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江湖载酒行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武侠小说中,“酒”作为一个非常关键的意象元素,高频率反复出现在各大武家的作品里,俨然成为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对武侠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推动、场景的氛围烘托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审美赏析价值。
  关键词:酒 武侠小说 审美特征 赏析价值
  古往今来,凡有武侠处多以酒佐之。《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1}。大名鼎鼎的武侠鼻祖刺客荆轲与酒分不开,并借此表现出豪情洒脱的一面。《侠客行》中游侠精神十足的李白一边“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边“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意气素霓,豪情万丈,赢得“酒中仙”美名。《水浒传》里的鲁智深醉酒大闹五台山,武松一路豪饮醉打蒋门神,真性流露,洒脱不羁。要为君王了却天下事的辛弃疾也在战场杀敌前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于是我们看到,酒与侠客早已有了千年的不解之缘。漫漫历史中,它已经积淀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深深地烙在侠客们身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酒对武侠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帮助
  酒品见人品。在当代的武侠小说里,武侠的人物形象往往借助其对酒的姿态表现得更加丰满立体。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里讨论意象,象征,隐喻之间的关系时说:一个意象可以被一次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2}刘伶在《酒德颂》里说:“无思無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竹林七贤”对于酒的态度流传千年,似乎早已构建出一种酒与适意潇洒相联系的性格系统。而对应于《笑傲江湖》,令狐冲的人物形象是随性豁达和逍遥惬意的,他的这一特征又恰恰通过喝酒被带入进“竹林七贤”的这种象征系统中,从而得到更好的表达。
  生活在一个腥风血雨、钩心斗角的江湖中,令狐冲身为华山派大弟子,武林是非的身不由己,个人生死的未卜难料,师徒情义的隔阂破裂,对小师妹暗恋的郁郁不得……百般纠结。但是,他的人生却并未因此灰灰暗暗,反而正是通过酒,通过他的乐饮喜醉,以此为趣,成就了他的一番精彩。先用小计谋骗了叫花子葫芦里的猴儿酒一饮而尽,又遇祖千秋大论名酒酒器,乐在其中,最后在浩浩西湖郁郁孤山与丹青生品尝吐蕃葡萄酒。丹青生居然还将十桶葡萄酒以火加热蒸成一桶,自创美酒。放在当下来看,“烧烤葡萄酒”的确是异域之术,最初在荷兰语中唤作“布兰登·温”,翻译到中文便是大名鼎鼎的“白兰地”。试想一下,炎炎夏日,凄凄梅庄,身负重伤,又遭师门怀疑的令狐中还能抛却一切,与酒友对坐共饮一杯冰镇白兰地,无论纷争不顾他虑,岂不正突出了他的潇洒惬意,豁达不羁?没有了酒,“笑傲江湖”四字怕也难以谈起。
  烈酒的特点是香气浑厚久长,落口回味无穷,入喉辣而辛,象征的是一种豪气干云、刚猛雄浑的霸气精神。侠者,无武不名,无德不立。烈酒配豪侠,更彰侠风义胆。“剧饮千杯男儿事”中,萧峰与段誉斗酒松鹤楼上,豪饮四十斤高粱酒神色自若,与段誉取巧的姿态相互对比,豪迈之气直冲霄云。若没有了酒的象征,这豪气就难免会有几分失色。聚贤庄力战中原群豪,绝交酒饮得利落爽快,之后虎虎生威大杀四方,酒壮英雄胆。少室山下武林大会,率燕云十八骑单刀赴会,与段誉虚竹等人喝干杯中酒,力战慕容复、丁春秋,游坦之而不落下风,酒见真性情。一杯烈酒正如萧峰,虽然呛鼻,不取巧也不迎合,却是独一无二,是真正的侠客。契丹人也好,宋朝人也罢,只愿天下苍生安好,兵戈止息,以天下为己任。只有真英雄才能有这样的气概,酒气并着豪情涌出纸外,凸显了金庸笔下第一大英雄刚猛伟岸的形象。
  二、酒对于故事情节推动的帮助
  酒的第二个作用,是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推动小说情节向下发展。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与赵敏酒馆相遇,由最初的小心谨慎到酒过多盏,对赵敏生了好感,酒在其中大约扮演着“媒人”的作用。“张无忌拿起酒杯,火锅的炭火下见杯边留着淡淡的胭脂唇印,鼻中闻到一阵清幽的香气,也不知这香气是从杯上的唇印而来,还是从她身上而来,不禁心中一荡,便把酒喝了。”{3}酒在不知不觉中量渐已多,也让二人从隔阂到相知,拉近了距离,互诉了衷肠,合情合理中又生着一股浪漫缱绻。这样的场景,少了酒则是万万没有发展下去的动力。
  《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与丘处机在嘉兴醉仙楼大缸斗酒,描写得绘声绘色。“丘处机道:‘我敬七位每人一口酒,各位喝了酒再伸手吧。’说着右手一沉,放低铜缸,张口在缸里喝了一大口酒,叫道:‘请吧。’手一抖,那口缸又向张阿生飞来……”{4}酒在这里作为一个斗武斗力的工具,推动着之后情节的发展,也是他们彼此相识的媒介。后来误会澄清,又引出十八年之约杨康与郭靖的故事,成为书中一大主线,酒的作用不可忽略。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为争夺江湖宝贝金丝甲,李寻欢在小酒馆误饮了一杯毒酒,名曰“寒鸡散”,性命危急。也正因此,在前去解毒的时候误伤了故人之子龙小云,导致后来他与林诗音和龙啸云之间一系列的关系与纠葛。可以说,没有这一杯毒酒,就没有他伤到龙小云,之后很多情节也没有动力发生。酒在这里,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推动叙事的重要意象。
  三、酒对于场景氛围烘托的帮助
  除了推动情节发展和丰满人物形象外,酒还用一种更为精彩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场景氛围的渲染与烘托。
  《神雕侠侣》中,有一处场景为杨过与忽必烈对坐于万千蒙古大军之中。为了强化这浩大场面给人的震撼感觉,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出二人饮酒的情节,让其氛围更加强烈。试看品尝马奶酒后杨过的评价:“此酒辛辣酸涩,入口如刀,味道不美,却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本色。”{5}想想看此时此刻的场景,猎猎大旗,铮铮角鼓,不正是沙场兵戈,大丈夫气概的时候吗?以马奶酒这样具有“硬朗滋味”的意象点缀,能恰如其分地隐喻出当时的氛围,于不动声色中让酒的作用得到巧妙而完美的体现。
其他文献
摘 要: 风景概念在西方经历了含义的不断扩充与转变,其与主体的关系也从单一的凝视-被凝视转变为一种交融与同构的共生关系,风景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编码场域,与民族、阶级等诸多概念交织在一起。在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分别看到了两种风景,即遮蔽的风景与解蔽的风景,不同的视角决定了相异的风景,而视角形成的背后又有民族与阶级的深层动因。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形态的风景,旨在揭示出风景的感知与主
摘 要: 阿城小说《树王》采用的是平淡的叙事风格,其中通过身份构建后的第一人称视角与作者采用的顺序叙事对于此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平淡叙事风格下的情感迸泄有着含蓄而深刻的情感张力,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叙事风格的构造,是作者针对文章主题如何呈现的选择与策略。《树王》所采用的这种平淡叙事风格为作者表露主题背后的思想感情,提供了一条自由而包容的呈现路径,使情感迸泄丰富的同时不失纯粹的书写态度
摘 要:本文以史蒂夫·卓博斯基导演作品《壁花少年》为例,结合叙事学、精神分析学与审美理论等分析了该电影的情感叙事逻辑与其传达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春电影《壁花少年》的分析,来引起学界对当下国内青春电影市场存在问题的关注,并鼓励社会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尊重青少年的个体价值。  关键词:叙事 价值观 青春电影  一、绪论:《壁花少年》简介  青春是不分国界、没有种族区分的人生记忆,是人类所共有的
摘 要:唐代诗文研究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千余年来,著述如林,要想在这样一个领域脱颖而出,不下点苦功夫估计是不行的。本世纪以来,唐诗研究更是蔚然成风。在这么多的著作中,重读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便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体大思精”是对作品及作者本身的理解,而“恕诚为人,既恕而诚”则是对其治学态度的深深叹服。  关键词:余恕诚 《唐诗风貌》 体大 思精  如果把唐诗比作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那么
摘 要: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是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之一。宋元时期,开放自由的对外政策,使得宁波的港口贸易达到发展高峰;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使得宁波受到钳制,对外贸易绝对衰落;鸦片战争时期,随着五口通商时代的到来,宁波虽有开放,但主权的丧失,使其贸易发展日趋衰落。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政府的对外政策、市场经济条件、港口腹地范围与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国土主权的完整等外部因素都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摘 要: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古以降无数人为之深切感动。李白的《将进酒》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是与诗人以夸张、排比、设问、用典、隐喻等修辞手法建构的一系列修辞文本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些修辞文本的建构,不仅强烈地凸显了诗人强烈的怀才不遇、大志难伸的忧愁,也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豪放任性的人格形象。  关键词:李白 《将进酒》 文本建构 修辞心理 人格形象  一、引 言  韩愈在《调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余华《第七天》折射的三种情——悲情与温暖相交织的亲情,真诚却残酷的爱情,最凄凉的“死无葬身之地”却是最动情的“乌托邦”的爱——表达了余华的情感创作方向:利用文化思想中相反相成的观念,给读者以震撼的力量。  关键词:情感 相反相成 文化  在中国文化思想中,《易经》用阴阳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阐释着万事万物。《老子》提出世上每一事物都是好坏兼有,喜恶并存。后世的哲学家也常用分合、
摘 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莫言小说的着力点之一,这在戏剧中也同样得到展现。《锦衣》有着多种类别的人物形象,反抗者、恶人与穷苦民众是其主要刻画的三个类型,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剧本超越了传统历史剧的模式,在亦真亦假的神话与现实中交织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关键词:人物形象 人物结构 中国精神  2017年9月《人民文学》“莫言新作”专栏刊登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创作的两篇新作:剧本《锦衣》和组诗《七
摘 要: 在《雷雨》中,蘩漪“火山爆发”般的抗争最终走向了失败。解读蘩漪反抗失败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雷雨》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她的悲剧有受旧式教育与新思想双重影响的原因;有那个时代“夫唱妇随”的封建旧家庭伦理的原因;也有她寄希望于纨绔子弟的原因;还有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的清醒的原因。  关键词:《雷雨》 蘩漪 人物分析 悲剧性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情感线
摘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以其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成为小品文佳作。这篇小品文的思想内核中关于归隐林泉之说和与谢灵运比肩之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难以把握。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以这两个问题为探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山水审美意识,并从中感悟中国的隐逸文化。  关键词: 情景交融 山水审美意识 隐逸 谢灵运  宗白华先生曾说:“文艺家在一个艺术表现里使情和景,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和宇宙人生的具体对象相交融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