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南海逻辑”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出外界所料,菲律宾与中国的南海争端还是成了新加坡第12届“香格里拉对话”的焦点和“看点”之一。6月2日,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被安排在同一个小组。不过,预测中“唇枪舌剑”的交锋场面并没有出现,双方都表现得十分礼貌、克制。
  很难想象,“为保卫领土将与中国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话会出自在新加坡彬彬有礼的加斯明先生之口,能将“放狠话”的加斯明和在新加坡表现得体的加斯明联系起来的,只有菲律宾的“南海逻辑”,那就是:不择手段地蚕食中国的南沙岛礁。
  这一回,出现在世界媒体之前的是一个叫“仁爱礁”的地方。5月21日,就在加斯明放狠话的前两天,菲外交部发言人率先高调对在仁爱礁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船和军舰提出“抗议”,而这其实等于是主动把菲方5月初以来在仁爱礁偷偷摸摸搞的那点“小动作”给抖了出来。今年5月9日,菲律宾首先出动三艘军舰驶向仁爱礁,但运的不是兵,而是大量礁盘建筑材料,这扯出了14年前菲方做的一件不光彩的事。
  1999年5月9日,菲律宾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轰炸后的第二天,用一艘旧军舰以“搁浅”为借口,在中国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尽管此后中方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拖走旧军舰,然而菲律宾却一“搁浅”就搁了14年,舰上士兵轮流驻守。经过14年的海风海水侵蚀,“坐滩”的旧军舰快“坐”不住了,逐渐下沉。于是就有了今年5月9日菲军偷偷带着建材去“运补”的一幕。这些建材是菲海军工兵试图维修旧军舰并企图在仁爱礁上搭建临时建筑用的。
  事实上,从一个与南沙群岛根本扯不上边的国家,到今天不算仁爱礁还占领了南沙八个岛礁,数量仅次于越南居第二位,菲律宾可谓“空手套白狼”,其“南海逻辑”一语贯之:偷偷摸摸地侵吞,通过耍赖巩固“成果”。仅从菲方将部分南沙群岛称为“卡拉延”(菲语意为“无主地”),便可看出其侵占领土的逻辑之荒唐!
  1956年5月,所谓“菲律宾海事学会会长”托马斯·克洛马组织了一个“远征队”到南沙群岛去“探险”,据说很快就“发现”了他们认为是“无主之地”的“卡拉延群岛”,其中就包括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这些南沙较大岛屿。他还在南沙建立起“卡拉延国”,“建都”在中业岛,自己则当上了“首脑”。而这种凭空的“发现”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就像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邵循正曾指出的,甚至在菲律宾被发现之前,南沙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东汉杨孚《异物志》一书中留下了“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涨海”正是当时人们对南海的称呼,而“崎头”是中国古代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
  不过,这一无赖行径还是让菲律宾找到了一点对南沙所谓的“主权依据”。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菲律宾一口气占领了南沙八个岛礁,包括南沙第二大岛中业岛,所谓的“卡拉延市”又建立起来,驻地就是当年“卡拉延国首都”中业岛。
  菲律宾与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将南沙面积较大、条件较好的岛礁沙洲瓜分完毕,南沙倒是消停了一阵。而菲律宾已经将南沙东部视为其“领土”了,尤其是在礼乐滩发现了丰富的石油之后。1995年和1998年,中国在南沙美济礁修建渔业设施的正常活动受到菲方的无理阻挠、干扰,不过在这场斗争中,菲律宾并没有捞着什么便宜,于是就有了1999年菲旧军舰在仁爱礁“搁浅”事件。事实上,只要看一看地图就明白,美济礁和仁爱礁都在礼乐滩的南方海域,相距很近,占住仁爱礁,不光可以“守卫”礼乐滩,也可以“监视”美济礁。
  菲律宾向来善于制造“受欺负的弱者”形象,利用区外大国和多边外交场合 “鸣冤叫屈”,此次主动炒热“仁爱礁事件”,恰恰是在“香格里拉对话”前十天,时机拿捏得分毫不差。可惜的是,时代不同了,在中国加大维护海洋权益力度的今天,菲律宾无论是进一步升级对仁爱礁的事实占领,或是利用多边外交场合搞点小动作,都不会有什么效果。
  5月30日,出现在仁爱礁附近的中国海监船和军舰让菲律宾副总统比奈再次放出狠话——“如果有需要,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对此,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只是淡然回应:“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海军舰艇在管辖海域进行巡逻是完全正当的。”
其他文献
埃及媒体4月上旬披露,埃及法院近期将开庭审判“基地”组织最高领导人艾曼·扎瓦赫里的弟弟穆罕默德·扎瓦赫里以及其他67人,因为这些人“企图在埃及组建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恐怖组织,并策划、发动针对政府目标、军警的恐怖袭击,破坏埃及的稳定”。其中的50人已经在押,其他人则在逃。分析人士认为,埃及此举是一石二鸟,一方面向国际社会显示埃及的反恐决心,另一方面,由于穆罕默德·扎瓦赫里是埃及极端保守主义的萨拉
记者: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有五年时间,华尔街又呈现出昔日的繁荣景象,2013年以来华尔街陆续曝出各种“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 ”丑闻,难道华尔街没有从五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吗?  周世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当时欧美都忙于“救火”,还没有来得及对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巨头进行清算或处罚。华尔街的贪婪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只要时间和条件容许,他们贪婪的本性又会充分
作为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首次正式会晤,“张王会”(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的会面)甫一上演,便受到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不但白宫、国务院等官方机构同步发声,高调表态,就是《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媒体也给予了罕见的持续跟踪报道,而《纽约时报》2月11日更是以“张王会”为其网站首页头条新闻,有意重点宣传。美国究竟是如何看待“张王会”的?  盛赞“张王会”具有“重大历史
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龙  【法】《观点》2015年2月5日  2014年8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公布了新政府成员名单。其中最出乎预料的是任命银行家、奥朗德的前顾问马克龙为经济部长。这一任命被看做新政府转向“社会自由主义”的重要信号。年仅36岁的马克龙是自德斯坦以来最年轻的经济部长,曾任奥朗德的办公厅副主任和经济事务顾问,此前曾帮奥朗德策划“责任公约”,却始终身居幕后、行事低调不被公众熟知。但他经常和
今年5月,印度绿色和平组织的人员在进入新德里的时候遭到印度内政部监控人员的盘查扣押,因为印度政府怀疑该非政府组织来到新德里的目的是发动示威,抗议印度政府在电厂建设、核能使用、煤炭等领域的发展计划。政府怀疑这些打着环保旗号的活动背后可能有某些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势力在操纵,旨在阻碍印度的经济发展。内政部同时还对包括美国福特基金会在内的一些重要的外国非政府组织在印度的活动提出监控要求,命令这些机构在印度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世界知识出版社成立80周年。我谨代表外交部,向世界知识出版社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不同时期为世知社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世知社成长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世界知识》杂志诞生于1934年。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救亡运动兴起,知识界追求光明的意识空前觉醒,进步思潮急速奔流。《世界知识》杂志正是在
近日,美日关系迎来了一个“历史性节点”。4月26日~5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美国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访问。期间,先是4月27日两国外长和防长“2 2”会议公布了新的“美日防卫合作指针”,接着安倍于29日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这在日本首相中尚属首次。美日同盟的协调度和密切度被提升到空前水平,两国似乎进入了一个更加如胶似漆的蜜月期。  但是,如果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大背景来看
【德】《明镜》2016年7月  7月,德国接连发生暴力袭击事件,其中多起与恐怖组织及难民存在关联。总理默克尔的支持率亦深受影响,民调显示,6月初59%的民众对默克尔的执政成绩表示满意,而8月则迅速下滑12个百分点。  8月11日,德国内政部公布了一份颇具争议的反恐草案《柏林宣言》,强调增加警察和监控人员的数量、加速遣返外籍罪犯、有条件废止双重国籍公民的德国国籍、使用识别软件监控公共场所、禁止穆斯林
安倍2012年底二次上台执政以来的近四年时间里,中日关系始终没能稳下来、好起来。有评论认为安倍上台以来,每年的中日关系是“前紧后松”,应该说未必如此。如果说有什么规律性现象可言,那就是在中日关系处于复杂磨合期和过渡期的大背景下,两国关系时有紧张震荡,但这种不正常到了一定程度后,双方会踩刹车,双方也会想办法将之晾一晾、缓一缓。以此视角来看,从安倍上台起,中日关系经历了恶化僵持与缓和改善的两个回合。前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中旬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他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丰硕成果,是中美双方把新型大国关系从概念变成行动的重大进展。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国务卿克里提出,中美两国要在应对共同挑战中加强务实合作,并在具有不同利益的领域建设性地管控分歧。这一说法本身也是建设性的。在当今的两国关系中最突出的分歧,是两国在西太平洋的竞争。管控好这个分歧对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