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中职学生心里健康实际情况,在我校学生中探索和实施了集体内观心理训练,收效显著,为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内观法 训练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来越看中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看中的则是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而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是以心理健康和心理正常为基本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使其内在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都在15—17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人称之为“第二断乳期”,在这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绪不甚稳定,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日常观察,我们发现:在校的中职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跨入新世纪,但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给他们心灵上带来极大的冲击;有些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和过多的宠爱又使他们产生过分的心理依赖,缺乏自理能力。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学习顺利、生活愉快,同时也为他们在校期间了解职业、准备职业、完成学业以及毕业后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长远看也使学生养成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不同,要遵循“面向全体,预防为主、加强引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方法上,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采取空洞的说教,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引导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内观法,以其本质、功能和方法上的独特性为人们所瞩目,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彰显了它的有效性。内观法的创始人是日本的吉本伊信(1916—1988),他对内观目的的阐述是,不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始终要以感谢和报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身边的人,特别是母亲或其他人,以“我所得到的、我所回报的、我给别人添了什麽麻烦”的三个提问的形式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的一种方法。
内观法以“我所得到的、我所回报的、我给别人添了什麽麻烦”的三个提问形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不断的反思。随着内观过程的不断推进,内观者往往变得更具有自信、人生態度更为积极、更具有健康人格的特征。因此有学者将内观中产生的愧疚感和罪恶感称之为健康的罪恶感,这种健康的罪恶感的核心是心中存有“被爱的感觉”、“感恩、感谢、感激的感觉”。这种健康的罪恶感的成熟,有助于勤勉刻苦、利人利他、共感谦虚、自我批判反省、创造升华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同时,采取内观法,通过反省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恩惠和关照以及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获得对别人的价值的肯定,进而达到发现自我、洞察自我、对他人抱有感激回报之情,激发内心的感情,进一步提升自己人格的纯洁,使自己的人格趋于成熟。
严格的内观疗法是在一个用一人高的屏风隔出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一个使注意力集中在思考自己事情上的空间,一个安全、隐秘、温暖的空间里,让内观者静坐,姿势可以自由,心理困扰严重者可以躺下。从每天早晨6点到晚间9点,持续一周进行回忆和思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对于正常的学生群体,主要是借鉴内观疗法的思想,针对他们在人格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采用简化的内观方法,采取集中内观的方式。在安静的环境里,有心理咨询师指导,训练者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从中发现曾被自己忽略掉的爱和许多美好的东西,进而发现新自我,提高自信,振作人生。
例如,我们学校在“母亲节”到来之前,曾为学生做了主题为“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的集体内观训练。要求参加的同学写内观日记,全部内容写完后在最后一天大家彼此分享。内容是:
1.按阶段回忆母亲为我做了什么?(要求写出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生活中的事件,按学龄前、小学、中学、中专,每一阶段至少写15件事)
2.我为母亲做了什么?
3.我给母亲带来多少麻烦?
4.总结,写出自己写内观日记的感受。
内观团体训练的最后一天,大家在一起回忆并分享着每个人幸福的那一刻,当时感觉整个教室都充满着温暖与浓浓的爱。很多同学都感触颇深,甚至有的同学说到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母亲给予自己的爱太多了,而以前感觉似乎天经地义,甚至都麻木了,有时还不懂事地挑剔和抱怨,而自己为母亲做得太少了。通过这次内观训练,感觉到了爱的存在、爱的力量,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对母亲的最好汇报,就是要珍爱生命的每一天,珍爱健康,珍爱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愉快生活。
参加过新生入学内观训练的同学都感到更加深化地认识了自我,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接纳自我,无论过去成功过或失败过,关键找到了今后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角色,提高了自觉的能力,在获得中感受幸福,在付出中实现价值。有的同学欣喜地讲,感觉自己可以重新活了一样。
总之,对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内观法是一种从理念上、方法上和形式上的新的有效尝试;对于内观法来说,则是一种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实践。内观法的创始人吉本先生认为,内观法还具有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在中国开展内观法的研究与实践已有20多个年头,因此,在学校领域中运用内观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必然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积极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并持之以恒坚持抓下去,就一定会促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使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内观法 训练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的竞争,人们越来越看中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看中的则是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而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是以心理健康和心理正常为基本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使其内在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都在15—17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人称之为“第二断乳期”,在这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绪不甚稳定,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日常观察,我们发现:在校的中职学生带着美好的憧憬跨入新世纪,但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给他们心灵上带来极大的冲击;有些人由于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欠佳,中考失意,产生自卑;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和过多的宠爱又使他们产生过分的心理依赖,缺乏自理能力。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学习顺利、生活愉快,同时也为他们在校期间了解职业、准备职业、完成学业以及毕业后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长远看也使学生养成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不同,要遵循“面向全体,预防为主、加强引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方法上,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采取空洞的说教,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引导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内观法,以其本质、功能和方法上的独特性为人们所瞩目,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彰显了它的有效性。内观法的创始人是日本的吉本伊信(1916—1988),他对内观目的的阐述是,不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始终要以感谢和报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身边的人,特别是母亲或其他人,以“我所得到的、我所回报的、我给别人添了什麽麻烦”的三个提问的形式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的一种方法。
内观法以“我所得到的、我所回报的、我给别人添了什麽麻烦”的三个提问形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不断的反思。随着内观过程的不断推进,内观者往往变得更具有自信、人生態度更为积极、更具有健康人格的特征。因此有学者将内观中产生的愧疚感和罪恶感称之为健康的罪恶感,这种健康的罪恶感的核心是心中存有“被爱的感觉”、“感恩、感谢、感激的感觉”。这种健康的罪恶感的成熟,有助于勤勉刻苦、利人利他、共感谦虚、自我批判反省、创造升华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同时,采取内观法,通过反省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恩惠和关照以及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获得对别人的价值的肯定,进而达到发现自我、洞察自我、对他人抱有感激回报之情,激发内心的感情,进一步提升自己人格的纯洁,使自己的人格趋于成熟。
严格的内观疗法是在一个用一人高的屏风隔出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一个使注意力集中在思考自己事情上的空间,一个安全、隐秘、温暖的空间里,让内观者静坐,姿势可以自由,心理困扰严重者可以躺下。从每天早晨6点到晚间9点,持续一周进行回忆和思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对于正常的学生群体,主要是借鉴内观疗法的思想,针对他们在人格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采用简化的内观方法,采取集中内观的方式。在安静的环境里,有心理咨询师指导,训练者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从中发现曾被自己忽略掉的爱和许多美好的东西,进而发现新自我,提高自信,振作人生。
例如,我们学校在“母亲节”到来之前,曾为学生做了主题为“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的集体内观训练。要求参加的同学写内观日记,全部内容写完后在最后一天大家彼此分享。内容是:
1.按阶段回忆母亲为我做了什么?(要求写出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生活中的事件,按学龄前、小学、中学、中专,每一阶段至少写15件事)
2.我为母亲做了什么?
3.我给母亲带来多少麻烦?
4.总结,写出自己写内观日记的感受。
内观团体训练的最后一天,大家在一起回忆并分享着每个人幸福的那一刻,当时感觉整个教室都充满着温暖与浓浓的爱。很多同学都感触颇深,甚至有的同学说到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母亲给予自己的爱太多了,而以前感觉似乎天经地义,甚至都麻木了,有时还不懂事地挑剔和抱怨,而自己为母亲做得太少了。通过这次内观训练,感觉到了爱的存在、爱的力量,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对母亲的最好汇报,就是要珍爱生命的每一天,珍爱健康,珍爱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愉快生活。
参加过新生入学内观训练的同学都感到更加深化地认识了自我,最重要的是学会了接纳自我,无论过去成功过或失败过,关键找到了今后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角色,提高了自觉的能力,在获得中感受幸福,在付出中实现价值。有的同学欣喜地讲,感觉自己可以重新活了一样。
总之,对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内观法是一种从理念上、方法上和形式上的新的有效尝试;对于内观法来说,则是一种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实践。内观法的创始人吉本先生认为,内观法还具有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在中国开展内观法的研究与实践已有20多个年头,因此,在学校领域中运用内观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必然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积极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并持之以恒坚持抓下去,就一定会促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使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