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事物,通过境、情、声的刺激,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语文的学习情境,使语文知识趣味化、课堂教学生动化、语文学习生活化。因此,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本文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从审美超越的角度,对朱自清先生的审美体验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语文审美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31-02 收稿日期:
2016-07-16
作者简介:黎祥伦,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庄重的艺术,要求其爱好者首先须做到这一点:不随大流,耐得寂寞,潜心沉静,从容不迫——此乃金匠的艺术,文字的鉴赏,需要精心而审慎从事,如果草率匆忙……
——社科院王柯平教授 引译
语文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是表达人们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日常交际工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如何进入学生的圈子中去和学生交流接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生活情境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写景抒情的诗篇,犹如一朵沁人心脾的奇葩,久开弥艳。他为我们描绘出了如梦如幻般的月光下的荷塘之美,暂时摆脱了不宁静的心情,心灵栖息于月洒清辉的荷塘,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的自由自在的美景。从全文来看,朱自清先生实际上是不自觉地进行了一次审美体验。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审美的超越问题。
“超越”一词,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它的理解不一样。“超越”在西方具有超验的意味,带有神秘色彩。在中国,虽说没有西方那样具有明确的“超越”的美学范畴,但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庄子主张保持物我统一,超然于物外。社会发展到今天,“超越”一词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审美超越具有不同的内涵:审美是在我们人类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在生活上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是一种陶怡情操之美,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境界,丰富人的精神,让人栖息于世界。当然,纯粹的自由之美在现实世界难以存在,我们可以追求超越客观世界之美。只要有追求的动力,生活就会朝着美好的理想发展。
当你在放松休息的时候,一个人走在清幽的江南水乡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抛弃生活中的烦恼,让自己回到童年时候,没有任何忧愁,你将感受到很快乐。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先生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处于刀光剑影的年代,所以他追寻一个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在乘凉的时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认为应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那晚欣赏着无边的荷香月色的朱自清,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例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他仿佛离开了现实,告别了烦恼,在忘我中享受着美景,这是独处的妙处,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人生的过程就是人本身试图达到理想的生存状态,从而不断超越现实,走向辉煌的自由生存境界的过程。尽管人的生命有限,但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会达到理想境界。即使是短暂的审美也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有些忧愁,我们人的伟大就在于对生活的不断超越。
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现实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很难充分满足自己的要求,只有在精神生活的审美的天地里,才能尽情驰骋于审美的自由天地,彰显人生价值。
在教学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能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素材制成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背景知识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缩短学生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用创设、引入生活情境的方式,还原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在生活中再次体验文本的情感,在生活中实践文本给自己的启发,沟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从文字、声音、动画等方面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首先在屏幕上播放出一段情景交融的画面: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零零星星的荷花,缕缕清香,渺渺
茫茫,若有若无;脉脉的流水,无声无息……荷塘上的月光如同流水,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缓缓浮起,叶子和花仿佛笼着轻纱的梦;云淡清风,光影变幻,弯弯的杨柳,稀疏的倩影……此时,作者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享受独自的快乐,形成“人看花,花看人,人在花中去,花在人中来”的审美的境界。
如此动感而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标准的声情并茂的解说中,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如临其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语文课堂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荷塘月色之美。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即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这一特点有利于形成对学习者感官的刺激。
在《荷塘月色》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图片配以动画形式,在声音和图片以及动画的伴随中,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面对现实的种种压抑限制,力图寻求心灵的自由和慰藉,审美自然成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四、结束语
在走进语文课堂的时候,教师要自信地说:“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你将带领学生驰骋在语文的园地里,尽情地展现你的风姿,让学生自由翱翔在美的世界,从而使学生的心灵随着语言飞舞,彰显语文的永恒魅力。
参考文献:
叶 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美)M.李普曼.当代美学.邓 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廉玉梅.计算机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王尚武.计算机技术对英语教学带来的变化.甘肃科技,2004,(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情境教学;语文审美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31-02 收稿日期:
2016-07-16
作者简介:黎祥伦,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庄重的艺术,要求其爱好者首先须做到这一点:不随大流,耐得寂寞,潜心沉静,从容不迫——此乃金匠的艺术,文字的鉴赏,需要精心而审慎从事,如果草率匆忙……
——社科院王柯平教授 引译
语文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是表达人们思想和情感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日常交际工具。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怎样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如何进入学生的圈子中去和学生交流接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生活情境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写景抒情的诗篇,犹如一朵沁人心脾的奇葩,久开弥艳。他为我们描绘出了如梦如幻般的月光下的荷塘之美,暂时摆脱了不宁静的心情,心灵栖息于月洒清辉的荷塘,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的自由自在的美景。从全文来看,朱自清先生实际上是不自觉地进行了一次审美体验。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审美的超越问题。
“超越”一词,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它的理解不一样。“超越”在西方具有超验的意味,带有神秘色彩。在中国,虽说没有西方那样具有明确的“超越”的美学范畴,但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庄子主张保持物我统一,超然于物外。社会发展到今天,“超越”一词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审美超越具有不同的内涵:审美是在我们人类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在生活上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是一种陶怡情操之美,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境界,丰富人的精神,让人栖息于世界。当然,纯粹的自由之美在现实世界难以存在,我们可以追求超越客观世界之美。只要有追求的动力,生活就会朝着美好的理想发展。
当你在放松休息的时候,一个人走在清幽的江南水乡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抛弃生活中的烦恼,让自己回到童年时候,没有任何忧愁,你将感受到很快乐。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先生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处于刀光剑影的年代,所以他追寻一个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在乘凉的时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认为应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那晚欣赏着无边的荷香月色的朱自清,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例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他仿佛离开了现实,告别了烦恼,在忘我中享受着美景,这是独处的妙处,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人生的过程就是人本身试图达到理想的生存状态,从而不断超越现实,走向辉煌的自由生存境界的过程。尽管人的生命有限,但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会达到理想境界。即使是短暂的审美也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有些忧愁,我们人的伟大就在于对生活的不断超越。
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现实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很难充分满足自己的要求,只有在精神生活的审美的天地里,才能尽情驰骋于审美的自由天地,彰显人生价值。
在教学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能把平时从电视、录像、光盘或因特网上收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素材制成CAI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背景知识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缩短学生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用创设、引入生活情境的方式,还原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去解读文本,在生活中再次体验文本的情感,在生活中实践文本给自己的启发,沟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从文字、声音、动画等方面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首先在屏幕上播放出一段情景交融的画面: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零零星星的荷花,缕缕清香,渺渺
茫茫,若有若无;脉脉的流水,无声无息……荷塘上的月光如同流水,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缓缓浮起,叶子和花仿佛笼着轻纱的梦;云淡清风,光影变幻,弯弯的杨柳,稀疏的倩影……此时,作者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享受独自的快乐,形成“人看花,花看人,人在花中去,花在人中来”的审美的境界。
如此动感而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标准的声情并茂的解说中,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如临其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语文课堂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荷塘月色之美。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即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这一特点有利于形成对学习者感官的刺激。
在《荷塘月色》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图片配以动画形式,在声音和图片以及动画的伴随中,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面对现实的种种压抑限制,力图寻求心灵的自由和慰藉,审美自然成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
四、结束语
在走进语文课堂的时候,教师要自信地说:“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你将带领学生驰骋在语文的园地里,尽情地展现你的风姿,让学生自由翱翔在美的世界,从而使学生的心灵随着语言飞舞,彰显语文的永恒魅力。
参考文献:
叶 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美)M.李普曼.当代美学.邓 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廉玉梅.计算机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
王尚武.计算机技术对英语教学带来的变化.甘肃科技,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