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利用克林曼破碎筛分机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再分选出再生细骨料,利用球磨机将再生细骨料粉磨,得到不同细度的再生粉,研究机械粉磨对再生粉活性的激发效果,并探究以再生粉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充当胶凝材料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主要研究关于机械激发对再生粉活性的影响和再生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粉;机械激发;活性指数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基建大国,在一座座宏伟建筑拔地而起的背后,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产量占我国城市垃圾的总产量的30%—40%,年产量将近7亿吨。以广州为例,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约为2400万m?,但建筑垃圾回收率仅为12.5%。并且目前混凝土类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手段比较少,常见的有用作路基、堤坝等的填充性材料以及房屋的基础,符合要求的细骨料用以生产砖或砌块类建材,因此,探究再生混凝土的活性激发显然是大势所趋。本研究利用克林曼破碎筛分机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再分选出再生细骨料,利用球磨机将再生细骨料粉磨,得到不同细度的再生粉,研究机械粉磨对再生粉活性的激发效果,并探究以再生粉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充当胶凝材料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一、机械激发对再生粉活性的影响
通过球磨机对三种再生粉及砂粉(RAF-1、RAF-2、RAF-3、S)进行粉磨,每种都得到五个不同比表面积的粉料,粉磨后的再生粉及砂粉粒径分布在0.6 ~275μm之间。在标准养护进行下,加入不同掺量及不同细度的再生粉及砂粉制做成40组再生粉胶砂,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测定其活性指数得到结果如图1;将再生粉和砂粉中最细的粉料试样按10%、20%、30%、40%、50%比例替代水泥成型再生粉胶砂,测定粉料掺量对再生粉胶砂强度的影响得到结果如图2。
由图1可知:1)再生粉比表面积增大,与水泥熟料接触的反应面积增大,同时粉料吸水性逐渐增大,使胶砂的流动度逐渐降低,此时流动度下降对强度影响并不明显,当降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结构不密实。因此活性指数随比表面积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
2)掺30%的再生粉、砂粉后胶砂活性都比基准大幅度下降,再生粉RAF-1、RAF-2、RAF-3及砂粉S在比表面积最大时的活性指数分别72、68、70、65。机械激发对掺RAF-1粉料的胶砂激发效果最佳。
由图2可知:1)各粉料的相对强度都随掺量增加而降低,以RAF-1为例,当掺量从30%增加至50%时,相对强度从0.8降到0.44。
2)掺30%的再生粉与砂粉后胶砂抗压强度都高于基准强度的70%,但都大幅度低于基准,粉料RAF-1、RAF-2、RAF-3满足相对强度大于70%的最大掺量为35.2%、34.7%、34.3%。
二、再生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应用研究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采用再生粉RAF-1为试验原料进行混凝土试验,胶凝材料中用两种再生粉取代一部分水泥,采用等量取代的方式,用粉料按水泥质量的15%、25%、35%、50%取代水泥(R11、R13、R15、R17),用粉煤灰和再生粉复掺时,在上述比例的基础上用粉煤灰取代50%的再生粉(R12、R14、R16、R18),另外设计一组基准配合比,其胶凝材料全部为水泥(R01)。再生粉R1作为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的结果如图3。
分析图3可知,1)无论是单掺R1粉料还是复掺R1粉料与粉煤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都随掺量的增加大致呈线性下降趋势。
2)各试样的曲线在掺量30%时抗压强度为基准抗压强度的72%~79%之间,且掺R1粉料与粉煤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掺量小于30%时都要高于单掺R1粉料抗压强度,由此可知,复掺R1粉料及粉煤灰的方案更优且最大的掺量在30%左右。
本文主要通过球磨机粉磨激发再生粉的活性,同时探讨了再生粉细度及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不同掺量及不同细度的再生粉及砂粉制成再生粉胶砂,并比较试验结果得出活性指数随比表面积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结论。
2.通过两种试验材料及不同的机械激发方式,优选出机械激发效果最优的粉料试样RAF-1。通过以不同掺量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制成胶砂后测其强度的方式,得出再生粉的最佳掺量在30%左右。
3.以RAF-1再生粉为掺合料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通过掺入不同比例的再生粉及复掺粉煤灰及再生粉的方式,制作再生混凝土试块,比较结果得出复掺R1粉料及粉煤灰的方案更优且最大的掺量在30%左右。
本试验表明,再生粉料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随着机械研磨更充分和配比适当,再生混凝土的成品性能较优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我国作为基建大国,相比发达国家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却非常少,在未来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下,再生混凝土的活化研究是尤其重要的课题!
指导教师:程从密
参考文献
[1]牛建宏.《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解析[N].中国建设报,2005.
[2]路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1999(05):44-45.
[3]冷发光.何更新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1):33-35.
[4]东方科技论坛,“建筑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召开.上海,2006.
[5]吴妹娴等.再生微粉掺合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25):111-112.
[6]徐林如.建筑垃圾粉料的活性激发及其应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彭波.蒸养制度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38-45.
(作者单位: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粉;机械激发;活性指数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基建大国,在一座座宏伟建筑拔地而起的背后,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产量占我国城市垃圾的总产量的30%—40%,年产量将近7亿吨。以广州为例,每年建筑垃圾的产量约为2400万m?,但建筑垃圾回收率仅为12.5%。并且目前混凝土类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手段比较少,常见的有用作路基、堤坝等的填充性材料以及房屋的基础,符合要求的细骨料用以生产砖或砌块类建材,因此,探究再生混凝土的活性激发显然是大势所趋。本研究利用克林曼破碎筛分机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再分选出再生细骨料,利用球磨机将再生细骨料粉磨,得到不同细度的再生粉,研究机械粉磨对再生粉活性的激发效果,并探究以再生粉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充当胶凝材料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一、机械激发对再生粉活性的影响
通过球磨机对三种再生粉及砂粉(RAF-1、RAF-2、RAF-3、S)进行粉磨,每种都得到五个不同比表面积的粉料,粉磨后的再生粉及砂粉粒径分布在0.6 ~275μm之间。在标准养护进行下,加入不同掺量及不同细度的再生粉及砂粉制做成40组再生粉胶砂,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测定其活性指数得到结果如图1;将再生粉和砂粉中最细的粉料试样按10%、20%、30%、40%、50%比例替代水泥成型再生粉胶砂,测定粉料掺量对再生粉胶砂强度的影响得到结果如图2。
由图1可知:1)再生粉比表面积增大,与水泥熟料接触的反应面积增大,同时粉料吸水性逐渐增大,使胶砂的流动度逐渐降低,此时流动度下降对强度影响并不明显,当降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结构不密实。因此活性指数随比表面积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
2)掺30%的再生粉、砂粉后胶砂活性都比基准大幅度下降,再生粉RAF-1、RAF-2、RAF-3及砂粉S在比表面积最大时的活性指数分别72、68、70、65。机械激发对掺RAF-1粉料的胶砂激发效果最佳。
由图2可知:1)各粉料的相对强度都随掺量增加而降低,以RAF-1为例,当掺量从30%增加至50%时,相对强度从0.8降到0.44。
2)掺30%的再生粉与砂粉后胶砂抗压强度都高于基准强度的70%,但都大幅度低于基准,粉料RAF-1、RAF-2、RAF-3满足相对强度大于70%的最大掺量为35.2%、34.7%、34.3%。
二、再生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应用研究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采用再生粉RAF-1为试验原料进行混凝土试验,胶凝材料中用两种再生粉取代一部分水泥,采用等量取代的方式,用粉料按水泥质量的15%、25%、35%、50%取代水泥(R11、R13、R15、R17),用粉煤灰和再生粉复掺时,在上述比例的基础上用粉煤灰取代50%的再生粉(R12、R14、R16、R18),另外设计一组基准配合比,其胶凝材料全部为水泥(R01)。再生粉R1作为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的结果如图3。
分析图3可知,1)无论是单掺R1粉料还是复掺R1粉料与粉煤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都随掺量的增加大致呈线性下降趋势。
2)各试样的曲线在掺量30%时抗压强度为基准抗压强度的72%~79%之间,且掺R1粉料与粉煤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掺量小于30%时都要高于单掺R1粉料抗压强度,由此可知,复掺R1粉料及粉煤灰的方案更优且最大的掺量在30%左右。
本文主要通过球磨机粉磨激发再生粉的活性,同时探讨了再生粉细度及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不同掺量及不同细度的再生粉及砂粉制成再生粉胶砂,并比较试验结果得出活性指数随比表面积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结论。
2.通过两种试验材料及不同的机械激发方式,优选出机械激发效果最优的粉料试样RAF-1。通过以不同掺量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制成胶砂后测其强度的方式,得出再生粉的最佳掺量在30%左右。
3.以RAF-1再生粉为掺合料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通过掺入不同比例的再生粉及复掺粉煤灰及再生粉的方式,制作再生混凝土试块,比较结果得出复掺R1粉料及粉煤灰的方案更优且最大的掺量在30%左右。
本试验表明,再生粉料具有一定的可利用性,随着机械研磨更充分和配比适当,再生混凝土的成品性能较优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我国作为基建大国,相比发达国家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却非常少,在未来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情况下,再生混凝土的活化研究是尤其重要的课题!
指导教师:程从密
参考文献
[1]牛建宏.《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解析[N].中国建设报,2005.
[2]路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J].施工技术,1999(05):44-45.
[3]冷发光.何更新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1):33-35.
[4]东方科技论坛,“建筑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战略”学术研讨会召开.上海,2006.
[5]吴妹娴等.再生微粉掺合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25):111-112.
[6]徐林如.建筑垃圾粉料的活性激发及其应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彭波.蒸养制度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38-45.
(作者单位: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