原始、最无奈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在我看来,连“下下策”都够不上,与“黔驴技穷”何异之有?
  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公信力不高。退一步说,过程可以不必认真计较,而结果好坏是不能忽略的。书记下跪,苦口婆心,居然无人理睬,这就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当地干群关系不融洽、不密切,市委市政府威信不高的问题。正因此,群众才希望越级反映、寻求解决。试问,百姓不相信的市委市政府、群众不信任的地方官员,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几年过去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是高是低,透过“绵竹事件”,不是可见一斑么?!(作者为福建省杂文学会理事)
其他文献
新时期重庆文学理论与批评取得突出成绩,并显现出鲜明的本土色彩。高校学者成为重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一支主体力量。一般理论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批
介绍了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系统提供流量监控、拓扑发现、故障管理等功能,可以有效地监控流量及其他网络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