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20比例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消化道症状患儿90例,以胃镜下表现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为非结节性组和结节性胃炎组)。在改良悉尼标准指导下,对患儿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所选患儿中,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节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4例患儿发生中-重度炎症改变,其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儿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胃炎属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畴,中-重度炎症改变在其病理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最近几年,报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结节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长期复查及随访。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儿童结节性胃炎 组织病理学 关系
幽门螺杆菌最早源自20世纪80年代,使得临床医师进一步认识胃癌病变、慢性胃癌病变等[1]。最近几年,小儿胃镜受到了各大医院的高度重视。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时,胃镜检查下会表现出结节性胃炎(粗颗粒改变或黏膜变的细小)。为更好地认识结节性胃炎,文章以本院90例上消化道症患儿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现就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症患儿共90例,其临床症状包括呕吐、上腹不适、恶心、嗳气等。根据镜检结果不同,将所选患儿分为非结节性组和结节性胃炎组。90例患者中43例男性,47例女性,年龄4-15岁,平均年龄为(12.6±2.1)岁。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
常规胃镜检查:采用常规电子胃镜分别于不同部位(窦大弯、胃体部病变处等)取黏膜组织(3-4块)。此外,给予患者病理学检查和组织切片检查。
1.2.2 结节性胃炎的诊断
以现存的《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溃疡胃镜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结节性胃炎诊断。所谓的结节性胃炎指的是于胃镜检查之下胃壁呈平坦状。较周围黏膜而言,处于增生部位的黏膜表现为粗颗粒状、黏膜微细和结节状隆起。
1.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新悉尼法指导下,分类胃炎,并分级评估胃炎。组织学表现包括胃黏膜萎缩、胃黏膜细菌定值、胃黏膜活动度、肠化生等。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结节性胃炎检出率
所选患儿中,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从颗粒状改变角度来看,主要是胃窦部,其可发展至胃体部,具体表现为颗粒样改变或结节样(黏膜不平,色泽均匀)。据研究,3例十二指肠炎,胃粘膜糜烂、十二指肠球溃疡、胆汁反流各1例。
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胃镜检查情况下,主要是胃窦部,具体表现为改变(花斑样)、红斑。患儿伴有十二指肠球炎及溃疡、胃黏膜糜烂、食管炎、胆汁反流、血管瘤、胃息肉,例数分别为7、3、3、1、1。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所有患儿中25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所占比例为27.8%。根据研结果显示,非结节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节性胃炎年龄分布情况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病理学检查结果
87例胃窦小弯,78例小部体弯,78例胃窦大弯。经检查,结节性胃炎组显示出以下病理:8例淋巴滤泡、13例中-重度炎症改变。该组中无一患儿出现萎缩性胃炎改变、肠上皮化生;非结节性胃炎组8例淋巴滤泡,11例中-重度炎症改变。由此可见,结节性胃炎组病发生率高于非结节性胃炎组。非结节性胃炎组1例发生萎缩性胃炎,4例发生肠上皮化生。共有24例患儿发生中-重度炎症改变,其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儿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表现包括结节性胃炎,主要症状为胃窦部,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改变颗粒样或结节样,形状呈鹅卵石[2]。某些学者将该种胃炎描述为鸡皮样胃炎。迄今为止,尚未明确结节性胃炎发病机制。
文章研究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本组研究结果为:所选患儿中,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节性胃炎组欢责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高于未伴有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幽门螺杆菌最佳靶人群为儿童。众所周知,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极易感染该种菌,发病率比成年人高[3]。病理学证据充足,不论何种分期,皆须将幽门螺杆菌彻底根除。
综上所述,结节性胃炎属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畴,中-重度炎症改变在其病理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4]。最近几年,报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结节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长期复查及随访。
参考文献
[1]石婷娟,师水生.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4,13(05):20-21+23.
[2]张娟,李在玲,隋静,崔荣丽,金珠,周丽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03):225-229.
[3]蔡惠玲.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6):135.
[4]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张美德,何婉儿,梁文青,陈宝心.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与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0):602-604.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儿童结节性胃炎 组织病理学 关系
幽门螺杆菌最早源自20世纪80年代,使得临床医师进一步认识胃癌病变、慢性胃癌病变等[1]。最近几年,小儿胃镜受到了各大医院的高度重视。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时,胃镜检查下会表现出结节性胃炎(粗颗粒改变或黏膜变的细小)。为更好地认识结节性胃炎,文章以本院90例上消化道症患儿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现就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症患儿共90例,其临床症状包括呕吐、上腹不适、恶心、嗳气等。根据镜检结果不同,将所选患儿分为非结节性组和结节性胃炎组。90例患者中43例男性,47例女性,年龄4-15岁,平均年龄为(12.6±2.1)岁。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
常规胃镜检查:采用常规电子胃镜分别于不同部位(窦大弯、胃体部病变处等)取黏膜组织(3-4块)。此外,给予患者病理学检查和组织切片检查。
1.2.2 结节性胃炎的诊断
以现存的《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溃疡胃镜诊断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结节性胃炎诊断。所谓的结节性胃炎指的是于胃镜检查之下胃壁呈平坦状。较周围黏膜而言,处于增生部位的黏膜表现为粗颗粒状、黏膜微细和结节状隆起。
1.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新悉尼法指导下,分类胃炎,并分级评估胃炎。组织学表现包括胃黏膜萎缩、胃黏膜细菌定值、胃黏膜活动度、肠化生等。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结节性胃炎检出率
所选患儿中,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从颗粒状改变角度来看,主要是胃窦部,其可发展至胃体部,具体表现为颗粒样改变或结节样(黏膜不平,色泽均匀)。据研究,3例十二指肠炎,胃粘膜糜烂、十二指肠球溃疡、胆汁反流各1例。
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炎,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胃镜检查情况下,主要是胃窦部,具体表现为改变(花斑样)、红斑。患儿伴有十二指肠球炎及溃疡、胃黏膜糜烂、食管炎、胆汁反流、血管瘤、胃息肉,例数分别为7、3、3、1、1。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所有患儿中25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所占比例为27.8%。根据研结果显示,非结节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结节性胃炎年龄分布情况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病理学检查结果
87例胃窦小弯,78例小部体弯,78例胃窦大弯。经检查,结节性胃炎组显示出以下病理:8例淋巴滤泡、13例中-重度炎症改变。该组中无一患儿出现萎缩性胃炎改变、肠上皮化生;非结节性胃炎组8例淋巴滤泡,11例中-重度炎症改变。由此可见,结节性胃炎组病发生率高于非结节性胃炎组。非结节性胃炎组1例发生萎缩性胃炎,4例发生肠上皮化生。共有24例患儿发生中-重度炎症改变,其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比未伴有患儿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表现包括结节性胃炎,主要症状为胃窦部,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可改变颗粒样或结节样,形状呈鹅卵石[2]。某些学者将该种胃炎描述为鸡皮样胃炎。迄今为止,尚未明确结节性胃炎发病机制。
文章研究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本组研究结果为:所选患儿中,74例患儿为非结节性胃,其中39例女新,35例男性。16例结节性胃炎患儿,其中8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非结节性胃炎组及结节性胃炎组在性别比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结节性胃炎组欢责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结节性胃炎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和结节性胃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与非中-重度炎症改变患儿存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滤泡的患儿幽门杆菌感染率高于未伴有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幽门螺杆菌最佳靶人群为儿童。众所周知,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极易感染该种菌,发病率比成年人高[3]。病理学证据充足,不论何种分期,皆须将幽门螺杆菌彻底根除。
综上所述,结节性胃炎属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殊征象范畴,中-重度炎症改变在其病理学检查中较为常见,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标[4]。最近几年,报道指出成人中存有结节性胃炎患者,所以有必要长期复查及随访。
参考文献
[1]石婷娟,师水生.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伴良性结节状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4,13(05):20-21+23.
[2]张娟,李在玲,隋静,崔荣丽,金珠,周丽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关系[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03):225-229.
[3]蔡惠玲.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结节性胃炎组织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6):135.
[4]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张美德,何婉儿,梁文青,陈宝心.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与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0):6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