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国》来看川端康成文学的美意识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雪国》描绘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及其向往、追求梦幻世界的一系列故事,从中可看出日本美的意识。作家川端康成用他敏锐的触觉对日本传统文学进行独特的理解,将日本平安朝“物哀”美表露无遗。《雪国》中对空寂的追求和全文带有的概叹、惨恻、凄切与寂寥等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在阅读《雪国》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物哀”精神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美的真谛,同时也体会到日本传统文学特有的震撼美。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川端康成;文学;《雪国》
  川端康成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雪国》是其第一部中篇小说,同时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从1934年12月动笔创作到1948年12月,为期十四年完成定稿。川端先生在这部小说中花了最长的时间,费了很大的精力,相信这就算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雪国》这部作品的核心就是对美的追求,引用他本人的话就是“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在这部文学作品中,川端康成运用了西方的叙事技巧来描绘东方古典美,能够敏锐地、独到地表达出当时日本人的内心世界。本文将分析《雪国》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从而探究川端康成文学的美意识。
  一、从虚幻景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对于虚幻景色,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文章中描写银河的篇幅。大家可以会疑问,银河本来就是实物,为什么说它是虚幻的?在《雪国》中有这样的描绘:“浩瀚无垠的银河垂在眼前,它似乎要用其光溜溜的身体搂抱夜色朦胧的大地……星辰缀满了银河,透彻明亮,耀光点点,就连一点点光亮的云彩,也极像一粒粒银砂,一目了然。”、“银河宛如一条大大的光带,让人觉得似乎浸泡其中一样,这时,岛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往上飞翔,飘飘忽忽,那感觉就像是屹立在天涯海角上。尽管是一种凛冽的寂寥,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魅惑感”,此时此刻,依托之情表露无遗,岛村已经完全把自己沉溺在银河的美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川端先生将银河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使得银河拥有了一种妩媚的感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加入了原来只属于欣赏女子时所产生的感觉,彰显出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飘渺、无所依靠从而转变为依托虚无的情感。
  特别是在描写火场这一章节的时候,“黑烟涌上银河,但是此时,银河却忽然倾泻而下。在屋顶外所喷射出来的水柱,摇摇晃晃,化成了朦胧的水烟,映衬着光亮的银河”,这一场面的描写,使得读者感觉叶子的突然死亡并没有阻挡了岛村的孤独,而岛村也一直沉溺在银河当中。银河这一自然景物,在川端先生的笔下,不仅突出了自然之美,更为重要的是从侧面反衬出主人公看似多情,实质上拥有者孤独空虚无人能懂的内心世界。
  在川端先生的笔下,实物就好比一块精心打磨的镜子能够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呈现出虚幻美。但镜子非常脆弱,一个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
  二、从夜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在雪国的时候,岛村感悟到的是:“山沟特别容易天黑,黄昏的时候早已冷瑟瑟。夜色朦胧,在夕阳余晖映照下被皑皑白雪包围的远方群山,正慢慢逼近”,川端先生用短短的几句的描绘,便使得一幅冬夜图景呈现于读者眼前,不过再仔细品味一下,这景象透露着丝丝的不安。
  当岛村离开雪国的时候,风景好像刹那间发生变化,“循着河流行驶,一会辽阔的原野渐渐露出来,山峰似乎经过人的精心雕琢,呈现出一道柔和的斜线……尽管月色逐渐淡去,但风韵无穷,使得人丝毫感受不到冬夜的寒峭”,风景变得温和而柔美,在雪国的时候那份隐隐约约的不安好像忽然间消失。
  同为夜色,仅仅转换了场景就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川端先生并非简简单单地描绘夜色,而是通过与众不同的描绘来展现其文学的美意识,让读者体会其忧虑的文学色彩。
  三、从昆虫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看到飞蛾,想必大家脑海中立刻会浮现“飞蛾扑火”这一成语,飞蛾为了追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梦想,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够追求绚烂的美丽就足以。但在《雪国》这一作品中,川端先生并没有沿袭这一特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特点上,下面,请允许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
  例1,“随着秋天的到来,每天都有昆虫的躺在他家里的席子上。硬翅的昆虫,翻过身来就永远不能飞起来。至于蜜蜂这类的昆虫还能挣扎一会,再倒下最后结果还是一样。……有些飞蛾,看上去仿佛贴在纱窗上,实际上它们早已死去。像枯叶一般从墙壁上剥落下来。”
  这一篇章,川端康成避开了对生机勃勃的昆虫描写的惯例,将笔墨转化成死亡的描写上,在川端康成的眼中,昆虫们的死亡并不凄怆,而是另一种美的境界。
  例2,“夏天防虫用的窗纱仍然挂在窗户上,走近一看,还有一只飞蛾,仿佛粘在纱窗上,一动也不动,静静地贴在那里,不时伸出它鹅绒般的黄色的触角,透明浅绿色的翅膀轻轻落在窗纱上,那一抹淡绿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难免让人觉得这是一只死去的飞蛾。”
  读到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悲哀感慨。仅仅是一只停留在纱窗上的淡绿色飞蛾,却被川端康渲染为一种绝望的美丽、一种死亡的色彩,这样一种在生中包含死的可能的文学表达,比起直白描绘死亡更能颤动人心。
  漫天星辰的银河是主人公孤寂的心情的皈依,镜中美人虽然妩媚终究敌不过死亡,世界万物都是由存在到消亡——体现了文学的毁灭虚幻之美;从不同的夜色中渗透出不安,但不安在夜色中透露出别样的柔美寂静的感受——体现了文学的隐忧美;昆虫终究也是躲不过自然的必然规律,终究会走向死亡,其实这一归途是昆虫脱离今生躯壳走向来世的途径,所以这些看似悲哀的死亡躯壳实质上是美丽的征途——体现了文学的死亡之美。
  在《雪国》这一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透彻、洁净的”美意识,川端康成在寻觅别样美丽——一种孤独、毁灭、绝望、死亡之美。
  为什么川端康成会有如此独特的描写,为什么有这样的美意识?其实在川端先生幼年时期,父母双亡,所以,他只能与祖父母一起居住,但几年后,祖母去世,他只能与祖父相依为命,但在他15岁的时候,祖父也与世长辞,川端先生自此独立生活。在与祖父最后相处的时间中,他用一种透彻与凛冽的角度,创作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奠基石。川端康成过早地经历亲人的死亡,这些都造成他自卑、伤感、孤僻的性格,并且这些性格深深影响了川端康成的创作手法与文学风格。
  《雪国》这一作品中,虽然描写的是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却不是妖娆。银河本是主人公的依托后来却变成倾溃,从没有希望的恋情中退出反而是另一端美丽恋情的开始,不过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从中体现出毁灭之美;夜色由不安转化成平静,因为场景的变化使得夜色更加具有神秘感,读者从中能够感悟出隐忧美;绝望的绿飞蛾,害怕被黑暗吞噬的蜻蜓,还有已经死去的或者是不断挣扎的昆虫,都从不同角度将死亡与绝望之美表露无遗。
  四、结题
  纵观全文,能够看出《雪国》这一作品始终贯穿着文学的美意识,正式由于这种特殊的审美观念,才能够深刻表现出川端康成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学美意识让川端康成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雪国》自然景物中渗透出的美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3):51.
  [2]曹秀萍.试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唯美意识[J].襄樊学院学报,2011(12):54-56.
  [3]周阅.色彩的世界——从川端康成的《雪国》到吉本芭娜娜的《哀伤的预感》[J].国外文学,2007(03):113-119.
  [4]蔡亮.花的美是一朵生命的绽放——“物哀”、“物感”、“物我一如”的川端文学自然美审视[J].名作欣赏,2008(23):141-144.
  [5]江亦舟.从《雪国》中的“红”、“黑”、“白”看现实与非现实的共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6]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上世纪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书《老人与海》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成功塑造了一位深受重压却保持优雅风度的老人形象。纵观整个书,我们都会被一种优雅的性格所慑服,这种性格就是面对重压时表现出的坦然、潇洒,永不言败
期刊
【摘 要】《飘》是一部女人写女人的书,斯嘉丽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其书中极力塑造的女强人形象。以往的评论者习惯于对此书作阶级分析,在此,笔者试着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斯嘉丽的性格特征及其命运处境。  【关键词】《飘》;斯嘉丽;女性意识  【Abstract】In the whole book, women’s social status is far higher than male. Scarl
期刊
【摘 要】嵇康的四言诗是对《诗经》的承继与开拓,蕴藏着深刻的老庄哲学。水作为《诗经》和老庄思想中中包孕丰富的意象代表,在嵇康的四言诗中也有着相应的表达。诗人笔下的水成为了直接的审美对象,在诗人的生活中承载了不可代替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嵇康;四言诗;水意象  嵇康四言诗对水意象的内涵涉及并引申了以下五类:  一、水的承载意象  河流湖泊是常见的生活景观,泛舟垂钓、欣赏风物是古代名士独处思索、交
期刊
【摘 要】作为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鲜明的写作风格为我们创作出了《黄金时代》。小说通过王二、陈清扬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抗争,批判了“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并对此进行了反思,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黄金时代》;文革;性  《黄金时代》是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主要以倒叙的方式述说了一段荒谬和专制的岁月: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在知青“上山下乡”这样的一个特
期刊
【摘 要】酒是黄庭坚世俗及精神生活的重要主题,他从酒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也常借酒抒发生活体验及人生哲思。酒是黄庭坚诗中的重要意象,黄庭坚有深刻的酒情结。  【关键词】黄庭坚;酒;诗  韩少功说:“文学史总是散发着男人的醺醺酒气。”所谓无酒不成诗,无论是“唯酒是务”的刘伶,“寄酒为迹”的陶渊明,还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都以酒述怀,在酒中寻找人生的理想境界。宋代诗人黄庭坚也不例外。黄庭坚提到“酒”的诗
期刊
【摘 要】《西厢记》有南、北之分。《北西厢》是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而《南西厢》,则是采用南戏或传奇的形式、用南曲演唱的《西厢记》。从两者在戏曲史上的影响与地位来看,《北西厢》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学上,《南西厢》的影响主要是在舞台上。本文将以崔、李《南西厢》改本为例,对《南西厢》与《北西厢》进行比较,并分析《南西厢》与《北西厢》形成的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以及特点。  【关键词】《南西厢》;《北西
期刊
【摘 要】被后世称为“诗国大鹏’的诗仙李白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大鹏鸟的意象。大鹏鸟是自由与豪放不羁的象征,这与李白热爱自由,豪情万丈的性格相符,同时,它也象征着李白豪放不羁,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寄托了李白的政治理想和入世精神。  【关键词】李白;诗歌;大鹏意象;政治理想;入世精神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被称为“朝阳产业”,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要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以精品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以知名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品位,以产业集群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以创新思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手段,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它涵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
期刊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美国梦”、“迷惘的一代”这些词语被提出,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来阐述“美国梦”的内涵。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  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论坛中活跃着很多具有杰出才能的作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马克·吐温、豪威尔和詹姆斯,长篇小说的代表杰克·伦敦,代表黑人文学的拉斐尔·埃里森
期刊
【摘 要】《洛丽塔》是美籍俄裔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情人》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代表作,这两本书都在它们各自的时代掀起过一番热潮,并且都是20世纪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拟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这两部著作中的乱伦母题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同属于情爱型乱伦下各自显现的区别特征,并最后揭示乱伦背后显现的人性之光。  【关键词】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弗拉迪米尔·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