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20年是中华民族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党和相关的扶贫单位、扶贫干部都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既需要鼓足干劲、一鼓作气地完成剩余脱贫攻坚的任务,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又要加强扶贫政策的持续性,巩固前期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防止已脱贫群众返贫。脱贫摘帽不是钟点,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共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为了维持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人民群众自食其力的能力,需要逐渐转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
  【关键词】 贫困群众 脱贫 内生动力
  一、当前脱贫攻坚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成绩,中国式扶贫不仅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为世界扶贫工作提供十分宝贵的经验。虽然我们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有部分地区、部分家庭没有脱贫摘帽,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至2012年以来,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资源攻克贫困,数万名扶贫驻村干部主动奔向脱贫攻坚前线,不辞辛苦、不舍昼夜的工作,为我国扶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到史上最低,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随着贫困地区的快速发展,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过去长期存在的出行、用电、上学、看病、通信等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人民群众幸福感鲜明增强,对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仍有部分地区、部分家庭没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虽然从数量上看较少,全国仅有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未脱贫,但后期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从结构上看,剩余的贫困户大多生活在自然环境差、经济不发达的深度贫困地区;从群体分布上看,剩余的贫困人口大部分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和长期生病的人,劳动能力弱;从脱贫目标上看,解决不愁吃、不愁穿相对容易,但要实现“三保障”难度较大。
  (三)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对生活没有目标规划,祖祖辈辈都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想过要通过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的生活状态。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但由于文化低、见识少,对脱贫致富是有心无力,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由此可见,我国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这不利于我国脱贫成果的巩固和剩余脱贫任务的完成。
  二、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
  (一)“等靠要”思想严重
  当前的扶贫工作中部分贫困户出现“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严重。大部分贫困户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党和国家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脱贫致富是政府交给扶贫干部的任务,和他们没有关系,对于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置之不理。甚至部分贫困户觉得被评为贫困户是件好事情,什么事情都可依赖扶贫驻村干部,而且可以在政策上得到补贴和优惠,不愿意脱贫。
  (二)摆脱贫困的能力较弱
  每个人都向往过上美好生活,大多数贫困户在主观意识上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艰巨奋斗来脱贫致富,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乏技术指导,他们对于脱贫致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大多接受教育少,对外界的认知、适应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学习能力较差,虽然他们有一颗热爱生活、不甘贫穷的心,但由于自然环境差、资金和技术缺乏等因素导致他们摆脱贫困的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开启脱贫致富之路。
  (三)外在扶贫不够精准
  辩证唯物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关系。不管是贫困地区还是贫困群众,之所有贫困,之所有困难,是因为某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要完全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实现脱贫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獨特的制度优势,举全国全党全社会之力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但是,扶贫工作正如中医治病一样,要坚持标本兼治,扶贫只有扶到根上,扶到关键的点上,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内外合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三、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一)深化扶志摆脱精神贫困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扶贫的主要对象是贫困群众,所以整个扶贫过程都需要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但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扶贫干部火急火燎,贫困群众不慌不忙,扶贫干部废寝忘食,贫困群众冷眼旁观。可怕的精神贫穷使得扶贫路程更加艰辛,所以,扶贫干部要转变思维方式,紧靠单方面的物质帮扶可能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只有增强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得美好生活,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完美蜕变。
  增强脱贫信心和志气。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谓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尽管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例如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扶贫干部不可能一直留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身边无止境的帮扶,外在的帮扶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只有贫困群众斗志昂扬、鼓足干劲向前冲,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扶贫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贫困群众的需求,更要重视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毅力。扶贫干部要充分利用自身及相关资源,发掘各个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现各个贫困群众的特殊才能,引导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明白贫困是又多重原因造成的,并不能代表个人能力有问题,只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二)深化扶智摆脱能力贫困
  文化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是改变贫困人口命运,阻断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无知、迂腐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因此,扶贫工作万万不能忽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要让孩子和家长都明白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硬道理。首先,转变家长和孩子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摒弃读书无用论观点,正确认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唯有通过刻苦读书才能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有机会摆脱贫困,过上自己想过的美好生活。其次,要保障贫困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积极开展贫困学生帮扶项目,为困难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助学资金等,改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收优质的知识教育。
  技能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贫困户提供简单的物质资金帮助不如教会他们一项谋生技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谋生存、求发展。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技能培训的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户意愿,要尽量让每个有意愿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都可免费参与培训,且学习到的技能能实实在在的为贫困户带去帮助。此外,培训方式要多元化,既有集中培训又有分散指导,既可以线上学习也可以线下学习,要以简单、便捷的培训方式让参训人员有时间学,且要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了激发贫困地区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的热情,扶贫干部及相关单位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大赛,调动贫困群众学习技能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赛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三)倡导参与式扶贫培育内生动力
  产业脱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的选择既要找准各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有所收获。发展产业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从短期看见效不明显,扶贫干部在选择发展产业的时一定要争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产业的发展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才能持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但是,大部分贫困人口不懂养殖或种植技术,组建产业扶贫技术專家组,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术培训,切实提升产业扶贫技术支撑保障水平。除此之外,扶贫人员需要开展产销对接,通过企业、超市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优质农产品进得了消费市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就业脱贫,引导群众劳动致富。就业可以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一方面,扶贫企业可以与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开展劳务协作,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通过积极发展扶贫车间、社区手工作坊等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也可以为相关企业带来收入,带动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科学合理的扶贫公益岗位,根据各个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岗,例如保洁员、护林员、劝导岗位人员等,让部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在劳动中提高收入,增强自信,激发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
  [2] 杨洪能,陈孝凯.论激发内生动力与脱贫摘帽奋斗目标的实现[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01):37-39.
  [3] 安树宝.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J].奋斗,2020(06):25.
  [4] 曾瑞雪,张鹏,陆鸿通,龚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思想现状及激发内生动力的对策[J].江西农业,2020(02):135.
  [5] 韩艳玲.习近平关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论述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0(02):1-5.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2019年度校(院)级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批准号:CQDX2019B—105。
  作者简介:张连花(1992-),女,汉族,重庆市忠县人,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管理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保证石油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需要做好物资采购工作,并且要保证采购的质量。本文主要围绕提高石油物资采购质量的措施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石油物资采购的概念,然后分析提高石油物资采购质量的有效途径。 更多还原  【关键词】 石油物资 采购质量 有效举措  物资供应部门作为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采购、供应和管理部门,是各类物资进入油田生产施工环节的第一个节点,把好采购物资质量的第一道关口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跨境电商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跨境电商是“一带一路”最适合优先推动的贸易和商业模式。沈阳市于2018年7月获批成为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本文研究了当前沈阳市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跨境电商 互联网 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1.沈阳市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沈阳市于2018年7月获批成为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期刊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观察以及深入访谈获得丰富详实的一手资料,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资料进行梳理,确定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这两个核心范畴与8个围绕核心范畴的主范畴,分别为乡村振兴要求、村集体发展斗志、资源利用、人才资源、产业布局、社会资本、市场经营手段、政府支持,并在此基础
期刊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云南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建设的桥头堡, 它北上连接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着海上丝绸之路,因此,云南在中国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发展中必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功能。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云南在中国与东南亚
期刊
【摘 要】 当前,游客需求多样化,已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更喜欢深度游、休闲游,更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旅游发展到了提升质量、提高品质的阶段。要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让文旅业态多样化、发展全域化,提供高品质的文旅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河南省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然山水“南雄北秀”,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致数不胜数,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中心,是河南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内容支撑。
期刊
【摘 要】 2020年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是一次体现人民意志、凝聚新时代共识、鼓舞亿万人民朝着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大会,体现了大国的自信、人民至上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结合全国“两会”会议精神,分别从思想、行动、重点工作等方面,就如何提升日喀则市医疗保障水平提几点刍议。  【关键词】 两会精神 医疗保障 民生  深刻认识这次全国“两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两会”
期刊
【摘 要】 针对当前贸易战的严峻形势,中美双方均会有一定的理性决策,但是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定项的决策,可能会伤害到中美贸易关系甚至是上升到更加严重国家问题,所以本文以当前中美贸易战现实为基础,着重分许中美贸易战存在的各种多项选择,试图得出中美只有进行合作谈判才是最终的对双方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谈判 动态博弈  一、引言  美国从 2017年 8月 18日
期刊
【摘 要】 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实现了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通,使物流行业迈向了新的发展台阶。本文将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跨境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盟自由贸易区 跨境物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
期刊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本研究走访安吉县及下辖天子湖镇,整理相关访谈资料与经济数据,总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将天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成功典型案例分析其是如何采取资源拼凑策略对集体经济发展提出新思路。同时,针对案例所暴露出的自然资源稀缺、专业人才匮乏、审批流程复杂等问题提出可以从发展产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的革命导师,是近代最伟大思想家,是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从而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二元论和多元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在于他的两大理论贡献,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