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我供职于一所乡村中学。一次,陪我们校长去另一所乡中听课,开课的正是校长“高函班”(高等师范函授班)里的同学。课上得不怎么样,但礼节性的恭维还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下课之后我们校长也就随意地夸了他那同学几句。那老师堆着一脸谦卑的笑,一遍遍口头禅似的谦让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我一愣,我知道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是不那么妥当的。因为就我所知,这位先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盛名”,我们校长也没有给他什么特殊的“封号”,他好像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分明是拿这一熟语当一般的自谦之辞了。而从他说话时的“娴熟度”来看,这句话他是常搁在嘴边的。平日里我遇到过不少几乎一辈子都将一个字念白了或是将一个词语用错了的人,但芸芸众生犹可,一位“学高为师”的教师又焉能如此?而他恰恰又是位语文老师啊。
对面前这位几乎长我一辈且已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忠厚长者以及他膝下的那帮孩子们,我一下子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同情。
在县中任教时,我最敬畏(以畏为主以敬为辅)的便是当时的校长。校长理科出身,语言表达严谨,逻辑性强,不容置辩(大概也没有人敢于置辩);平素不苟言笑,脸上木刻一般的纹理间透出的全是威严。不知为什么,虽然我工作堪称一丝不苟,可一见他那极具穿透力的目光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不是,以致总要赔不是似的低眉顺目,满脸讪讪。不过我的这一不甚健康的“强迫性”心理终究没有延续到我离开这所学校时,否则我真的要郁闷至死。
这缘于一次教工大会。这类会议总少不了校长作重要讲话或是总结性发言。临末,他以高八度的声音对着麦克风重申教师工作纪律:“禁止上课接打电话,禁止接受家长吃请,禁止教师在工作日里凶酒带着酒气进教室!”老师们在台下一阵窃窃私语,低声探讨着校长刚才所念的字音。可看主席台上,那些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却依然目光平视做严肃状,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其实他们的位置比我们更接近校长,理当听得更清楚,其中有几个还是语文教师,不会不知道这个“凶酒”乃“酗酒”之误,但他们就能充耳不闻。
事后听一些老教师谈起,校长大人这酒已经“凶”了好多年了,但一直没有改口的意思。其实,校长学的是理科,读错一两个字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身边的那些副手贤臣智囊团中为何就没有一个人向他哪怕是委婉地提起?难道他们像我一样一个个都对他敬而远之?
我一下子觉察出校长那威严的外表下藏着的巨大的空虚。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看上去神圣威严的东西每每如窗户纸一般禁不起轻轻一捅;残酷的真实常常通过某一极其微小的细节给你以致命一击。以后再见到我们的校长时我已不再是昔日莫名的敬畏,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同情。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学校里他真的称得上是一位孤家寡人。
前些时候,随单位组织的参观团到南方一所被官方封为“素质教育的奇葩”的名校学习取经。多家媒体曾大事渲染该校如何如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而极高的升学率只是其开展素质教育的“副产品”。偏偏我所在的单位此行的目的乃是“买椟还珠”——想真正探究一下这所学校居高不下的升学率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全盘引进。恰巧在校园里遇着了在这所学校教书的我昔日的一位大学同窗,遂将其劫持至一茶室。同学倒也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抖出了这所学校真正的看家本领:死缠滥打,紧逼盯人。但苦于时下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气候”,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只能参照最时尚最流行的教育理念,遂编写出了一套套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教育事迹和办学经验用以对外宣传,而内部使用的却依然是“传统工艺”。可是我们这些取经者的每一次造访往往都会打乱其“惯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每接待一家参观团之后,他们都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弥补师生们“对外表演”所拉下的亏空。
想想这些辛辛苦苦终于在升学率上崭露头角的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也真是可怜:既想向外界展示自己不凡的业绩,却又不敢如实道出取得成绩的真正原因,于是不惜人力物力动员师生参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出动人的活剧。为了取得“成绩”,人家在人后累死累活大干苦干;为了显示“成绩”来得“合情合理”,人家还得在人前装模作样地“智干巧干”。这样前前后后的付出,制造出了教育界一道道“看上去很美”的风景。想想这些领导们台前台后的巨大付出,能不让你抛洒一掬同情的泪水!
教育工作者本当是受人尊崇、让人爱戴的人物,但由于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或品性人格等方面的种种缺陷而变得让人同情,这实在是件可悲的事。
(作者单位: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我一愣,我知道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是不那么妥当的。因为就我所知,这位先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盛名”,我们校长也没有给他什么特殊的“封号”,他好像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分明是拿这一熟语当一般的自谦之辞了。而从他说话时的“娴熟度”来看,这句话他是常搁在嘴边的。平日里我遇到过不少几乎一辈子都将一个字念白了或是将一个词语用错了的人,但芸芸众生犹可,一位“学高为师”的教师又焉能如此?而他恰恰又是位语文老师啊。
对面前这位几乎长我一辈且已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忠厚长者以及他膝下的那帮孩子们,我一下子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同情。
在县中任教时,我最敬畏(以畏为主以敬为辅)的便是当时的校长。校长理科出身,语言表达严谨,逻辑性强,不容置辩(大概也没有人敢于置辩);平素不苟言笑,脸上木刻一般的纹理间透出的全是威严。不知为什么,虽然我工作堪称一丝不苟,可一见他那极具穿透力的目光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不是,以致总要赔不是似的低眉顺目,满脸讪讪。不过我的这一不甚健康的“强迫性”心理终究没有延续到我离开这所学校时,否则我真的要郁闷至死。
这缘于一次教工大会。这类会议总少不了校长作重要讲话或是总结性发言。临末,他以高八度的声音对着麦克风重申教师工作纪律:“禁止上课接打电话,禁止接受家长吃请,禁止教师在工作日里凶酒带着酒气进教室!”老师们在台下一阵窃窃私语,低声探讨着校长刚才所念的字音。可看主席台上,那些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却依然目光平视做严肃状,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其实他们的位置比我们更接近校长,理当听得更清楚,其中有几个还是语文教师,不会不知道这个“凶酒”乃“酗酒”之误,但他们就能充耳不闻。
事后听一些老教师谈起,校长大人这酒已经“凶”了好多年了,但一直没有改口的意思。其实,校长学的是理科,读错一两个字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身边的那些副手贤臣智囊团中为何就没有一个人向他哪怕是委婉地提起?难道他们像我一样一个个都对他敬而远之?
我一下子觉察出校长那威严的外表下藏着的巨大的空虚。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看上去神圣威严的东西每每如窗户纸一般禁不起轻轻一捅;残酷的真实常常通过某一极其微小的细节给你以致命一击。以后再见到我们的校长时我已不再是昔日莫名的敬畏,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同情。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学校里他真的称得上是一位孤家寡人。
前些时候,随单位组织的参观团到南方一所被官方封为“素质教育的奇葩”的名校学习取经。多家媒体曾大事渲染该校如何如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而极高的升学率只是其开展素质教育的“副产品”。偏偏我所在的单位此行的目的乃是“买椟还珠”——想真正探究一下这所学校居高不下的升学率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全盘引进。恰巧在校园里遇着了在这所学校教书的我昔日的一位大学同窗,遂将其劫持至一茶室。同学倒也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抖出了这所学校真正的看家本领:死缠滥打,紧逼盯人。但苦于时下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气候”,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只能参照最时尚最流行的教育理念,遂编写出了一套套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教育事迹和办学经验用以对外宣传,而内部使用的却依然是“传统工艺”。可是我们这些取经者的每一次造访往往都会打乱其“惯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每接待一家参观团之后,他们都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弥补师生们“对外表演”所拉下的亏空。
想想这些辛辛苦苦终于在升学率上崭露头角的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也真是可怜:既想向外界展示自己不凡的业绩,却又不敢如实道出取得成绩的真正原因,于是不惜人力物力动员师生参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出动人的活剧。为了取得“成绩”,人家在人后累死累活大干苦干;为了显示“成绩”来得“合情合理”,人家还得在人前装模作样地“智干巧干”。这样前前后后的付出,制造出了教育界一道道“看上去很美”的风景。想想这些领导们台前台后的巨大付出,能不让你抛洒一掬同情的泪水!
教育工作者本当是受人尊崇、让人爱戴的人物,但由于知识结构、工作作风或品性人格等方面的种种缺陷而变得让人同情,这实在是件可悲的事。
(作者单位: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