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对现代汉语动词“具有”进行分析。语义方面:“具有”可表事物本质属性的包含义,还可表事物的抽象属性义;语法方面,“具有”的前半部分可以出现代词、普通名词或介词结构;后半部分的定语可有可无,以及在特殊句式中“具有”的表现形式;语用方面,“具有”句的信息焦点多集中在N2中的中心词上,在表达方面,“具有”句具有陈述性、动态性和庄重性的特点。
关键词:具有 表意属性 语法功能 语用特征
“具有”“有”“有着”在现代汉语中总是互相解释,如将“具有”解释为“有(多用于抽象事物)”;“有着”解释为“存在着,具有”。正因它们的相关性,有多篇讨论其差别的文章,如:陈世礼、占梅花在《“有”和“具有”用法区别》中从语用的角度对二者的差别进行了描述;刘贤俊在《“有着”和“具有”》一文中,从节律和分布两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然而,针对动词“具有”的相关研究却不多。本文将从语义、语法、语用的角度对“具有”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具有”的语义分析
(一)“具有”表本质属性的包含义
事物具有恒久性、静止性、凝聚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本文将通过对“有着”和“具有”的比较来更清楚地阐释“具有”表事物本质属性的含义。试比较以下几个例句:
A组:
(1)随着人们对动植物外部形态认识的逐步深化,到春秋战国时产生了[具有](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分类法。(《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2)1910年由民间说唱形式过渡到舞台戏剧,产生了评剧,它[具有](有着)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太空的电波讯号是宇宙天体本身发射出来的一种射线。这种宇宙射线[具有](有着)极高的能量,它的辐射粒子的速度接近于光速。(《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B组:
(4)发现星辰能标定方位,于是把一些想象加到了神秘的星辰身上,使之[具有](?有着)了社会属性,从而完成了星辰神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是从周代开始,至汉代完成,道教又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从此,星辰[具有](?有着)了主宰人类功名利禄、福祸寿夭等神性,并得到民间广泛的信仰。(《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5)真正制止核讹诈,就必须有自己的真正核威慑力量。在当时,要真正[具有](?有着)核威慑力量,核弹就必须能装在导弹上,否则是不行的。(《周恩来传》)
(6)这位领导对于成名已久的王治郅所[具有](?有着)的出色篮球天赋极为欣赏,向我们详尽描述。(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现将“具有”的前半部分称之为“N1”,后半部分称之为“N2”。在A组例句中,“具有”和“有着”可以互换,即都表示某物(N1)具有某种特点或作用等。而在B组例句中,“具有”和“有着”不可互换,因为例(4)~(6)使用“具有”体现了事物本质中的恒久性、稳定性及确指性,而“有着”则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二)“具有”表事物的抽象属性义
为了证明“具有”在句中大都表示事物的抽象属性义,笔者在CCL语料库中随机抽取了1000个带有“具有”一词的句子。其中67.8%的句子,“具有”的后半部分接如“XX观念性”“ XX决定性”“重大意义”等带有抽象属性义的词。例如:
(7)大洋洲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其他大陆所没有的特点。(《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8)他,有着[具有]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巴金《家》)
(9)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看”东西的。然而大自然是奇异的,尽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声能力,但是有些昆虫,如夜蛾仍然能逃避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间的一种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且迅速作出判断而从容逃走。如果把蝙蝠称为“活雷达”的话,那么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达”装置。(《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从例(7)~(9)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的前部分主体无论是表某人或某物,其后半部分所接的词大都是抽象的。
二、“具有”的语法分析
(一)“具有”对于“N1”的选择要求
一般来说,“具有”的前半部分(N1)可以出现代词、普通名词或介词结构,而不能出现处所词和方位词。例如:
(10)根是植物的命脉,它[具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和繁殖的功能。(《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1)抗体[具有]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功能,这便是人体内的免疫作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2)“巴尔沙”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筏子”,用轻木做筏子[具有]特别大的浮力,可载运更多的东西。(《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二)“具有”对于“N2”的选择要求
“具有”的后半部分(N2)的定语可有可无,但在“N2”存在定语时,定语不可以是时间词或数量词;再者,“N2”的中心语一般只能为抽象意义的词语。例如:
(13)在当前战略形势下,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政府白皮书》)
(14)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这些宗教都[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三)特殊句式中的“具有”
1.“不”+“具有”
否定词“不”与“具有”连用,表否定。例如:
(15)不成文法是指不经过通常的立法程序成立的,不[具有]成文法那种文字表现形式的法律,如习惯法。(《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6)出口渠道不畅,主要由运输公司代理,大多数企业不[具有]外贸经营权,海外营销网络也未真正形成,租售范围主要局限于华人。(《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所”+“具有”
(17)尽管谁输谁赢还没有论个明白,但这一协定对两国以及亚洲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不容忽视。(《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8)“我们更加感受到他对世界、对中国、对香港的发展所[具有]的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眼光。”郑耀棠说。(《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3.“使”+“具有”
(19)“中国文化年”为胡锦涛访问法国做了铺垫,使两国元首级外交[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4.将然“具有”句
指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所设标准还没有实现。例如:
(20)第十三条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三、“具有”的语用分析
(一)“具有”句的信息焦点
为了方便探讨,我们将“具有”句中的“N2”进一步分析成为“(M)+O”(其中“M”表示抽象属性前的修饰定语,“O”表示包含的抽象属性本身,即“N2”中的中心词)。例如:
(21)她们年龄在20~30岁之间,长得美丽、聪明,[具有]天生的悟性和灵性,似乎生来就是个艺术家。(《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2)水獭两个鼻孔[具有]盖子的作用,可以开关,使气体自由进出,又不至于呛水。(《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3)目前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几十种,据毒性试验,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甚至致癌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4)冬青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具有]抗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具有”句中的信息焦点可以在“M”上,如例(21)中的“天生的”和例(22)句中的“盖子”;但更多的则是在“O”上,如例(23)、例(24)。
(二)“具有”的陈述性、动态性和庄重性
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具有”一般表示陈述性,多用于说明事物的性质、功能等。例如:
(25)“巴尔沙”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筏子”,用轻木做筏子[具有]特别大的浮力,可载运更多的东西。(《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6)人体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体内的脏器也都是立体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从表达角度上来看,“具有”还可从动态的角度来反映人或事物包含某一属性的动态过程。例如:
(27)我也相信,我们将很快[具有]能力去识别许多影响行为的基因。(威尔逊《论人的天性》)
在例(27)中,“具有”不在于说明“我们”含有“识别许多影响行为的基因”的“能力”这一静态属性,而在于表明“我们”含有这一属性的动态过程。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具有”比其他表示“有”这一属性的词语更加庄重、严肃、典雅。因此,在涉及较为严肃的话题时,多用“具有”。例如:
(28)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法律资格。一个人[具有]某一国籍,就意味着享受和承担这个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9)国际法院受理联合国会员国和[具有]某些条件的非会员国提出的诉讼。(《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0)如果我成为NBA的第一个在国外出生、学习蓝球的选秀状元,将[具有]历史意义。(《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四、结语
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动词“具有”进行研究。首先,语义方面论证得知:“具有”可表事物本质属性的包含义,还可表事物的抽象属性义;其次,在语法方面,“具有”的前半部分可以出现代词、普通名词或介词结构;后半部分的定语可有可无,以及在特殊句式中“具有”的表现形式;最后,在语用方面,“具有”句的信息焦点多集中在“N2”中的中心词上,在表达方面,“具有”句具有陈述性、动态性和庄重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世礼,占梅花.“有”和“具有”用法区别[J].文学教育,
2007,(12).
[2]董秀芳.论“X 着”的词汇化[A].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八辑)
[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戴耀晶.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着”的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
研究,1991,(2).
[4]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刘贤俊.“有着”与“具有”[J].汉语学习,2001,(3).
[7]王功平.“有着”与“具有”语义、语用及句法分析[J].语文学
刊,2003,(1).
[8]薛宏武.“有着”语义语法功能的形成及其“着”的问题[J].汉
语学习,2012,(5).
(罗梅琳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关键词:具有 表意属性 语法功能 语用特征
“具有”“有”“有着”在现代汉语中总是互相解释,如将“具有”解释为“有(多用于抽象事物)”;“有着”解释为“存在着,具有”。正因它们的相关性,有多篇讨论其差别的文章,如:陈世礼、占梅花在《“有”和“具有”用法区别》中从语用的角度对二者的差别进行了描述;刘贤俊在《“有着”和“具有”》一文中,从节律和分布两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然而,针对动词“具有”的相关研究却不多。本文将从语义、语法、语用的角度对“具有”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具有”的语义分析
(一)“具有”表本质属性的包含义
事物具有恒久性、静止性、凝聚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本文将通过对“有着”和“具有”的比较来更清楚地阐释“具有”表事物本质属性的含义。试比较以下几个例句:
A组:
(1)随着人们对动植物外部形态认识的逐步深化,到春秋战国时产生了[具有](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分类法。(《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2)1910年由民间说唱形式过渡到舞台戏剧,产生了评剧,它[具有](有着)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太空的电波讯号是宇宙天体本身发射出来的一种射线。这种宇宙射线[具有](有着)极高的能量,它的辐射粒子的速度接近于光速。(《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B组:
(4)发现星辰能标定方位,于是把一些想象加到了神秘的星辰身上,使之[具有](?有着)了社会属性,从而完成了星辰神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是从周代开始,至汉代完成,道教又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从此,星辰[具有](?有着)了主宰人类功名利禄、福祸寿夭等神性,并得到民间广泛的信仰。(《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5)真正制止核讹诈,就必须有自己的真正核威慑力量。在当时,要真正[具有](?有着)核威慑力量,核弹就必须能装在导弹上,否则是不行的。(《周恩来传》)
(6)这位领导对于成名已久的王治郅所[具有](?有着)的出色篮球天赋极为欣赏,向我们详尽描述。(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现将“具有”的前半部分称之为“N1”,后半部分称之为“N2”。在A组例句中,“具有”和“有着”可以互换,即都表示某物(N1)具有某种特点或作用等。而在B组例句中,“具有”和“有着”不可互换,因为例(4)~(6)使用“具有”体现了事物本质中的恒久性、稳定性及确指性,而“有着”则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二)“具有”表事物的抽象属性义
为了证明“具有”在句中大都表示事物的抽象属性义,笔者在CCL语料库中随机抽取了1000个带有“具有”一词的句子。其中67.8%的句子,“具有”的后半部分接如“XX观念性”“ XX决定性”“重大意义”等带有抽象属性义的词。例如:
(7)大洋洲里的动植物,[具有]许多其他大陆所没有的特点。(《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8)他,有着[具有]江湖气质的“黑狗”,在失去了两根手指、经历了许多变故以后,终于找到了毕尔的踪迹,他心里交织着复仇的欢喜和莫名的恐怖。(巴金《家》)
(9)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看”东西的。然而大自然是奇异的,尽管蝙蝠[具有]高超的辨声能力,但是有些昆虫,如夜蛾仍然能逃避它的追捕。夜蛾依靠胸腹间的一种奇妙“耳朵”——鼓膜器,能在30米外“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且迅速作出判断而从容逃走。如果把蝙蝠称为“活雷达”的话,那么夜蛾[具有]高超的“反雷达”装置。(《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从例(7)~(9)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的前部分主体无论是表某人或某物,其后半部分所接的词大都是抽象的。
二、“具有”的语法分析
(一)“具有”对于“N1”的选择要求
一般来说,“具有”的前半部分(N1)可以出现代词、普通名词或介词结构,而不能出现处所词和方位词。例如:
(10)根是植物的命脉,它[具有]吸收、输导、固着、支持、贮藏和繁殖的功能。(《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1)抗体[具有]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功能,这便是人体内的免疫作用。(《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2)“巴尔沙”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筏子”,用轻木做筏子[具有]特别大的浮力,可载运更多的东西。(《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二)“具有”对于“N2”的选择要求
“具有”的后半部分(N2)的定语可有可无,但在“N2”存在定语时,定语不可以是时间词或数量词;再者,“N2”的中心语一般只能为抽象意义的词语。例如:
(13)在当前战略形势下,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政府白皮书》)
(14)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这些宗教都[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三)特殊句式中的“具有”
1.“不”+“具有”
否定词“不”与“具有”连用,表否定。例如:
(15)不成文法是指不经过通常的立法程序成立的,不[具有]成文法那种文字表现形式的法律,如习惯法。(《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6)出口渠道不畅,主要由运输公司代理,大多数企业不[具有]外贸经营权,海外营销网络也未真正形成,租售范围主要局限于华人。(《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2.“所”+“具有”
(17)尽管谁输谁赢还没有论个明白,但这一协定对两国以及亚洲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不容忽视。(《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8)“我们更加感受到他对世界、对中国、对香港的发展所[具有]的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眼光。”郑耀棠说。(《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3.“使”+“具有”
(19)“中国文化年”为胡锦涛访问法国做了铺垫,使两国元首级外交[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4.将然“具有”句
指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所设标准还没有实现。例如:
(20)第十三条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三、“具有”的语用分析
(一)“具有”句的信息焦点
为了方便探讨,我们将“具有”句中的“N2”进一步分析成为“(M)+O”(其中“M”表示抽象属性前的修饰定语,“O”表示包含的抽象属性本身,即“N2”中的中心词)。例如:
(21)她们年龄在20~30岁之间,长得美丽、聪明,[具有]天生的悟性和灵性,似乎生来就是个艺术家。(《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2)水獭两个鼻孔[具有]盖子的作用,可以开关,使气体自由进出,又不至于呛水。(《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3)目前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几十种,据毒性试验,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甚至致癌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4)冬青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具有]抗性。(《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具有”句中的信息焦点可以在“M”上,如例(21)中的“天生的”和例(22)句中的“盖子”;但更多的则是在“O”上,如例(23)、例(24)。
(二)“具有”的陈述性、动态性和庄重性
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具有”一般表示陈述性,多用于说明事物的性质、功能等。例如:
(25)“巴尔沙”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筏子”,用轻木做筏子[具有]特别大的浮力,可载运更多的东西。(《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6)人体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立体,体内的脏器也都是立体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从表达角度上来看,“具有”还可从动态的角度来反映人或事物包含某一属性的动态过程。例如:
(27)我也相信,我们将很快[具有]能力去识别许多影响行为的基因。(威尔逊《论人的天性》)
在例(27)中,“具有”不在于说明“我们”含有“识别许多影响行为的基因”的“能力”这一静态属性,而在于表明“我们”含有这一属性的动态过程。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具有”比其他表示“有”这一属性的词语更加庄重、严肃、典雅。因此,在涉及较为严肃的话题时,多用“具有”。例如:
(28)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法律资格。一个人[具有]某一国籍,就意味着享受和承担这个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9)国际法院受理联合国会员国和[具有]某些条件的非会员国提出的诉讼。(《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0)如果我成为NBA的第一个在国外出生、学习蓝球的选秀状元,将[具有]历史意义。(《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四、结语
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动词“具有”进行研究。首先,语义方面论证得知:“具有”可表事物本质属性的包含义,还可表事物的抽象属性义;其次,在语法方面,“具有”的前半部分可以出现代词、普通名词或介词结构;后半部分的定语可有可无,以及在特殊句式中“具有”的表现形式;最后,在语用方面,“具有”句的信息焦点多集中在“N2”中的中心词上,在表达方面,“具有”句具有陈述性、动态性和庄重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世礼,占梅花.“有”和“具有”用法区别[J].文学教育,
2007,(12).
[2]董秀芳.论“X 着”的词汇化[A].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八辑)
[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戴耀晶.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着”的语义分析[J].语言教学与
研究,1991,(2).
[4]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刘贤俊.“有着”与“具有”[J].汉语学习,2001,(3).
[7]王功平.“有着”与“具有”语义、语用及句法分析[J].语文学
刊,2003,(1).
[8]薛宏武.“有着”语义语法功能的形成及其“着”的问题[J].汉
语学习,2012,(5).
(罗梅琳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