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但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存在问题 加强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总体上已有大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工程发展不平衡。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面貌逐步改善,但小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状况普遍较差,小型水库、山塘的淤积、病险情况最为突出。二是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設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问题严重,难以为继。
据水利、农业部门有关资料[1],目前全国5900万h㎡(8.85亿亩)有效灌溉面积中,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实际灌溉面积只有4 666.67万h㎡(7亿多亩),旱涝保收的仅4000万h㎡(6亿多亩),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左右。据2006年水利部门开展的百县农村水利情况调查,125个县477个万亩以上灌区.共有有效灌溉面积206.67万h㎡(3100万亩),但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35.67万h㎡(2035万亩),有35%的面积灌不上水。
在2009年北方抗大旱中.也充分暴露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备报废等问题,如河南省就有40万h㎡(600万亩)农田有水浇不上地,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综上所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的严重局面,而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
我国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
2004年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民参加兴修水利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农民每年投工投劳修水利数量锐减,只相当于以往的1/4左右。
再则,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及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专家估计为l0%左右),以农民投工投劳的传统方式修水利,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3.国家投入严重不足
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国家对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为6.7%,1980-2007年下降到2.84%,按目前国家对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的投入规模计算,需要75年才能完成。
4.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老年科协农田水利专题调研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农村水利,2009(11):13-14.
[2] 王冠军,陈献,柳长顺,张秋平,戴向前.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村水利,2010(5):11-14.
[3] 孙威,李佳佳.小议强化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举措[J].农村科技,210.
[4] 吴翘森,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8(18):111.■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存在问题 加强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总体上已有大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工程发展不平衡。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面貌逐步改善,但小型灌区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状况普遍较差,小型水库、山塘的淤积、病险情况最为突出。二是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严重,难以为继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設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问题严重,难以为继。
据水利、农业部门有关资料[1],目前全国5900万h㎡(8.85亿亩)有效灌溉面积中,由于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等原因,实际灌溉面积只有4 666.67万h㎡(7亿多亩),旱涝保收的仅4000万h㎡(6亿多亩),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左右。据2006年水利部门开展的百县农村水利情况调查,125个县477个万亩以上灌区.共有有效灌溉面积206.67万h㎡(3100万亩),但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35.67万h㎡(2035万亩),有35%的面积灌不上水。
在2009年北方抗大旱中.也充分暴露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备报废等问题,如河南省就有40万h㎡(600万亩)农田有水浇不上地,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综上所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的严重局面,而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
我国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
2004年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民参加兴修水利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农民每年投工投劳修水利数量锐减,只相当于以往的1/4左右。
再则,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及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专家估计为l0%左右),以农民投工投劳的传统方式修水利,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3.国家投入严重不足
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国家对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为6.7%,1980-2007年下降到2.84%,按目前国家对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的投入规模计算,需要75年才能完成。
4.管理薄弱,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老年科协农田水利专题调研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农村水利,2009(11):13-14.
[2] 王冠军,陈献,柳长顺,张秋平,戴向前.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村水利,2010(5):11-14.
[3] 孙威,李佳佳.小议强化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举措[J].农村科技,210.
[4] 吴翘森,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8(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