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31-01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识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通过日常的教学和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识图。笔者认为,地图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的工具,更是一种行为能力的体现,它就是一个学习地理的瓶颈口,突破出去就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一、地图的形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正确使用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在地图的启发下独自获得新的知识,其教学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高中地理教学经常使用的地图形式有:教学挂图、黑板简图、填充图等。
(一)教学挂图
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教学用图的一种,更多地被地理教师使用。上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讲什么挂什么;如果要用二、三种不同内容的挂图来分析比较不同的地理现象,这些挂图的图幅大小要尽可能的一致,比例尺要一样,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挂图应悬挂在教室内的适当位置,即教师方便讲,学生容易看的地方。
(二)黑板简图
板图是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熟练的技艺,用粉笔等简单的工具和简练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画而成的简图或示意图。黑板简图的设计应注意:
(1)简单而有创意。高中地理教学中,板图的设计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還要追求新颖具有创意,在施画的过程中富有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摆脱教材的束缚,使板图的设计独特而富有吸引力。其次创意设计要有某些艺术审美价值,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注重设置悬念开发智力。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在设计板图的时候应该寓悬念于图中,在课堂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以图启智。这一过程中掌握启发性原则最为关键,而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盲目设置悬念,使学生迷惑不解,课堂陷入僵局。
(三)填充图
地理填充图又称暗射图、空白图等,在布置学生填充图时,首先应考虑填充图册中的练习量是否恰当,练习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某些内容的填充练习;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填充图内容,明确填图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一般来说,填图的基本要求是:内容正确、符号规范、位置正确、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涂色均匀等。
二、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一个有别于其它科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换句话说,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地图使地理事物有了明确的空间位置,让教师在讲授地理事物分布知识时变得形象,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了很多。教学中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只有从地图上才能真正说明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各要素,使学生获得该国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知识。
(2)标示地理事物的尺度。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尺度要素都可以用地图表示出来,大大方便教师的教授。例如,大洲、海洋、湖泊、国家的大小,河流的流向,山脉的高度、走向等都可以用地图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说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
(3)标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地图阐明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就像在讲世界植物带的分布时,可以与气候带进行对比分析来向学生们讲解,从而找出气候分布与植物带分布的辩证关系,得出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三、地图的应用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要不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具体如下:
首先,做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这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用钢笔做笔记,以帮助学生准确落实各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扩大地图信息量,读懂地图所隐含的地理信息,使读书、读图、绘图和填图四者统一起来:淤描出轮廓和线条。勾画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或打上斜线,描出线状物等。可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范围、方向、长度等。于标出地理事物成因的文字和符号,可深化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如在欧洲西岸标上“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及其流向、风带及其风向,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用关键符号画出图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记忆和复习的重点。这样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回顾时,地图笔记能再现原来记在地图上的大量信息,明确记忆重点、难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圖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第三,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及各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总之,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识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通过日常的教学和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识图。笔者认为,地图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的工具,更是一种行为能力的体现,它就是一个学习地理的瓶颈口,突破出去就会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一、地图的形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正确使用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在地图的启发下独自获得新的知识,其教学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高中地理教学经常使用的地图形式有:教学挂图、黑板简图、填充图等。
(一)教学挂图
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教学用图的一种,更多地被地理教师使用。上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讲什么挂什么;如果要用二、三种不同内容的挂图来分析比较不同的地理现象,这些挂图的图幅大小要尽可能的一致,比例尺要一样,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挂图应悬挂在教室内的适当位置,即教师方便讲,学生容易看的地方。
(二)黑板简图
板图是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熟练的技艺,用粉笔等简单的工具和简练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画而成的简图或示意图。黑板简图的设计应注意:
(1)简单而有创意。高中地理教学中,板图的设计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還要追求新颖具有创意,在施画的过程中富有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摆脱教材的束缚,使板图的设计独特而富有吸引力。其次创意设计要有某些艺术审美价值,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2)注重设置悬念开发智力。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在设计板图的时候应该寓悬念于图中,在课堂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以图启智。这一过程中掌握启发性原则最为关键,而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盲目设置悬念,使学生迷惑不解,课堂陷入僵局。
(三)填充图
地理填充图又称暗射图、空白图等,在布置学生填充图时,首先应考虑填充图册中的练习量是否恰当,练习的水平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某些内容的填充练习;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填充图内容,明确填图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一般来说,填图的基本要求是:内容正确、符号规范、位置正确、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涂色均匀等。
二、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一个有别于其它科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换句话说,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地图使地理事物有了明确的空间位置,让教师在讲授地理事物分布知识时变得形象,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了很多。教学中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只有从地图上才能真正说明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各要素,使学生获得该国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知识。
(2)标示地理事物的尺度。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尺度要素都可以用地图表示出来,大大方便教师的教授。例如,大洲、海洋、湖泊、国家的大小,河流的流向,山脉的高度、走向等都可以用地图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说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
(3)标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地图阐明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就像在讲世界植物带的分布时,可以与气候带进行对比分析来向学生们讲解,从而找出气候分布与植物带分布的辩证关系,得出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三、地图的应用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要不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策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同时形成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具体如下:
首先,做好地图笔记,加深地图记忆。这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用钢笔做笔记,以帮助学生准确落实各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扩大地图信息量,读懂地图所隐含的地理信息,使读书、读图、绘图和填图四者统一起来:淤描出轮廓和线条。勾画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或打上斜线,描出线状物等。可落实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大致范围、方向、长度等。于标出地理事物成因的文字和符号,可深化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如在欧洲西岸标上“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及其流向、风带及其风向,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用关键符号画出图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目的是明确记忆和复习的重点。这样做,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活动能及时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回顾时,地图笔记能再现原来记在地图上的大量信息,明确记忆重点、难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读图要注意地圖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内涵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图像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认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第三,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因为地理事物及各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总之,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