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通讯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我们已悄然进入无线信息生活时代,影像通信技术逐渐主导了我们的信息生活,它将走向何处?它在未来又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体验?对此,本文对数字影像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影像;创意;移动传媒
从某一天开始,我们逐渐开始使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信息,观看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利用手机进行即时沟通……,紧接着我们又在期待哪一天能够在公交车里看电影,在火车上看连续剧,拿着可视电话与不同国家的朋友聊天。互联网视听的出现,已经很好的实现了我们对信息生活的愿望。
1、移动媒体的影像传播规律
如今,我们正在加快步入信息影像傳播时代,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快捷,对于“影像”媒体技术,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的来面对其的发展呢?
数字影像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七十年代迎来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从最初的平面图像处理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技术,影像媒体经过了改头换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媒体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全球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数字化影像产业总产值已达到三千亿欧元,在英国数码行业产值就超过百亿欧元。
规律一:信息浓缩 一目了然
移动媒体平台必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意。首先,由于移动媒体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公共影像接收平台,由于移动媒体相对于受众来说,受众具有快速的流动性,这就要求移动影像内容必须间接直观。如果有一则新闻需要在公交车上播放,但是内容繁荣,播放时间过长,那么很难保证观众能够将注意力自始至终放在这个广告信息上,因此播放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因此,移动媒体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其次,影像在移动媒体平台中传播需要开发出更为新颖的叙事手法和表现类型。“短”“频”“快”用来形容移动媒体传播特性是再准确不过了:“短”指移动媒体播放影像的周期短,“频”指移动媒体播放影像的频率高,“快”指移动媒体播放影像的更新快。
因此,影像作品必须抓紧这个特征来开发和创造,要坚决摒弃在以往影像技术基础上稍加修改的方法,或在原有影像的基础上进行剪辑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的。新锐的影像创意需要适应移动媒体的传播特性,更兼顾受众的喜好和接受习惯,毕竟移动媒体的传播平台是建立在公众聚集的基础上的,影像的观赏有时更像是“集体观影”,由于大众的从众心态,传播内容的优点和缺点将被瞬间放大。
规律二:接收自由 及时互动
从移动媒体的实际投放效果来看,移动媒体平台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受众带来最最大的选择播放内容的自由,具有良好的互动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传媒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青睐贴近真实生活的影响,移动媒体正逐渐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加上越来越发达的影像摄录工具也加速了影像个人化的进程,因此每个受众都可以是影像的主体,也可能是影像的传播者,在移动媒体的平台上发布和上传自己的影像,通过网友和关注对象的转载、留言来进行互动。例如正逐渐在我们生活中流行的微博,不少影像创造者都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作品,很大程度的将作品知名度提高,令其瞬时间在家喻户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怪不得有些艺术家戏称“可以省去做个展的花销了”。
2、多样的移动媒体平台为影像创意注入新源泉
如果将传播类型和呈现方式细化,移动媒体平台可以分为个人移动媒体和公共移动媒体两大类。前者可能被认定为更为自由和开放的传播平台,是相对私有化的媒体平台;而后者则可以被认为是传统媒介的延伸和转身,其传播内容更为贴近大众认知水平和平民化视觉习惯。不管如何,这两种传播平台都为影像的创意带来了新的灵感,不同的受众习惯带来了不同传播效果。
可拍可传的影像传播渠道——个人移动媒体
借助手机作为制作和发布影像工具,正在日益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今天,任何一款手机的影像性能都得到了跨越式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1年10月18日,芝加哥一家电影公司上映了影片《西域勇士》。这是一部完全依靠手机来完成拍摄的电影,也是全球第一步手机电影。该片全长一个半小时,出自美国独立电影导演胡曼·哈利利之手。全片用诺基亚N8 手机配合传统35毫米镜头摄制。有一组镜头,是拍片班子将手机绑在一架遥控直升机上拍摄完成。事实上,除了N8可以拍摄电影外,具备4英寸以上大尺寸、800万像素以上摄像头、支持1080P高清视频拍摄传输以及高清HDMI接口的智能手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也并不少见。
只要你有兴趣,找来一部DV,你就可以实现当导演或者演员的梦想。优秀的影像作品必须要出色的创意和脚本来支撑,再挑选合适的演出人员以及辅以高质量的后期加工。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足以让我们用其作为电影拍摄工具,“微电影”的出现正是依靠手机技术得以实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数以万计的手机拍客正在努力向商业模式靠拢。在中国移动G客G拍原创视频活动中,手机院线票房8 个月破5000万元。G客G拍作为中国移动为网络原创视频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持续性活动和品牌,为草根原创视频提供了“分享、分成”的大平台。
3、结合移动媒体平台特性做夺人眼球的影像创意
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可以将创意视为影像的灵魂,缺乏创意的影像作品是没有任何观赏价值的。当下影像传播方式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影像语言的无根和飘移,影像始终应当反映和体现当代艺术的审美情趣。纵观移动媒体的传播脉络,我们大致可以将适宜在移动媒体中传播的影像创意分为三类。本文接下来重点介绍连载性广告特点。所谓连载性影像广告。即用平行蒙太奇或者交叉蒙太奇的叙事语言将影像内容根据创意进行分段播放。一般而言,广告商会选择用他们的品牌故事和消费者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最终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购买欲。这种影像创意连载的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商品和观众的距离,隐藏广告的世俗性,更重要的是将广告简短地分段播出,能保证让更多观众完整地收看广告并消化创意。
4、结束语
影像媒体创意具有无限宽广的发展空间,它的技术起点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信息生活质量和感知,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相关的研究当中去,为国内数字影像技术提供更好的理论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移动媒体运营概论[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影像;创意;移动传媒
从某一天开始,我们逐渐开始使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信息,观看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利用手机进行即时沟通……,紧接着我们又在期待哪一天能够在公交车里看电影,在火车上看连续剧,拿着可视电话与不同国家的朋友聊天。互联网视听的出现,已经很好的实现了我们对信息生活的愿望。
1、移动媒体的影像传播规律
如今,我们正在加快步入信息影像傳播时代,传播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快捷,对于“影像”媒体技术,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的来面对其的发展呢?
数字影像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七十年代迎来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从最初的平面图像处理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技术,影像媒体经过了改头换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媒体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全球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数字化影像产业总产值已达到三千亿欧元,在英国数码行业产值就超过百亿欧元。
规律一:信息浓缩 一目了然
移动媒体平台必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意。首先,由于移动媒体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公共影像接收平台,由于移动媒体相对于受众来说,受众具有快速的流动性,这就要求移动影像内容必须间接直观。如果有一则新闻需要在公交车上播放,但是内容繁荣,播放时间过长,那么很难保证观众能够将注意力自始至终放在这个广告信息上,因此播放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因此,移动媒体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其次,影像在移动媒体平台中传播需要开发出更为新颖的叙事手法和表现类型。“短”“频”“快”用来形容移动媒体传播特性是再准确不过了:“短”指移动媒体播放影像的周期短,“频”指移动媒体播放影像的频率高,“快”指移动媒体播放影像的更新快。
因此,影像作品必须抓紧这个特征来开发和创造,要坚决摒弃在以往影像技术基础上稍加修改的方法,或在原有影像的基础上进行剪辑就可以达到这一要求的。新锐的影像创意需要适应移动媒体的传播特性,更兼顾受众的喜好和接受习惯,毕竟移动媒体的传播平台是建立在公众聚集的基础上的,影像的观赏有时更像是“集体观影”,由于大众的从众心态,传播内容的优点和缺点将被瞬间放大。
规律二:接收自由 及时互动
从移动媒体的实际投放效果来看,移动媒体平台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受众带来最最大的选择播放内容的自由,具有良好的互动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传媒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青睐贴近真实生活的影响,移动媒体正逐渐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加上越来越发达的影像摄录工具也加速了影像个人化的进程,因此每个受众都可以是影像的主体,也可能是影像的传播者,在移动媒体的平台上发布和上传自己的影像,通过网友和关注对象的转载、留言来进行互动。例如正逐渐在我们生活中流行的微博,不少影像创造者都在自己的博客中发布作品,很大程度的将作品知名度提高,令其瞬时间在家喻户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怪不得有些艺术家戏称“可以省去做个展的花销了”。
2、多样的移动媒体平台为影像创意注入新源泉
如果将传播类型和呈现方式细化,移动媒体平台可以分为个人移动媒体和公共移动媒体两大类。前者可能被认定为更为自由和开放的传播平台,是相对私有化的媒体平台;而后者则可以被认为是传统媒介的延伸和转身,其传播内容更为贴近大众认知水平和平民化视觉习惯。不管如何,这两种传播平台都为影像的创意带来了新的灵感,不同的受众习惯带来了不同传播效果。
可拍可传的影像传播渠道——个人移动媒体
借助手机作为制作和发布影像工具,正在日益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今天,任何一款手机的影像性能都得到了跨越式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11年10月18日,芝加哥一家电影公司上映了影片《西域勇士》。这是一部完全依靠手机来完成拍摄的电影,也是全球第一步手机电影。该片全长一个半小时,出自美国独立电影导演胡曼·哈利利之手。全片用诺基亚N8 手机配合传统35毫米镜头摄制。有一组镜头,是拍片班子将手机绑在一架遥控直升机上拍摄完成。事实上,除了N8可以拍摄电影外,具备4英寸以上大尺寸、800万像素以上摄像头、支持1080P高清视频拍摄传输以及高清HDMI接口的智能手机,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也并不少见。
只要你有兴趣,找来一部DV,你就可以实现当导演或者演员的梦想。优秀的影像作品必须要出色的创意和脚本来支撑,再挑选合适的演出人员以及辅以高质量的后期加工。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足以让我们用其作为电影拍摄工具,“微电影”的出现正是依靠手机技术得以实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数以万计的手机拍客正在努力向商业模式靠拢。在中国移动G客G拍原创视频活动中,手机院线票房8 个月破5000万元。G客G拍作为中国移动为网络原创视频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持续性活动和品牌,为草根原创视频提供了“分享、分成”的大平台。
3、结合移动媒体平台特性做夺人眼球的影像创意
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可以将创意视为影像的灵魂,缺乏创意的影像作品是没有任何观赏价值的。当下影像传播方式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影像语言的无根和飘移,影像始终应当反映和体现当代艺术的审美情趣。纵观移动媒体的传播脉络,我们大致可以将适宜在移动媒体中传播的影像创意分为三类。本文接下来重点介绍连载性广告特点。所谓连载性影像广告。即用平行蒙太奇或者交叉蒙太奇的叙事语言将影像内容根据创意进行分段播放。一般而言,广告商会选择用他们的品牌故事和消费者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最终引发消费者的好感和购买欲。这种影像创意连载的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商品和观众的距离,隐藏广告的世俗性,更重要的是将广告简短地分段播出,能保证让更多观众完整地收看广告并消化创意。
4、结束语
影像媒体创意具有无限宽广的发展空间,它的技术起点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信息生活质量和感知,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相关的研究当中去,为国内数字影像技术提供更好的理论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移动媒体运营概论[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