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从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功能、知识结构、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其存在原因,提出促使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65-02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一直有个不好的现象,好多学生初中成绩很优秀,上了高中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课更是跟不上课了,次次考试分数很低,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追及原因,我认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显得很重要。以下是我几次参加新课改研讨会所听到各位同仁的发言:
黄老师:有必要引导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重建新的教材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地区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大胆处理教学内容和补充课外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
徐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麻木的添加。我是教数学的,我个人认为教材是一定要补的,这不仅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是为了学生的考试,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不变的话,我们走不出这个圈。
杜老师: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理解的:不是单纯的说“补”还是不“补”,现在的教材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点是非常重要,但是回到课例上来。好多教材是不符合我们农村学生。也就是脱离了农村学生的实际,(现在的农村學校虽然有多媒体,但有大部分老师都用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本地区实际适当进行增加。
陈教研员: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加工,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自己编制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循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基于以上现象,结合我几年的经验谈一下如何顺利完成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一、课程功能方面
初中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高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甚至很难顺利的读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课程。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但仍有相当的机械性的记忆。而高中教材的叙述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特别是数学:高中数学比初中容量大很多倍、知识面广很多(初中面很窄、感性一些、注重模仿)、着重思维训练、更理性。往往一道题目就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哪个点上有盲区都无法作答。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方面
高中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一大特点是:高中数学有众多新增内容:比如算法初步、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应用、矩阵、数学史等等。但这些新增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初中新课程毕业学生在高一很不适应的现状。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在初高中教材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高中教材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这一点也在高考中也有体现,如11年江西卷理科的21题,09年浙江卷理科的14题。但高中老师会发现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离我们的期望值相差很远,学生计算器不离手,这与初中教材不无关系,初一上册第二、三章教材中详细的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如何进行数的开方运算。所以到了高中阶段,我们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少用计算器,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不能遇到繁琐的运算就退缩。高中新课程用的是北师大版,在必修二中第一次出现了三视图,其实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八年级上册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当加快进度。相应知识点的脱节和重复现象还比较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研读初高中的教材。总体来说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增加,但难度有所降低。 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且必须补充的内容及思想方法:
(一)数和式
(1)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它是二项定理的最佳接洽点,也即是二项定理的最进发展区。
(2)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要求是非常熟练。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快的方法,当然它也就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最快的方法。
(3)二次根式:适当补充相当的运算。如整体运算等。
(二)方程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删出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当然也就删出了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和降次。而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是必不可少的,高中的要求是学生能列就能解。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初中教材删出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同时也就删出了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中的平方关系和倒数关系;删出了换元法;删出了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降次;分式转整式;无理转有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补其公式只需三五分钟,但它同时也缺整体运算的思想方法,缺设而不求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二的解析几何:直线和二次曲线的关系中应用极大。当然也就缺少机会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使用条件有二:一是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二是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零。
(三)函数
(1)二次函数所学内容有:定义,平移,基本性质,应用最值解答实际问题。应补:三个二次的关系(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一般在函数的定义上后的值域块(数形结合思想)补之。当然深的可补至“含参”在给定区间的分类讨论;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以及二次函数的其他性质,相应的可安排在函数性质学习完后,插到指数函数前学习。
(四)空间与图形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三角形平分线性质定理。在学习完正余弦定理后用其证之。
(3)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4)三角形的“四心”。
(5)圆的垂径定理。
(6)圆的内接四边形。
(7)两圆连心线与公切线。
(8)圆中的相似问题(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以上定理补充后可直接应用于立体几何及其他知识板块。
由于初三圆中删出了大量的定理,当然就降低了初三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初三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严谨性等都较差。但他们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很优秀。我们高中的教师要充分应用其优点,适时、适当补其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衔接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根本。一定要衔接好。
三、教法和学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題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高中的数学教师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的。高中教师知道其特点,应该:
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学会反思”。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自身学法,以适应教师教学。
四、教学评价的衔接
如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不能正确理解新课改的意图,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初中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人认为应当在初中各学科教学的终结性考试中全部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并确实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制各学科试题,不能为了提高升学率,任意提高语、数、外,降低物理、化学的考试要求。这一意见,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对初中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要强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学生不认识学习的价值,没有学习兴趣、不努力,只期望用考试压学生,就会回到为应付考试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如果错误理解减轻负担、提高成绩,要求初中学科教学降低必要的学习要求以达到人人合格、多数优秀的“办学指标”,将造成各个学科教学质量下降、初高中教学衔接更为困难的局面。应当看到单纯减少中考考试科目、偏离课程标准降低某些学科的考试难度,并不能有效降低考试负担和考试竞争。充其量只是把考试负担和考试竞争集中在某些学科上,促使这些学科教学要求、考试要求发生畸变,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最终不仅使学生学习偏科严重,也可能造成学生对这些学科学习的厌倦。如何设置中考科目,如何实施评价,值得全面考量。
建立促进新课程不断发展的多级别教育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找出对策。
五、结语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才能完成新课改的各项目标,使新课改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王艳.四川师范大学 2012.
[2]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郝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65-02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一直有个不好的现象,好多学生初中成绩很优秀,上了高中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课更是跟不上课了,次次考试分数很低,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追及原因,我认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显得很重要。以下是我几次参加新课改研讨会所听到各位同仁的发言:
黄老师:有必要引导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重建新的教材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本地区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大胆处理教学内容和补充课外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
徐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麻木的添加。我是教数学的,我个人认为教材是一定要补的,这不仅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是为了学生的考试,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不变的话,我们走不出这个圈。
杜老师: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理解的:不是单纯的说“补”还是不“补”,现在的教材很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点是非常重要,但是回到课例上来。好多教材是不符合我们农村学生。也就是脱离了农村学生的实际,(现在的农村學校虽然有多媒体,但有大部分老师都用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可以根据自己本地区实际适当进行增加。
陈教研员: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加工,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自己编制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循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基于以上现象,结合我几年的经验谈一下如何顺利完成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一、课程功能方面
初中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高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甚至很难顺利的读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课程。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但仍有相当的机械性的记忆。而高中教材的叙述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特别是数学:高中数学比初中容量大很多倍、知识面广很多(初中面很窄、感性一些、注重模仿)、着重思维训练、更理性。往往一道题目就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哪个点上有盲区都无法作答。
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方面
高中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一大特点是:高中数学有众多新增内容:比如算法初步、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应用、矩阵、数学史等等。但这些新增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初中新课程毕业学生在高一很不适应的现状。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在初高中教材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高中教材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这一点也在高考中也有体现,如11年江西卷理科的21题,09年浙江卷理科的14题。但高中老师会发现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离我们的期望值相差很远,学生计算器不离手,这与初中教材不无关系,初一上册第二、三章教材中详细的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如何进行数的开方运算。所以到了高中阶段,我们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少用计算器,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不能遇到繁琐的运算就退缩。高中新课程用的是北师大版,在必修二中第一次出现了三视图,其实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八年级上册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适当加快进度。相应知识点的脱节和重复现象还比较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研读初高中的教材。总体来说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增加,但难度有所降低。 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且必须补充的内容及思想方法:
(一)数和式
(1)立方和(差)公式。和(差)的立方公式。它是二项定理的最佳接洽点,也即是二项定理的最进发展区。
(2)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要求是非常熟练。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快的方法,当然它也就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最快的方法。
(3)二次根式:适当补充相当的运算。如整体运算等。
(二)方程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删出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当然也就删出了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和降次。而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是必不可少的,高中的要求是学生能列就能解。
(2)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初中教材删出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同时也就删出了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中的平方关系和倒数关系;删出了换元法;删出了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降次;分式转整式;无理转有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补其公式只需三五分钟,但它同时也缺整体运算的思想方法,缺设而不求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二的解析几何:直线和二次曲线的关系中应用极大。当然也就缺少机会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使用条件有二:一是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二是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零。
(三)函数
(1)二次函数所学内容有:定义,平移,基本性质,应用最值解答实际问题。应补:三个二次的关系(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补);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一般在函数的定义上后的值域块(数形结合思想)补之。当然深的可补至“含参”在给定区间的分类讨论;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以及二次函数的其他性质,相应的可安排在函数性质学习完后,插到指数函数前学习。
(四)空间与图形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三角形平分线性质定理。在学习完正余弦定理后用其证之。
(3)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4)三角形的“四心”。
(5)圆的垂径定理。
(6)圆的内接四边形。
(7)两圆连心线与公切线。
(8)圆中的相似问题(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以上定理补充后可直接应用于立体几何及其他知识板块。
由于初三圆中删出了大量的定理,当然就降低了初三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初三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严谨性等都较差。但他们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很优秀。我们高中的教师要充分应用其优点,适时、适当补其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衔接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根本。一定要衔接好。
三、教法和学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題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高中的数学教师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外,更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的。高中教师知道其特点,应该:
首先: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学会反思”。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自身学法,以适应教师教学。
四、教学评价的衔接
如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不能正确理解新课改的意图,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初中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人认为应当在初中各学科教学的终结性考试中全部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并确实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制各学科试题,不能为了提高升学率,任意提高语、数、外,降低物理、化学的考试要求。这一意见,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对初中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要强调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学生不认识学习的价值,没有学习兴趣、不努力,只期望用考试压学生,就会回到为应付考试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如果错误理解减轻负担、提高成绩,要求初中学科教学降低必要的学习要求以达到人人合格、多数优秀的“办学指标”,将造成各个学科教学质量下降、初高中教学衔接更为困难的局面。应当看到单纯减少中考考试科目、偏离课程标准降低某些学科的考试难度,并不能有效降低考试负担和考试竞争。充其量只是把考试负担和考试竞争集中在某些学科上,促使这些学科教学要求、考试要求发生畸变,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最终不仅使学生学习偏科严重,也可能造成学生对这些学科学习的厌倦。如何设置中考科目,如何实施评价,值得全面考量。
建立促进新课程不断发展的多级别教育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找出对策。
五、结语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才能完成新课改的各项目标,使新课改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王艳.四川师范大学 2012.
[2]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郝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