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国务院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广泛关注,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供应、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以东北地区为例,研究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几种因素,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影响因素 理论指导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361-01
1 引言
随着“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务院作出指示,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推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本文就部分比较突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例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整改。
2 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
农业机械化标志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传统农业向机械化转变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缓慢,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确定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的因素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完整开放的系统,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农业机械本身,同时对于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外部因素都要进行分析、对比。
卢炳福等采用DEMATEL模型,运用图论理论构造图矩阵对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共确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3大类共25个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得到6个关键影响因素依次为农民收入、农机工业水平、农机使用成本、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价格、耕地规模。邓继忠等人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同样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所确定的影响因素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度出发,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民文化程度、农村人均耕地、农机总动力、农民收入、政府支持度。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点不甚一致,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收入水平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有着基础性作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自然就会提出对于农业機械化的需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土地收入、工资收入、其他财产收入以及政府补贴等,当农机的使用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定比例时,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推进。
(2)农民受教育程度
农民受教育程度对于农业机械化推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水平对于农民建立科学种田的观念影响甚大,树立科学种田的观念,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是教育所能起到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息息相关,教育能够使人视野开阔,心思灵活,可以寻找多种科技致富的途径,自然而然收入水平就会提高不少;最后,接受过较高年限教育的农民对于新技术新信息的掌握较快,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行阻力较小,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起推动作用。
(3)农民人均耕地面积
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即耕地经营规模是农业机械得以发展的客观需求。耕地规模的大小受限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宏观政策等方面。目前我国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土地分配,土地的经营过于细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土地流转机制进行讨论,使得农村土地相对集中,便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农村劳动力因素
农村劳动力对于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影响表现在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当前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上下各城市大力进行城市建设,对于劳动力需求加大,另外许多中小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工业集中地区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减少,相对应的农业对于先进农机装备以及农业技术的需求就会提高。同时,由于第二第三产业需求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劳动力价格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总体来说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5)农机发展水平与使用成本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农用机械使用成本的降低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与物质基础。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机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农业机械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农机租用价格的水平,过高的农机租用价格会使得农民望而却步,无法实现农机的普及应用,阻碍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6)国家政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农业机械化程度对政策有一定的依赖性。依据文献[1]的分析,1995年国家调整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机械化政策,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政策的引导性作用减弱,支持力度降低,农业机械化速度明显减缓,2001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 启示及建议
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农民是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的主体力量,农业机械是保证生产力的工具,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型技术及新型装备的推广速度和农机功能的实现。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的宏观保障,而农机使用成本的高低则决定了农民选择农机进行生产的积极性。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启示与建议:
(1)提高政府支持力度,降低农机使用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要的政府投入以及资金支持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机购买的补贴政策,适度提高补贴额度。大型农机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维修和养护费用较高,较低的补贴额度无法刺激农机销售量的增长。另外国家还应当适当放宽农机购买贷款门槛,延长贷款期限,降低投资者风险,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对于新机型的补贴额度,国家应当适当提高以确保新机型的顺利推广。
(2)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农业机械应用的必要条件是适当的土地规模,细碎化的土地分布不利于农业机械进田耕作,因此适度规模的土地集中有利于农业机械的应用。国家应当加强对于农村分散土地的整理,施行农田集中灌溉和土地集中分配,减少小块田、隔离田的数量,改善耕作环境,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的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3)农村劳动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都有助于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推广。但是目前制约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城乡二元化结构,解决的措施是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确保农村务工人员的劳动权利,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同时还应该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机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天宝, 解佰一, 宋立波.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农业. 2013(09).
[2]邓继忠, 何琳, 甘玲.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农机化研究. 2011(06).
[3]张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玉宏(1973.07- ),男,汉族,山东省临邑县人,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工作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影响因素 理论指导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2-361-01
1 引言
随着“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务院作出指示,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推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本文就部分比较突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例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整改。
2 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
农业机械化标志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传统农业向机械化转变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缓慢,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确定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的因素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完整开放的系统,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农业机械本身,同时对于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外部因素都要进行分析、对比。
卢炳福等采用DEMATEL模型,运用图论理论构造图矩阵对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共确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3大类共25个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得到6个关键影响因素依次为农民收入、农机工业水平、农机使用成本、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劳动力价格、耕地规模。邓继忠等人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同样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所确定的影响因素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度出发,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民文化程度、农村人均耕地、农机总动力、农民收入、政府支持度。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点不甚一致,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收入水平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有着基础性作用。农民收入水平提高自然就会提出对于农业機械化的需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土地收入、工资收入、其他财产收入以及政府补贴等,当农机的使用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定比例时,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推进。
(2)农民受教育程度
农民受教育程度对于农业机械化推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水平对于农民建立科学种田的观念影响甚大,树立科学种田的观念,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是教育所能起到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息息相关,教育能够使人视野开阔,心思灵活,可以寻找多种科技致富的途径,自然而然收入水平就会提高不少;最后,接受过较高年限教育的农民对于新技术新信息的掌握较快,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行阻力较小,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起推动作用。
(3)农民人均耕地面积
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即耕地经营规模是农业机械得以发展的客观需求。耕地规模的大小受限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宏观政策等方面。目前我国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土地分配,土地的经营过于细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土地流转机制进行讨论,使得农村土地相对集中,便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农村劳动力因素
农村劳动力对于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影响表现在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当前劳动力价格两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上下各城市大力进行城市建设,对于劳动力需求加大,另外许多中小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工业集中地区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减少,相对应的农业对于先进农机装备以及农业技术的需求就会提高。同时,由于第二第三产业需求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劳动力价格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总体来说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5)农机发展水平与使用成本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农用机械使用成本的降低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与物质基础。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机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效率,农业机械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农机租用价格的水平,过高的农机租用价格会使得农民望而却步,无法实现农机的普及应用,阻碍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6)国家政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农业机械化程度对政策有一定的依赖性。依据文献[1]的分析,1995年国家调整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机械化政策,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政策的引导性作用减弱,支持力度降低,农业机械化速度明显减缓,2001年开始,国家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3 启示及建议
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农民是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的主体力量,农业机械是保证生产力的工具,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型技术及新型装备的推广速度和农机功能的实现。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的宏观保障,而农机使用成本的高低则决定了农民选择农机进行生产的积极性。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启示与建议:
(1)提高政府支持力度,降低农机使用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要的政府投入以及资金支持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农机购买的补贴政策,适度提高补贴额度。大型农机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维修和养护费用较高,较低的补贴额度无法刺激农机销售量的增长。另外国家还应当适当放宽农机购买贷款门槛,延长贷款期限,降低投资者风险,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对于新机型的补贴额度,国家应当适当提高以确保新机型的顺利推广。
(2)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农业机械应用的必要条件是适当的土地规模,细碎化的土地分布不利于农业机械进田耕作,因此适度规模的土地集中有利于农业机械的应用。国家应当加强对于农村分散土地的整理,施行农田集中灌溉和土地集中分配,减少小块田、隔离田的数量,改善耕作环境,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的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3)农村劳动力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都有助于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推广。但是目前制约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城乡二元化结构,解决的措施是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确保农村务工人员的劳动权利,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同时还应该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机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天宝, 解佰一, 宋立波.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农业. 2013(09).
[2]邓继忠, 何琳, 甘玲.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农机化研究. 2011(06).
[3]张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玉宏(1973.07- ),男,汉族,山东省临邑县人,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