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春天的来客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的秘书,共和国国徽设计者张仃的夫人,画家张郎郎的母亲,作家王蒙心中的女神……陈布文身上标签很多,然而,功名利禄她都视若尘芥。对她来说,能与张仃携手一生,就是理想生活,哪怕要经历大风大浪,她也无所畏惧。

他们的偶像都是鲁迅


  1936年,为了逃避封建婚姻,16岁的陈布文离家出走,只身从江苏武进县孟河镇五圩埭村前往南京。中学时,她就在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发表文章,因气质、脾性与鲁迅相似,被老师称为“小鲁迅”。
  到南京后,为了谋生,她开始给南京铁道部办的《扶轮日报》撰稿,闲适又辛辣的小杂文深得编辑和读者喜爱,文笔日臻成熟。
  《扶轮日报》上,时事漫画经常占去很大篇幅,其中的讽刺、批判和苦涩味道引起陈布文的共鸣,自然而然地,她与作者张仃相识了。
  张仃比陈布文大3岁,是辽宁人,自幼痴迷画画,少年时就在当地很有名气。“九一八”事变后,家乡沦陷,15岁的张仃流亡到北平,考入张恨水创办的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在北平,张仃开始大量接触鲁迅作品,并视鲁迅为精神偶像。日本人的飞机盘旋在北平上空,血气方刚的他以漫画形式抗日。
  1934年,因参与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左翼美术活动,张仃被国民党逮捕,又因年龄较小,被从轻发落。出狱后,在张恨水介绍下,他靠给《扶轮日报》画漫画维持生计。
  一样年轻激进、才华横溢,一样不满现实、崇拜鲁迅,两个年轻人很快相爱了。在玄武湖旁,他们举办了婚礼,租了一间小屋,开始共同生活。日子清苦、简单却充实。
  在爱与激情之下,陈布文与张仃热烈地谈论艺术,抨击时事,民间疾苦成为笔底波澜,一个写文章,一个画漫画,相辅而行、相得益彰。陈布文赢得“才女”的名声,张仃也在漫画界异军突起。他们的作品在漫画界大家张光宇主编的《上海漫画》刊出后,被列入“全国漫画名作选”,一夜之间,张仃名气大增。

天才的泥土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20岁的张仃以凝重的笔触,画出大批颇具影响力的抗日漫画。受革命思想感召,他和陈布文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奔向了延安。
  初到延安受到冷遇,心高气傲的张仃犯了艺术家的脾气。陈布文悄悄去找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周扬做引荐。就这样,21岁的张仃成为鲁艺美术系最年轻的教员。陈布文则一边照顾小家庭,一边去文学系旁听。
  陈布文很快融入了延安的作家圈。她进入“文艺抗敌协会”担任鲁迅研究会秘书,徜徉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努力汲取着营养。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张仃。延安美协举办“讽刺画展”时,没有一幅出自张仃之手,几年前的漫画界风云人物已告别漫画许久了。
  更不幸的事接踵而来,一次会议上有人揭发张仃:“他被关过反省院又被放出来,肯定跟国民党有交易。”
  陈布文站起来,指着揭发者义正词严:“张仃从前是一个抗日青年,今天仍然是个抗日青年!”
  台下的人,既欣赏陈布文的勇气,又为她捏了一把汗。为了维护张仃,陈布文就是这样不管不顾。
  因不承认罪名,张仃被关进了管制队。出来后,他转向了工艺美术设计。他装饰的“作家俱乐部”、设计的延安成果展览会广受好评,为他后来成为新中国“首席设计师”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陈布文跟着张仃奔赴东北,张仃负责主编《东北画报》,她去了《东北日报》当记者。秀雅的小楷,敏捷的才思,与众不同的文风,陈布文很快声名远扬。
  1949年,为了筹备建国,张仃奉命前往北京,参与设计国徽、纪念邮票,成为当之无愧的新中国“首席设计师”。陈布文则以其过人才华当选为周恩来的机要秘书。
  随着孩子们一个个出生,家务繁重,陈布文选择了辞职。她一边抚育儿女,一边写“抽屉文学”,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学》《新观察》发表。
  在家的桃花源里,陈布文和张仃讨论文学,她给孩子们读诗,帮他们逐字逐句批改习作。她全身心照顾家庭,甘做“天才的泥土”,为他们孕育希望。张仃则专注于设计,多次担任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成就有目共睹,张仃由此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

“守护神”与精神支柱


  1966年,张仃蒙难被批斗,曾经的艺术家庭变成黑白世界。在自己家里吃饭,张仃蹲在墙角,怎么拉都不肯上桌。
  陈布文心痛无比,眼泪无声地流下。然而,她又是那样从容镇定,以智慧、勇气全力应对。她像当年一样挺身而出,大讲延安故事;她叮嘱孩子们,密切关注张仃的情绪反应;病床前,她整夜整夜给他读书,读的是鲁迅,读的是雨果。
  如诤友一般,陈布文一边严厉地告诉张仃,不能在她和孩子们面前倒下,一边又耐心开导,让他相信时间会给他一个公正评判。她带领着整个家庭,托起了张仃的艰难岁月。
  不久,张仃被下放河北农场改造,儿女们都不在身边,陈布文独自坚守着,等待黎明的到来。
  1974年,张仃因病回到北京。陈布文在香山租了一间废弃的农屋,让他得以静心养病。世界不再喧嚣,在黄宾虹的焦墨山水册页陪伴下,张仃的心越来越沉静,他拿起墨盒和毛笔重新创作。从那时起,他走上了焦墨山水创作之路,迎来了艺术的再度腾飞。
  动荡的十多年里,许多家庭分崩离析,而他们家一个都没有少。陈布文就是家人的“守护神”和精神支柱。
  当张仃和孩子们都踏上新路,走得越来越顺畅时,陈布文的生命却一点点逝去。故乡盛开的油菜花,为逃婚离家出走,少年往事一幕幕浮现心头,她想家了。
  躺在病床上,陈布文拒绝治疗。她说:“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她仍是一贯的冷静和从容。
  1985年12月8日,陈布文告别人世,年仅65岁。临终前,她叮嘱儿女:“忘掉一切,各自开始新的生活。”
  历尽磨难的一生,如儿子张郎郎所说:“我们这个家,父亲是塔尖上光芒四射的宝珠,而母亲就是最下面坚实的大理石根基。她为我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
  若干年后,作家王蒙约见了张郎郎,后来,以陈布文为原型写出了小说《女神》。在王蒙笔下,陈布文依然活着,鲜明而丰富。
  2020年9月,评论家、学者李兆忠编选的《春天的来客:陈布文文集》出版,收录了陈布文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以及书信、日記等内容,其中包括20余万字未刊稿。唯真、唯美、唯善的创作格调,展现了一个纯真、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女性形象。
  编辑 吴元梓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崔效輝  “我见证了妇联组织逐渐把自己变成一个资源平台、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吸引、联系、培育了一大批女性社会组织,为妇女儿童提供精准服务。”江苏省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中心负责人、省妇联组织部兼职副部长、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崔效辉说。  2020年1月6日,江苏省妇联组织部与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共同签订了《共建江苏省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中心框架合作协议》。以此为新起点,江苏
期刊
“我们微家有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微家有高级工艺美术师。”……近日,宜兴市妇联组织召开了妇女微家首期家长会暨妇女微家联盟动员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微家负责人们齐聚一堂,交流展示各家的优势资源及发展需求。通过联盟共享优质资源,是宜兴市妇联推进妇女微家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召開妇女微家首期家长会暨妇女微家联盟动员会江苏省“最美家庭”顾绍培家庭开展家风家教分享会  近年来,宜兴市妇联在持续建强基层
期刊
蔡丽欣  24岁的蔡丽欣是一名美团外卖骑手。她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拍摄视频,如今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46.5万粉丝。每天晚上10点后,她会换上居家服开始直播,分享当天送外卖的日常,用正能量的语言鼓励全国各地的外卖骑手,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深圳最美外卖女骑手。我要我的自由  蔡丽欣是一名潮州女孩,由于地广人稀,父母出门都需要用自行车或摩托车代步。蔡丽欣小时候总喜欢爬上去扶着车把手,让父亲带她出去玩。  初中毕
期刊
宁曼丽  贵州丹寨县城一座普通三层小楼里,零散地坐着几十名苗族画娘,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把小小的蜡刀,在布面上细心地描绘?。这里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宁航蜡染”,创始人名叫宁曼丽,画娘们都喊她“宁妈妈”。  12年前的宁曼丽不会想到,自己一个关于谋生的举措,改变了四十八名苗族女子的人生轨迹。大家共同缔造的“东方第一染”,也变成了她一生放不下的事业和责任。三顾排莫村  丹寨,藏在贵
期刊
充满禅意的朝夕花器  倚着竹凳,摇把竹扇,把弄些竹玩具,顺带拎起竹制鸟笼遛个鸟……这些饶有情趣的场景记忆,镌刻在广州姑娘谭雪娇的心上。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一家小型竹材外贸公司,争取到一笔“自然家”工作室的启动资金。手工竹器固然美妙却无法大批量生产,谭雪娇的竹器项目很快被叫停。在同样专注于传统文化的丈夫易春友的支持下,谭雪娇辞职,执意将“自然家”这个竹品牌支撑下去。读懂竹子另一种呢喃  广东清远山区苍
期刊
格蕾丝与《格蕾丝》  格蕾丝·柯丁顿是让《Vogue》(《时尚》)成为时尚圣经的幕后推手,也是唯一敢和“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叫板的人。几乎所有知名的摄影师和模特都愿意与她合作,因为他们知道格蕾丝能让他们变得更加独特和耀眼。生活在意料之外  格蕾丝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普通家庭,父母在安格尔西岛上经营着一家旅馆,没有同龄朋友的格蕾丝在女修道院上学。期间,格蕾丝时常跑去报亭寻找《Vogue》杂志,然后
期刊
结束第一段婚姻多年后,我认识了他。对方比我小几岁,刚在一起时对我很好,特别体贴。为了让他与前妻的孩子可以上好学校,我卖掉自己的小房子,把钱给他买了学区房。房产证上先写了他的名字。我想将来与他结婚后,再把我的名字加到房产证上,但他此后一直没提领证结婚的事。  去年,我意外怀孕。儿子出生后,我逐渐发现他自私且暴力,我们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从我生孩子到养孩子,他没有出过一分钱,且三番五次问我要钱,不满足
期刊
叶纸君与邓红雷  一个是网络人气漫画家叶纸君,一个是治愈系创意料理师邓红雷,相隔千里的两人相遇后,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想做饭给你吃  读大学时,叶纸君把去泰国旅行的经历画成一本手账,在网上发表后赢得了不少粉丝的喜爱。在伦敦艺术大学读研期间,她用一年时间将伦敦见闻绘成漫画书《一定要画出来才好玩:伦敦》。这本书清新、有趣,获得很高的评价,叶纸君因此成了高人气漫画家,毕业后很自然地走上自由插画师之路。
期刊
沈填珍有一双黝黑粗糙的手,手上的指节已经变形,这是岁月打磨的印记。作为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凡石桥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沈填珍和丈夫陆土方携手走过45载,他们从曾经的赤脚种田人到如今的机械化种粮大户,从曾经的负债累累到带动全村52户走上种粮致富之路,她说:“我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国家填发土地证,所以取名叫沈填珍。我的名字、我的出生和我全家的事业有缘,那就是种地。”一个决定,一家人扎根田间  19
期刊
爱你却不懂表达  1895 年,28岁的夏目金之助在日本爱媛县的一所乡村学校做英语教师。早在几年前,他以汉诗体创作的游记《木屑集》小有名气,取自中国《晋书》的笔名“漱石”被众人熟知。时任贵族学院书记长的中根重一对他尤为赞赏,安排19岁的女儿中根镜子与之相亲。  第一次见面,镜子被夏目漱石的笑话逗得“咯咯”直笑。漱石给哥哥写信:“牙齿不整齐且脏兮兮的,但她竟然不刻意隐藏,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一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