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辉南县围绕区位优势,本着因地制宜、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宽敞明亮的瓦房,整齐干净的街道,展现出新农村新面貌。
稳步推进
突出地域特色,按照“稳点扩面、巩固提高”的要求,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加快建设步伐。为做到有的放矢,该县每年都组织镇、村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省内外学习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每年组织县四个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制定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性标准和科学规划设计。因村制宜,根据各自的地理、交通、资源等情况,将全县142个村分别定位为重点中心集镇、城乡结合村、朝鲜族村、特色产业村、风景旅游村、历史名胜村等六种发展模式。确定了新农村的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编制任务均已完成,各示范村和中心村正抓紧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打造了庆阳镇东甸子村、向荣村,抚民镇榆树岔村,楼街乡龙光村,辉发城镇新民村,金川镇金川村等六个不同特色的高标准样板村,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一村一品”
结合国际国内市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目前,该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3家,年实现销售收入96.5亿元,农民增收3亿多元。重点打造绿色优质米、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建立4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4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县人参发展总面积已达13.6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0.8万亩。全县涌现出石道河镇大场园村草莓种植专业村、辉南镇永兴村黄烟种植专业村、朝阳镇平安村香瓜种植专业村等一批种植专业村。全县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462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
进一步配套完善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商贸、信息、金融、农资等服务设施,小城镇雏形基本形成。大力推进以水泥路、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大扫除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9.5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460个。其中,新修水泥路125公里,改造农民新居3800户,改厨4500户,改厕12560户,新建沼气池5839个,大型秸秆气化站1处。建立卫生保洁队伍124支,配备保洁人员472人,购置保洁车辆95辆,设立垃圾填埋厂78处。
培育新型农民
定期组织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本县的农艺师以及“田秀才”、“土专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培训教材、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等方法,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成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30个,培养种养殖大户300多户。大力实施农村“阳光工程”,依托县农广校、农机校等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经过“阳光工程”培训合格的农民,大部分被输送到本县及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人均年增收1200多元。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以“文化中心户”为切入点,在各村小组选出1至2名文化中心户,专门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管理农家书屋,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全县各村安装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接受科普教育,得到致富信息,学到致富本领,掌握市场行情。
稳步推进
突出地域特色,按照“稳点扩面、巩固提高”的要求,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加快建设步伐。为做到有的放矢,该县每年都组织镇、村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省内外学习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每年组织县四个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新农村建设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制定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性标准和科学规划设计。因村制宜,根据各自的地理、交通、资源等情况,将全县142个村分别定位为重点中心集镇、城乡结合村、朝鲜族村、特色产业村、风景旅游村、历史名胜村等六种发展模式。确定了新农村的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编制任务均已完成,各示范村和中心村正抓紧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打造了庆阳镇东甸子村、向荣村,抚民镇榆树岔村,楼街乡龙光村,辉发城镇新民村,金川镇金川村等六个不同特色的高标准样板村,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一村一品”
结合国际国内市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目前,该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3家,年实现销售收入96.5亿元,农民增收3亿多元。重点打造绿色优质米、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建立4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4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县人参发展总面积已达13.6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0.8万亩。全县涌现出石道河镇大场园村草莓种植专业村、辉南镇永兴村黄烟种植专业村、朝阳镇平安村香瓜种植专业村等一批种植专业村。全县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462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
进一步配套完善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商贸、信息、金融、农资等服务设施,小城镇雏形基本形成。大力推进以水泥路、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大扫除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9.5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460个。其中,新修水泥路125公里,改造农民新居3800户,改厨4500户,改厕12560户,新建沼气池5839个,大型秸秆气化站1处。建立卫生保洁队伍124支,配备保洁人员472人,购置保洁车辆95辆,设立垃圾填埋厂78处。
培育新型农民
定期组织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本县的农艺师以及“田秀才”、“土专家”,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培训教材、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等方法,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建成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30个,培养种养殖大户300多户。大力实施农村“阳光工程”,依托县农广校、农机校等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经过“阳光工程”培训合格的农民,大部分被输送到本县及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人均年增收1200多元。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以“文化中心户”为切入点,在各村小组选出1至2名文化中心户,专门负责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管理农家书屋,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全县各村安装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接受科普教育,得到致富信息,学到致富本领,掌握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