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果种黄麻单染色体未克隆DNA文库的构建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o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染色体分离、扩增和克隆技术对植物的遗传研究(尤其对那些遗传研究基础薄弱的植物而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用玻璃针显微分离法成功分离出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L.)品种闽引一号的单染色体80条。用LAM-PCR或DOP-PCR对单染色体DNA进行两轮扩增,所包含的DNA片段长度分别为250-2000bp和100-600bp。共建立了50个单染色体未克隆文库。Southern杂交表明,获得的扩增片段确实来自黄麻基因组。对单染色体DNA文库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用玉米pep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转育pepc基因的后代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AS),成功地培育出与轮回亲本蜀恢881遗传相似度达97.09%~99.03%的改良蜀恢881,用此改良恢复系与3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菌株进行穗部喷雾和单花滴注接种,评价了10个小麦抗源的赤霉病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抗性。结果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延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5个各具特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收获指数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RT—PCR分析技术,对簇毛麦的抗白粉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基因芯片杂交试验获得了抗病簇毛麦非诱导叶片、抗病簇毛麦和感病突变体经
利用2套同核异质的K、V、T、CHA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胞质效应。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可以为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重要信息。与玉米相比,水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利用72对SSR引物对我国47个杂交籼稻骨干亲本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