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梅廖夫小说题目的意义

来源 :中外文化与文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谢·什梅廖夫(1873—1950年)是俄罗斯第一代侨民浪潮中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充满了对人民的命运和俄罗斯未来的忧虑,试图探索找到一条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精神道德冲突的可能途径,概括了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的思考,是作家关于俄罗斯、俄罗斯人及其在尘世的意义及作用的观察与沉思的结晶。什梅廖夫的小说题目起着有机的、提纲挈领的作用,蕴含着作品的深层思想。本文拟通过对《啜不尽的酒杯》、《死者的太阳》、《上帝的夏天》、《天国之路》等作品题目的研究,揭示什梅廖夫小说题目内在的语义。 One of the outstanding writers in the tid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expatriates in Russia was Ezhymev Smelecv (1873-1950), whose writing was full of worries about the fate of the people and the future of Russia, and sought to find a solution to social conflicts , A possible way to elimin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spiritual morals and summarizing the thinking of the writer over human society for half a century is the result of the writer’s observation and meditation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Russia and Russia in this earthly world. Smeliev’s novels play an organic, syllabary topic, which contains the deep thoughts of his work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reveal the inner semantics of the novels of Smelechev by studying the works such as The Glass of Sopping, The Sun of the Dead, The Summer of God, The Road to Heaven.
其他文献
患者,男,27岁。间歇性上腹痛1年余,有时反酸。三月前始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5kg。于1991年10月31日在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同年11月9日转入我院就诊。
近年来我院采用脉冲铜蒸汽激光及泵浦的染料激光器,治疗恶性肿瘤309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9例中,男183例,女126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6.8岁。病变部位:食道癌17
本文作者于1990~1993年间采用活性炭吸附抗癌剂丝裂霉素(MMC—CH)混合溶液体腔内灌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所致胸腹水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因左小腿下段外侧肿痛2年余入院。2年前该处碰伤,以后即隐痛并肿胀。曾疑为“骨髓炎”用青霉素治疗,疼痛稍缓解,但肿胀无好转。入院前夜间疼痛,
莎士比亚的巨著《马克白斯》,是一部着重于心理刻画、富有哲理性的社会道德悲剧。悲剧描绘了一个可能成为英雄的人——苏格兰大将马克白斯,为权欲和野心所驱使,杀害了国王邓肯,篡
安纳德以擅长描写人民的苦难和革命著称,是我国介绍得最早和最多的印度英语小说家。本文旧话重提,以展示印度英语小说已经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探讨安纳德现实主义的写作手
夏天,宝宝穿多了太热,穿少了又会被蚊子攻击,聪明的妈妈该怎么办呢?夏天什么都好,就是蚊子太讨厌。每个妈妈都不想宝宝幼嫩的肌肤被蚊子叮咬,各种实用的小窍门将会帮您达成保
采用图象分析仪对有色金属混合尘诱发肺腺癌过程中正常、增生支气管上皮、癌前病变和肺腺癌(1~4组)进行细胞形态计量及DNA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经逐步判别分析,从16项几何参数中优选出对各组
2005年6月1日—3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问谱系:中美文化视野下的美华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中国包括香港、台湾
“没有人能够唱得像那些处于地狱最深处的人那样纯洁。凡是我们以为是天使的歌唱,那是他们的歌唱。”这句有悖常理的话出自二十世纪天才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卡夫卡。即便对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