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做好后续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后续提问这把梯子,进入学习的佳境,看到美妙的风景,掀起一个个课堂的小高潮。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后续提问 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提出自己精心设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回答。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还要思考判断,适时引导、点拨,切合学生的思维再次提出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后续提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精心设计初始问题,寄希望学生的答问能“一针见血”,经常会出现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而忽视后续提问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如果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后续提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然而,后续提问的时机转瞬即逝,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提出,这样学生才能更上一层楼,使之眼界更宽阔,思维更活跃,操作更有效。
一、问在意外处——生成精彩
案例再现:《资源管理器》一课中老师演示完复制与移动操作后,请一个同学操作,这个同学出人意料地直接用拖曳的形式来操作。
师:看了同学A的操作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没有用老师的方法操作。
师:那么他没有达到老师演示时最后的结果呢?
生:他移动文件和文件夹是成功的,但无法完成复制任务。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发现了同学A利用拖曳只完成移动部分作业,请大家尝试利用“shift 左键拖曳”、“ctrl 左键拖曳”方法,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最后学生的反馈回答不但验证了左键拖曳,还发现了右键拖曳可以更简单地完成复制与移动。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本例中的“意外事件”,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一旦出现,或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或不予理睬、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本例中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在意外处紧抓后续提问的时机,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激发,不但验证了教师提出的左键拖曳的方法可以完成移动,甚至有学生还发现了右键拖曳可以完成全部的复制与移动,使课堂掀起一个小高潮。
二、问在粗浅处——活跃思维
案例再现:《宣传海报》一课中,在对学生的典型作品展示评价时,可以抓住学生的回答思路,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后续提问:
师:你觉得你的作品最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生答)
师:从哪里体现?还有满意的地方吗?(生答)
师:你觉得不足之处在哪里?(生答)
师: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生答)
当教师只从一个维度来提问时,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活,答问往往是粗浅的。当教师在提出核心问题后,根据学生的答问,教师适时适地的可提出支持性问题、解释性问题、验证性问题、重新聚焦的问题等加工性问题,做好有效的后续提问。第一次后续提问教师采用了解释性问题,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答案说出理由,从而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加工。而后的提问则采用重心聚焦问题从问题的反面要求学生对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就这样通过后续提问促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作品,而且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强烈的反应。
三、问在错误处——归谬促悟
案例再现:《我的漂亮桌面》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形不满意。
师:“画图过程中,你对自己画的图形不满意,怎么处理?”
生:用“撤销”命令,或者用“橡皮”工具擦除。(偏离了预设的教学内容)
师:用你的方法到老师的这台机器上来操作一下,大家看看对不对?(结果花费很多时间并未能达到目的)
生:这样肯定不对,肯定能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
师: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既省力又科学的方法。
学生再次探索寻找,两分钟后有学生找到“清除图像”方法,接着更为科学地“清除选定内容”和使用键盘上删除键(Delete)的方法。
上完课后,我很庆幸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将错误一笔带过,而是将错就错,从而收获了错误带来的精彩。而且自己找到了删除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用菜单“清除图像”和“清除选定内容”,还创造性地发现可以用键盘上的删除键。将错就错,放大错误。
有时,学生答问与正确答案背道而驰,此时,师生信息落差太大,简单交代答案,学生难以接受。本例中教师将错就错,放大了错误,以归谬法引其碰壁,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达成老师的目的,促其领悟:应该存在一个既省力又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后,学生不但了解了删除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用菜单“清除图像”和“清除选定内容”,并创造性地发现可以用键盘上的删除键,还促使学生对“撤销”和“橡皮”的功能更清楚。所以只是简单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后续提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四、问在重难处——突破障碍
案例再现:《小小美容师》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能把唐老鸭裤子上的污点去掉的?(生:操作)
师:是的,同学们有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捷?
生:用颜色填充工具最快。
师:比较一下,这个污点与前面的污点有何不同?
生:这个污点是大块的,前面的污点是很多个小点。
师:那你以后会怎样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去除不同的污点?
生:(许多学生都举起了手)去除整个大块的用填充工具,多个细小的污点可以用橡皮、刷子这些工具。
教师这时课件出示规律,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帮助樱桃小丸子给教学楼美容。
一堂课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要求老师能够想办法把教学内容中最为主要、最能看透本質的东西教给学生,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本例中,解决问题——去除一个整块的大污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用后续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突破重难点。因此后续提问不是一般的对话,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是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而不失时机的有针对性课堂后续提问又是在提问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它把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方法,所要形成的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一环扣一环地提问。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设计课堂提问,也应该重视课堂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后续提问。在一个提问、多个后续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的思维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在教师的引领下,他学会了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思维的敏锐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怎样后续提问,后续提问什么,在什么时侯后续提问,需要不断地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后续提问这把梯子,进入学习的佳境,看到美妙的风景,掀起一个个课堂的小高潮。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后续提问 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提出自己精心设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回答。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还要思考判断,适时引导、点拨,切合学生的思维再次提出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后续提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精心设计初始问题,寄希望学生的答问能“一针见血”,经常会出现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而忽视后续提问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如果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后续提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然而,后续提问的时机转瞬即逝,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提出,这样学生才能更上一层楼,使之眼界更宽阔,思维更活跃,操作更有效。
一、问在意外处——生成精彩
案例再现:《资源管理器》一课中老师演示完复制与移动操作后,请一个同学操作,这个同学出人意料地直接用拖曳的形式来操作。
师:看了同学A的操作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生:他没有用老师的方法操作。
师:那么他没有达到老师演示时最后的结果呢?
生:他移动文件和文件夹是成功的,但无法完成复制任务。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发现了同学A利用拖曳只完成移动部分作业,请大家尝试利用“shift 左键拖曳”、“ctrl 左键拖曳”方法,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最后学生的反馈回答不但验证了左键拖曳,还发现了右键拖曳可以更简单地完成复制与移动。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本例中的“意外事件”,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一旦出现,或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或不予理睬、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本例中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在意外处紧抓后续提问的时机,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激发,不但验证了教师提出的左键拖曳的方法可以完成移动,甚至有学生还发现了右键拖曳可以完成全部的复制与移动,使课堂掀起一个小高潮。
二、问在粗浅处——活跃思维
案例再现:《宣传海报》一课中,在对学生的典型作品展示评价时,可以抓住学生的回答思路,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后续提问:
师:你觉得你的作品最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生答)
师:从哪里体现?还有满意的地方吗?(生答)
师:你觉得不足之处在哪里?(生答)
师: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生答)
当教师只从一个维度来提问时,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活,答问往往是粗浅的。当教师在提出核心问题后,根据学生的答问,教师适时适地的可提出支持性问题、解释性问题、验证性问题、重新聚焦的问题等加工性问题,做好有效的后续提问。第一次后续提问教师采用了解释性问题,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答案说出理由,从而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加工。而后的提问则采用重心聚焦问题从问题的反面要求学生对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就这样通过后续提问促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作品,而且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强烈的反应。
三、问在错误处——归谬促悟
案例再现:《我的漂亮桌面》一课中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形不满意。
师:“画图过程中,你对自己画的图形不满意,怎么处理?”
生:用“撤销”命令,或者用“橡皮”工具擦除。(偏离了预设的教学内容)
师:用你的方法到老师的这台机器上来操作一下,大家看看对不对?(结果花费很多时间并未能达到目的)
生:这样肯定不对,肯定能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
师: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既省力又科学的方法。
学生再次探索寻找,两分钟后有学生找到“清除图像”方法,接着更为科学地“清除选定内容”和使用键盘上删除键(Delete)的方法。
上完课后,我很庆幸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将错误一笔带过,而是将错就错,从而收获了错误带来的精彩。而且自己找到了删除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用菜单“清除图像”和“清除选定内容”,还创造性地发现可以用键盘上的删除键。将错就错,放大错误。
有时,学生答问与正确答案背道而驰,此时,师生信息落差太大,简单交代答案,学生难以接受。本例中教师将错就错,放大了错误,以归谬法引其碰壁,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达成老师的目的,促其领悟:应该存在一个既省力又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后,学生不但了解了删除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用菜单“清除图像”和“清除选定内容”,并创造性地发现可以用键盘上的删除键,还促使学生对“撤销”和“橡皮”的功能更清楚。所以只是简单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后续提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四、问在重难处——突破障碍
案例再现:《小小美容师》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能把唐老鸭裤子上的污点去掉的?(生:操作)
师:是的,同学们有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捷?
生:用颜色填充工具最快。
师:比较一下,这个污点与前面的污点有何不同?
生:这个污点是大块的,前面的污点是很多个小点。
师:那你以后会怎样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去除不同的污点?
生:(许多学生都举起了手)去除整个大块的用填充工具,多个细小的污点可以用橡皮、刷子这些工具。
教师这时课件出示规律,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帮助樱桃小丸子给教学楼美容。
一堂课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要求老师能够想办法把教学内容中最为主要、最能看透本質的东西教给学生,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本例中,解决问题——去除一个整块的大污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用后续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突破重难点。因此后续提问不是一般的对话,是对事物的深刻挖掘,是逼近事物本质的探究,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是由许多提问串联而成的,而不失时机的有针对性课堂后续提问又是在提问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它把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方法,所要形成的技能,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一环扣一环地提问。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设计课堂提问,也应该重视课堂生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后续提问。在一个提问、多个后续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的思维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在教师的引领下,他学会了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思维的敏锐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怎样后续提问,后续提问什么,在什么时侯后续提问,需要不断地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后续提问这把梯子,进入学习的佳境,看到美妙的风景,掀起一个个课堂的小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