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信证券:《报告》显示,一季度货币政策在“降成本”和“调结构”等方面均展现出了积极成效,后续再贷款和再贴现仍将有约1.1万亿额度有待释放,货币政策仍處于“加力”阶段。整体来看,预计二季度仍将看到进一步的降准和降息措施出台,其中降准时点预期将匹配财政政策的落地时点(如地方专项债的集中发行时点、特别国债的发行时点等),5月和7月下降的概率较大;而从降息来看,我们认为后续OMO及MLF利率均有望进一步下降2次左右,有合计15个基点左右的下降空间,进一步带动LPR利率下降,到三季度LPR利率有望降至3.7%左右水平。此外,《报告》也提及“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伴随后续银行负债端压力进一步上升,存款基准利率下行概率依然不减。
国盛证券:总体看,央行对经济更加担忧,首次认为衰退已成定局,并新提四大风险;删掉了“不搞‘大水漫灌’”,新增“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后续货币政策会更宽松、但会更重视精准投放,再降准“降息”无悬念,存款利率也可能下降,信贷社融有望维持高位;我们也继续提示,房地产调控有望进一步差异化松动。
华创证券:二季度货币政策所面临的背景,核心是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和资金脱实向虚风险之间的矛盾。经济上,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迈向衰退,国内经济初步走出一季度低谷,但二季度外需冲击尚未显现,逆周期调控仍不能松懈。资金上,套利空间再现,房地产市场局部升温,要求货币政策把握节奏,加强对于宽松预期的引导。对应来看,货币政策总体仍将维持“走一走+看一看”的节奏,外需清晰前,货币政策不宜过度妄动,但宽松基调不改,社融和M2增速略高于名义GDP增速仍是逆周期调控需要。具体而言,预计未来货币政策的工作一是配合财政发力呵护流动性,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和存量贷款换锚,三是利用万亿再贷款再贴现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普遍宽松不宜期待过多,房地产融资政策或有收紧,银行间资金利率可能存在波动反弹。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仍有可能,但并不迫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内的重要筹码,或对应外需回落及其他不确定风险以作对冲。
4月CPI从3月的4.3%进一步大幅下降至3.3%,低于市场预期的3.75%。从CPI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均环比下跌、同比涨幅也都下降。4月PPI从3月-1.5%大幅下跌至-3.1%,低于市场预期的-2.6%。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月环比在3月大跌17%后、4月进一步大幅下挫35.7%。大部分中下游行业的价格月环比均有所下跌,但内需相关行业的价格相对稳健。就当前疫情发展与复工节奏而言,海外经济活跃度也开始缓步回升;国内复工复产继续推进,基建投资持续加速。在本次疫情下,各国央行实行了宽松,乃至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由于供给与需求同步收缩,不排除某些供给侧受阻的品类出现局部通胀的压力,但从中期的维度看,影响通胀走势最主要的因素可能还是总需求的强弱程度。
——摘自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国盛证券:总体看,央行对经济更加担忧,首次认为衰退已成定局,并新提四大风险;删掉了“不搞‘大水漫灌’”,新增“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后续货币政策会更宽松、但会更重视精准投放,再降准“降息”无悬念,存款利率也可能下降,信贷社融有望维持高位;我们也继续提示,房地产调控有望进一步差异化松动。
华创证券:二季度货币政策所面临的背景,核心是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和资金脱实向虚风险之间的矛盾。经济上,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迈向衰退,国内经济初步走出一季度低谷,但二季度外需冲击尚未显现,逆周期调控仍不能松懈。资金上,套利空间再现,房地产市场局部升温,要求货币政策把握节奏,加强对于宽松预期的引导。对应来看,货币政策总体仍将维持“走一走+看一看”的节奏,外需清晰前,货币政策不宜过度妄动,但宽松基调不改,社融和M2增速略高于名义GDP增速仍是逆周期调控需要。具体而言,预计未来货币政策的工作一是配合财政发力呵护流动性,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和存量贷款换锚,三是利用万亿再贷款再贴现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普遍宽松不宜期待过多,房地产融资政策或有收紧,银行间资金利率可能存在波动反弹。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仍有可能,但并不迫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内的重要筹码,或对应外需回落及其他不确定风险以作对冲。
图说
4月CPI从3月的4.3%进一步大幅下降至3.3%,低于市场预期的3.75%。从CPI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均环比下跌、同比涨幅也都下降。4月PPI从3月-1.5%大幅下跌至-3.1%,低于市场预期的-2.6%。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月环比在3月大跌17%后、4月进一步大幅下挫35.7%。大部分中下游行业的价格月环比均有所下跌,但内需相关行业的价格相对稳健。就当前疫情发展与复工节奏而言,海外经济活跃度也开始缓步回升;国内复工复产继续推进,基建投资持续加速。在本次疫情下,各国央行实行了宽松,乃至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由于供给与需求同步收缩,不排除某些供给侧受阻的品类出现局部通胀的压力,但从中期的维度看,影响通胀走势最主要的因素可能还是总需求的强弱程度。
——摘自中金公司宏观经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