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真正实现客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要求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作用,变革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对学习者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等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作为扮演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角色的教师必将无法回避地面临着对其原有角色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下过定义。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将其表述为: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以促进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特征:
1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 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 甚至多学科 ) 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多个任务把相关的各个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整合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着重点是“整合”这个概念,整合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与需求,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作为呈现和传递知识的工具, 而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激励情感和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则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起着关键因素的是教师的素质,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认清自身角色的转变,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已成为当下教师素质研究的新课题。
1、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制作者,加工者和处理者。由于传统的那种单向的师生关系已由教师———传播媒介———学生这种三角关系所取代,教师已不再以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呈现者出现,也就是说教学工作中,已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必须以教育技术的系统观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去分析学生学习特征、制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式、准备教学材料以完成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首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他所需要的教学软件,更重要的是,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他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加工、组织,用于学生的学习。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 信息化社会中,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 使得学生可以轻易地从因特网、电子图书馆和卫星电视上接触到大量学习资源,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传播信息的主体角色中退出,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和理解。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辅导者,而且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即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的伙伴型学习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概念,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下过定义。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将其表述为: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以促进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特征:
1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 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 甚至多学科 ) 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多个任务把相关的各个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整合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着重点是“整合”这个概念,整合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具体目标与需求,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作为呈现和传递知识的工具, 而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激励情感和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则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起着关键因素的是教师的素质,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认清自身角色的转变,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已成为当下教师素质研究的新课题。
1、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学信息的制作者,加工者和处理者。由于传统的那种单向的师生关系已由教师———传播媒介———学生这种三角关系所取代,教师已不再以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呈现者出现,也就是说教学工作中,已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必须以教育技术的系统观念和教学设计思想去分析学生学习特征、制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式、准备教学材料以完成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首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他所需要的教学软件,更重要的是,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他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加工、组织,用于学生的学习。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 信息化社会中,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 使得学生可以轻易地从因特网、电子图书馆和卫星电视上接触到大量学习资源,这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从传播信息的主体角色中退出,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和理解。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辅导者,而且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即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的伙伴型学习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