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要酷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就要酷!
  把头发染得金黄,把裙子束得超短,把衣服吊带放得超低,这就是酷?
  身上挂着彩屏手机,肩上背着数码相机,飙着摩托开着音响飞行于都市街巷,这就是酷?
  上网聊天,朋友聚会,夜不归巢,这也是酷?
  酷者,总有标新立异之处,亦有另类之特征。那个写《三重门》的韩寒,他功课不好,学业放弃;他长长的卷发披于脑后多少有点小泽征尔的味道;他作文获奖,小说畅销;他暂离文学,迷恋赛车。谁又能否认韩寒是中学生的一个酷男孩?
  酷是都市里制造出来的一个不太清晰的概念。白领的消费方式;酷!冯小刚的贺岁大片,酷!豪华的结婚车队,酷!
  酷是时尚中孕育出来的一种不太确定的形象。孙悦的狂歌劲舞,酷!崔永元的实话实说,酷!姚明的飞步扣篮,酷!
  酷是生活的流行色,酷是潮流的风向标,酷是时代的调色板。
  我们在物质充裕的社会享受着洋房汽车,享受着轻歌曼舞,享受着美味佳肴、名牌精品。我们不反对在这其中产生出来的种种酷的方式,酷的概念,酷的形象。
  但酷难道只能停留于一般的感官刺激和物质表象?我们能否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层面上追求酷、理解酷、解说酷?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一种信念的酷,力量的酷。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一种崇高的酷,宽广的酷。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这是一种勇士的酷,威猛的酷。
  我们所追随的不仅仅是时尚、新潮、另类,我们更需要崇高、伟大、力量和信念。这样的酷更能昭示、引领、创造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
  
  责任编辑 钱家庆
其他文献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称着“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早在冰河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认真真地做了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但是,当两天后我拿到批改过后的卷子时,立即就傻了眼:一个大大的红叉自上而下触及每一道题的答案。我考了一个零分。这绝对弄错了!每道题惠特森先生课上都讲过,
今年7月24日中国公布中段反导试验画面,25日美国媒体就披露了五角大楼加速发展“天基空间监视系统”的消息。该系统组成的卫星监视网,既可以用来监控中俄的在轨卫星,为美军反卫星做准备,也能对反导/反卫星试验进行近距离观察,为破解中俄的反导/反卫星能力提供数据支撑。美国空军计划在2021年发射下一颗运行于赤道上空3.6万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天基空间监视系统”卫星。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美国退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