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激发教师主动参与“课、研、修”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我校围绕《开展课例研究,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这一课题开展了较有成效的引导工作。我们认为,引导教研组内的课例研究活动,就是带领教师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
我们组织学校的教学干部和相关教研组长,针对老师们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研究思路,制定课例研究计划。如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名师们的精品课例,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丰富教师教育智慧,提高教师教学艺术;让学校的“精品”优质课获得者引领课堂,与其他教师充分探讨交流;教研组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参与研究的教研组组长需要依据引领方案,制定本教研组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教学环节的不同方面确定研究课例的内容。每名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引导下,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现状,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参与课例研究。帮助教师挖掘每个课例的特点,完善优点,克服不足。评课时,教研组组长也要从生成性、随机性、灵活性等机动因素进行立体评价。
学校还针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反映出的困惑,同时也为了能使教师们领略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定期观摩和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基本模式为:选课、撰文—引领、观摩—研讨、积淀。即教导处和各位年级组长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选择名师典型课例光盘,了解名师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等。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及浏览网络搜集资料,由专人撰写包括授课教师的简介、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本课教学设计特点的文章,下载课文原文,结合学校教师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观看课例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观摩精品课例活动时,首先由教学主任介绍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再介绍本次观摩的课例所体现的特点,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教师边观摩边思考。活动之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依据学校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引导过程中,教学主任主动深入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活动中,重视同教师对话与研讨的机会。定期与各科教师共同评课、共同交流、集体修改、各自反思,就某个问题在一起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式的研讨活动。
课堂是教师立足之根本,我们还引导教师通过教研组这个平台,开展自己课例的研究,即通过观看精品课例、典型课例之后,依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模仿精品,捕捉亮点,将学到的理念、方法及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对自己的课例进行自我反思实践,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如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又如多人同课循环,即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活动中,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了他们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再如借助微格,反思式观课。在活动中,学校要求各个教研组进行微格录像,然后,利用教研时间开展分析反思活动。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课例研究,提高教研组活动研究的实效性”引导方案的实施颇有成效。引导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特别是对实现“减负增效”,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的平台,使他们在研究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成长。
□ 编辑 吴君
我们组织学校的教学干部和相关教研组长,针对老师们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研究思路,制定课例研究计划。如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名师们的精品课例,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丰富教师教育智慧,提高教师教学艺术;让学校的“精品”优质课获得者引领课堂,与其他教师充分探讨交流;教研组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参与研究的教研组组长需要依据引领方案,制定本教研组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教学环节的不同方面确定研究课例的内容。每名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引导下,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现状,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参与课例研究。帮助教师挖掘每个课例的特点,完善优点,克服不足。评课时,教研组组长也要从生成性、随机性、灵活性等机动因素进行立体评价。
学校还针对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反映出的困惑,同时也为了能使教师们领略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们定期观摩和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基本模式为:选课、撰文—引领、观摩—研讨、积淀。即教导处和各位年级组长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选择名师典型课例光盘,了解名师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等。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及浏览网络搜集资料,由专人撰写包括授课教师的简介、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本课教学设计特点的文章,下载课文原文,结合学校教师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观看课例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观摩精品课例活动时,首先由教学主任介绍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再介绍本次观摩的课例所体现的特点,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教师边观摩边思考。活动之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依据学校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引导过程中,教学主任主动深入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活动中,重视同教师对话与研讨的机会。定期与各科教师共同评课、共同交流、集体修改、各自反思,就某个问题在一起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式的研讨活动。
课堂是教师立足之根本,我们还引导教师通过教研组这个平台,开展自己课例的研究,即通过观看精品课例、典型课例之后,依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模仿精品,捕捉亮点,将学到的理念、方法及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对自己的课例进行自我反思实践,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如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又如多人同课循环,即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活动中,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了他们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再如借助微格,反思式观课。在活动中,学校要求各个教研组进行微格录像,然后,利用教研时间开展分析反思活动。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课例研究,提高教研组活动研究的实效性”引导方案的实施颇有成效。引导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实效性,特别是对实现“减负增效”,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的平台,使他们在研究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成长。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