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民工在劳动就业、工资收入、技能提升等方面面临着新挑战,政府需要从组织、服务、培训、维权与救助、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完善和健全农民工工作体系,以适应新常态下的农民工工作。本文以百色右江区为例进行思考。
一、右江区农民工基本情况
2014年,右江区有农村劳动力13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5279人,已创业1249人,有创业意向的375人。全年累计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29265人,其中区外输出13855人,区内输出15410人(市内9086人)。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58期2775人,完成农民工转移就业4883人。
二、右江区农民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务工环境不优,劳动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从事危险、繁重、脏、累、重体力劳动。不少民营私营业主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不重视劳动条件改善,不注重民工劳动保护,克扣、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农民工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职业病与伤亡事故、劳务纠纷日益增多。
(二)技能素质偏低,引导服务不够
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缺乏专业技能,组织培训不够,引导服务管理尚有差距,自发外出多,就业层次低,工作岗位不稳定,劳动收入低,大多数转移输出人员只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危、高风险作业。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后顾之忧难解决
虽然右江区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保障水平低。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未被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范畴,他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等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特别是致伤致残或死亡,一人致伤(残),多人遭殃;一人伤亡,全家返贫。
(四)关心农民工工作氛围不浓,服务不到位
由于农民工工作任务多、责任重,各单位办公经费和人员力量不足,缺少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开展宣传和检查工作时力不从心,关心农民工氛围不浓。部分农民工创业意识强烈,但政府服务部门创业激励机制和保障服务不到位,农民工创业积极性受挫。
三、解决右江区农民工工作问题的对策思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呼唤新型农民工。新常态是经济转型的加速期,也是农民工工作提升的机遇期。
(一)建立三大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研究、规划建设、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招商、宣传等工作组,强化组织保障,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改善农民工就业和工作环境,营造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立由发改、住建、财政、人社、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制度,形成齐抓共建、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农民工工作纳入区本级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
(二)打造三大平台,促进农民工创业
农民工经过进城打工的磨炼,“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快速发展。有点技术、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渠道、有点办厂能力、有点对农村的感情返乡创业,是他们的主要特点。政府要从中确定一批创业人员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资金及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打造“一园三基地”。在绿源工业园区建设基础上,创建以冶炼、化工、建材、林纸为主导产业,能提供农民工就业岗位5000个的农民工二产创业园。以大楞乡龙和片区为核心,依托大王岭景区,创建集田七、葡萄、蔬菜种植和八角深加工、娃娃鱼养殖为一体的农民工特色农业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借红推绿”旅游发展战略,依托平圩民俗村旅游特色产业,创建农民工特色旅游创业基地。以南大建材市场为核心,整合迎龙区小商品交易、物流、零售、商业街等资源,创建农民工商贸创业基地。以汪甸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示范带动,打造右江区汪甸农民工创业园,筑巢引凤。
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劳动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驻外劳务办事机构等,建立“返乡创业信息资源库”“劳动力信息资源库”,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立优势资源项目、务工及创业能人、劳动求职登记等资源。
完善基层就业平台体系。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体系,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就业服务信息等服务,形成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区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
(三)优化三项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
优化信息服务。对农民工实施“三送”(送就业岗位信息、送技能培训、送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开展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六大活动。
优化培训服务。全面启动“为民办实事工程职业培训”活动,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街道),为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同时,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现“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
优化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农民创业带头人1000人的“双千”培养评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建档培养,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建档培养,创业带头人示范带动务必更加明显。
(四)健全三项维权措施,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城际、部门间的维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搭建农民工维权平台,推动农民工劳动合同、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事发后被动维权向主动介入、积极宣传、预防为主的维权模式转变。
强化农民工维权宣传活动。结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年”等维权活动,全覆盖、多形式向用人单位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和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单,提高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建全监察、网格、仲裁维权。将全区7个乡镇和13个社区分别划分为20个网格,聘请10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每位协管员按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标准,负责2个网格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同时,对每个网格进行地毯式的信息采集。坚持依法办案,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切实为用人单位、职工排忧解难,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公信力。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民工参保缴费的基数、比例、个人账户建立、待遇计发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政策规定同城镇参保人员相同。依靠法律、行政、制度、宣传等综合措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全覆盖。
总之,在现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扎实开展农民工工作,努力帮助农民工做到“十有”,即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发展有目标。要通过政府、企业、农民工的共同努力,使大多数农民工成长为现代产业技术工人,使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转为新市民。
(作者单位:百色市右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一、右江区农民工基本情况
2014年,右江区有农村劳动力13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5279人,已创业1249人,有创业意向的375人。全年累计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29265人,其中区外输出13855人,区内输出15410人(市内9086人)。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58期2775人,完成农民工转移就业4883人。
二、右江区农民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务工环境不优,劳动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从事危险、繁重、脏、累、重体力劳动。不少民营私营业主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不重视劳动条件改善,不注重民工劳动保护,克扣、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农民工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职业病与伤亡事故、劳务纠纷日益增多。
(二)技能素质偏低,引导服务不够
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业技能训练,缺乏专业技能,组织培训不够,引导服务管理尚有差距,自发外出多,就业层次低,工作岗位不稳定,劳动收入低,大多数转移输出人员只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危、高风险作业。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后顾之忧难解决
虽然右江区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保障水平低。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未被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范畴,他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等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特别是致伤致残或死亡,一人致伤(残),多人遭殃;一人伤亡,全家返贫。
(四)关心农民工工作氛围不浓,服务不到位
由于农民工工作任务多、责任重,各单位办公经费和人员力量不足,缺少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开展宣传和检查工作时力不从心,关心农民工氛围不浓。部分农民工创业意识强烈,但政府服务部门创业激励机制和保障服务不到位,农民工创业积极性受挫。
三、解决右江区农民工工作问题的对策思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呼唤新型农民工。新常态是经济转型的加速期,也是农民工工作提升的机遇期。
(一)建立三大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研究、规划建设、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招商、宣传等工作组,强化组织保障,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改善农民工就业和工作环境,营造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建立由发改、住建、财政、人社、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制度,形成齐抓共建、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把农民工工作纳入区本级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
(二)打造三大平台,促进农民工创业
农民工经过进城打工的磨炼,“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快速发展。有点技术、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渠道、有点办厂能力、有点对农村的感情返乡创业,是他们的主要特点。政府要从中确定一批创业人员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资金及政策的大力支持,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打造“一园三基地”。在绿源工业园区建设基础上,创建以冶炼、化工、建材、林纸为主导产业,能提供农民工就业岗位5000个的农民工二产创业园。以大楞乡龙和片区为核心,依托大王岭景区,创建集田七、葡萄、蔬菜种植和八角深加工、娃娃鱼养殖为一体的农民工特色农业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借红推绿”旅游发展战略,依托平圩民俗村旅游特色产业,创建农民工特色旅游创业基地。以南大建材市场为核心,整合迎龙区小商品交易、物流、零售、商业街等资源,创建农民工商贸创业基地。以汪甸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示范带动,打造右江区汪甸农民工创业园,筑巢引凤。
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劳动力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驻外劳务办事机构等,建立“返乡创业信息资源库”“劳动力信息资源库”,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立优势资源项目、务工及创业能人、劳动求职登记等资源。
完善基层就业平台体系。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体系,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就业服务信息等服务,形成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区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
(三)优化三项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
优化信息服务。对农民工实施“三送”(送就业岗位信息、送技能培训、送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开展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六大活动。
优化培训服务。全面启动“为民办实事工程职业培训”活动,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街道),为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同时,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现“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
优化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农民创业带头人1000人的“双千”培养评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建档培养,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建档培养,创业带头人示范带动务必更加明显。
(四)健全三项维权措施,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城际、部门间的维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搭建农民工维权平台,推动农民工劳动合同、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从事发后被动维权向主动介入、积极宣传、预防为主的维权模式转变。
强化农民工维权宣传活动。结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年”等维权活动,全覆盖、多形式向用人单位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和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单,提高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建全监察、网格、仲裁维权。将全区7个乡镇和13个社区分别划分为20个网格,聘请10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每位协管员按照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标准,负责2个网格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同时,对每个网格进行地毯式的信息采集。坚持依法办案,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切实为用人单位、职工排忧解难,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公信力。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农民工参保缴费的基数、比例、个人账户建立、待遇计发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政策规定同城镇参保人员相同。依靠法律、行政、制度、宣传等综合措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全覆盖。
总之,在现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扎实开展农民工工作,努力帮助农民工做到“十有”,即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善,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发展有目标。要通过政府、企业、农民工的共同努力,使大多数农民工成长为现代产业技术工人,使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转为新市民。
(作者单位:百色市右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