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新课程;指导;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70—01
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旨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独特功能……,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意见》)
就实施新课程教学而言,首要和关键的是要抓住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其核心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能力评价;学生学业评价。
一、 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精当,教学内容要有取舍。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这就要求量,更求质,教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教学手段妥当,教学手段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直观性。现代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师预先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 动画面、声音等直观丰富的信息,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但是,教师也可能滥用多媒体。若使录音代替了读书,屏幕代替了教材,动画代替了想象,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则得不偿失。教学方法得当,“方法”与“手段”既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其区别在于“方法”更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帮学生理清思路。方法更注重方向和路线。如教师能给“学生点金的指头”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学活动适当,近年来,在“中英项目”的影响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掀起“分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教学”,在课型上,如“调查课”、“表演课”、“影视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应有取舍,不能过分追求。教学过程恰当,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收束阶段。起始阶段,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俗语云“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又“万事开头难”,广大教师应牢记这一点(约十分钟)。中间阶段,在时间将占40-45分钟的一半。此阶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约25分钟)。收束阶段,此阶段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是不可忽视,草草了事的(约5分钟)。
二、 教师能力评价
课程实施能力,此项能力的关键是在备课前要考虑两点:即备教材,备学生。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只有“吃透两头”,才能“有的放矢”。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要深挖教材本身的内涵。根据不同文体、内容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对症下药。课程开发,不是脱离教材的开发。要对教材深挖细研,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研究能力,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各地各校普遍提倡,中小学教师要做“研究性”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提出“科研立校”,“向教研要质量”的口号(如西北师大附中等)。作为教师,要勤于钻研,敏于思索,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教不研则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将会面对许多困惑和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持之以恒的思考和研究,只有教研与教学并驾齐驱,才能开创语文教育的新天地。教学创新能力,创新,关键是要注重原则。拾人牙慧,步人后尘者,不可取也。创新,是开创前人没有涉足的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教学园地,是为创新也。
三、 学生学业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有所得,首要的在于教师善于引导。现在高中最常见的是较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学习被动,更谈不到学习效果。“兴趣是学习之道”,教师不可不查也。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则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而功半。俗话说“一窍不得,少挣几百”。就教师而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学生而言,也应“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主要抓住三个环节,也即要做到三会:会听讲;会思考;会作业。当堂完成作业考,效果最佳。课外学习,课外学习(包括家庭作业等),这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補充。主要是要抓住三个要害环节:一是对照教材复读一遍,查漏补缺,力求及时解决,不要做成“夹生饭”。二是检查核对当日作业,错的及时改正,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而绝大多数学校和家庭都苦于孩子家庭作业而无所措手。三是预习明天的教材,对疑难问题勾划出来,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
综上所述,我们对新课改语文教学有如下建议:
建议各学校把新课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千万不能粗心大意。若因新课改影响贵校高考的不理想,后悔晚矣!这一点至关重要。除校长重视外,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熟悉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和评价机制,消除顾虑,转变认识,实现“新旧交替。”首先,高二、高三可以按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为高考做准备;其次,选择适合新课改的教学复习方法;再次,关注新课改和高考的新动态,完善评价机制。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0—0070—01
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旨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独特功能……,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意见》)
就实施新课程教学而言,首要和关键的是要抓住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其核心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能力评价;学生学业评价。
一、 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精当,教学内容要有取舍。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这就要求量,更求质,教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教学手段妥当,教学手段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直观性。现代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师预先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 动画面、声音等直观丰富的信息,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但是,教师也可能滥用多媒体。若使录音代替了读书,屏幕代替了教材,动画代替了想象,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则得不偿失。教学方法得当,“方法”与“手段”既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其区别在于“方法”更注重启迪学生思维,帮学生理清思路。方法更注重方向和路线。如教师能给“学生点金的指头”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学活动适当,近年来,在“中英项目”的影响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掀起“分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参与式教学”,在课型上,如“调查课”、“表演课”、“影视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应有取舍,不能过分追求。教学过程恰当,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收束阶段。起始阶段,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俗语云“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又“万事开头难”,广大教师应牢记这一点(约十分钟)。中间阶段,在时间将占40-45分钟的一半。此阶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即“有意注意”,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约25分钟)。收束阶段,此阶段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是不可忽视,草草了事的(约5分钟)。
二、 教师能力评价
课程实施能力,此项能力的关键是在备课前要考虑两点:即备教材,备学生。亦即传统意义上的只有“吃透两头”,才能“有的放矢”。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要深挖教材本身的内涵。根据不同文体、内容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对症下药。课程开发,不是脱离教材的开发。要对教材深挖细研,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研究能力,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各地各校普遍提倡,中小学教师要做“研究性”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提出“科研立校”,“向教研要质量”的口号(如西北师大附中等)。作为教师,要勤于钻研,敏于思索,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教不研则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将会面对许多困惑和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持之以恒的思考和研究,只有教研与教学并驾齐驱,才能开创语文教育的新天地。教学创新能力,创新,关键是要注重原则。拾人牙慧,步人后尘者,不可取也。创新,是开创前人没有涉足的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教学园地,是为创新也。
三、 学生学业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有所得,首要的在于教师善于引导。现在高中最常见的是较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学习被动,更谈不到学习效果。“兴趣是学习之道”,教师不可不查也。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得当,则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而功半。俗话说“一窍不得,少挣几百”。就教师而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学生而言,也应“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主要抓住三个环节,也即要做到三会:会听讲;会思考;会作业。当堂完成作业考,效果最佳。课外学习,课外学习(包括家庭作业等),这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補充。主要是要抓住三个要害环节:一是对照教材复读一遍,查漏补缺,力求及时解决,不要做成“夹生饭”。二是检查核对当日作业,错的及时改正,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而绝大多数学校和家庭都苦于孩子家庭作业而无所措手。三是预习明天的教材,对疑难问题勾划出来,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
综上所述,我们对新课改语文教学有如下建议:
建议各学校把新课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千万不能粗心大意。若因新课改影响贵校高考的不理想,后悔晚矣!这一点至关重要。除校长重视外,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熟悉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和评价机制,消除顾虑,转变认识,实现“新旧交替。”首先,高二、高三可以按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为高考做准备;其次,选择适合新课改的教学复习方法;再次,关注新课改和高考的新动态,完善评价机制。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