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Wif-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β连环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以及与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增生性息肉52例、广基锯齿状腺瘤41例、传统锯齿状腺瘤23例,并取结直肠癌24例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进行β连环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从上述各组中分别抽取增生性息肉29例、广基锯齿状腺瘤29例、传统锯齿状腺瘤19例、结直肠癌14例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6例进行SYBR Green PCR,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β连环蛋白异常阳性率在正常结直肠黏膜、增生性息肉、广基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中分别为12.5% (3/24)、59.6% (31/52)、63.4%(26/41)、73.9%(17/23)及100.0%(24/24),同时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在以上各组中分别为2/16、10/29(34.5%)、16/29(55.2%)、15/19及13/14(P <0.05);传统锯齿状腺瘤中Wif-1基因甲基化与β连环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536,P<0.05).结论 β连环蛋白异常阳性率及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比例在锯齿状病变中明显升高,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引起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的机制之一,二者通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能参与锯齿状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升高趋势,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我国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中的主要疾病之一,这给一线诊断的病理医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甲状腺肿瘤在诊断中的形态特点,注意病理诊断中的一些问题,对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医疗差错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期刊
目的 探讨ERG及SPINK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穿刺标本11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RG及SPINK1蛋白在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18例前列腺癌活检标本中11例ERG蛋白表达阳性(11/118,9.3%),SPINK1蛋白在13例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中表
发生于肝脏的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罕见,仅占PEComa发病率的8%[1].PEComa是由成熟脂肪、血管及特异性表达HMB45的平滑肌样细胞构成的间叶性肿瘤,构成比例的不同可引起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从而造成诊断的困难.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间经病理确诊的原发肝脏PEComa 10例并进行电话随访。
期刊
目的 检测肺腺癌患者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200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的53例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石蜡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ALK基因重排状态.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结果 ALK基因重排在肺腺癌中的发生率为11.3% (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侯健存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月22日在北京普仁医院病逝,享年91岁.侯健存教授,安徽省怀远县人,1923年6月16日出生。
期刊
1939年,Steiner[1]报道了1例罕见的,由子宫转移至肺且呈良性组织学表现的平滑肌瘤,并命名为“转移性纤维平滑肌瘤(metastasizing fibroleiomyoma)”.此后不断有类似的病例报道,学者们将其命名改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BML多发生在患子宫平滑肌瘤的妇女,合并远离子宫部位的转移,其中以肺多见[
期刊
患者男,49岁.201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髂部疼痛,下蹲及劳累时明显,休息后缓解,近1个月来症状持续加重,以夜间为著,同时发现左髂部出现一包块.外院CT检查示:左髂骨肿瘤,可见骨质破坏.2013年5月17日,门诊以“左髂骨肿瘤”收入骨科.专科检查:左髂部隆起,轻触压痛,可触及10crn×8cm×7c.m大小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行左髂部肿瘤穿刺活检术并送病理检查.病理提示(左髂部)浆细胞瘤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病理学专委会承办,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病理主任联会、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中国医学促进会病理学专委会、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病理年会将于2014年11月14至16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患者男,61岁.因右腰部疼痛半年余,发现右下腹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个月,于2013年11月13日入院.入院体检:右下腹触及约10 cm×12 cm包块.既往有高血压症病史15年,糖尿病病史1年.全腹部增强CT示:右侧髂窝区可见不规则形肿块影(图1),最大层面为10 cm×12 cm,不均匀强化,病变大部分位于右侧腹膜后,与右侧输尿管中下段分界不清,回盲部受压向前移位.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诊
期刊
患者女,27岁.孕1产0,主诉“停经30+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1周”于2010年8月19日入院.患者早孕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及阴道出血病史.常规产前检查未见异常.1周前胎儿超声检查发现心脏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报告(图1):胎儿心脏室间隔中上部距离二尖瓣8 mm处可见团状串珠样大小不等回声团,范围至心尖,其内回声不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