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能不加思索地描繪出「國際政治隊形」——美國站在老大的位置,一呼百應地對身後小弟吆五喝六;緊緊圍繞在其身旁的,就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歐美價值共同體」,在核心以外「跑龍套」的就是日本、韓國等「亞洲小弟」;再周邊的就是越南、菲律賓、台灣這樣的「小嘍啰」。這個「政治隊形」自二戰以後,一直都這樣「有序」地維持著、運行著。
可是,英國近來的一次「失常」舉動,立刻打亂了這個「政治隊形」——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3月12日無視美國壓力和英國本土外交人士勸告,宣佈英國將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此舉不僅讓英國在歐洲和華盛頓的盟友面前均大跌眼鏡,也讓美國這個大佬一時不知所措。更有趣的是,為了不讓英國「搶頭香」,盧森堡「立刻鳴槍起跑」,比英國提早一天,於3月11日向中國提交了書面確認函,但他要求中方在兩週內保守秘密,以防他的加入申請無法獲得成功。瑞士也於3月13日宣佈申請加入,法國、德國、意大利均在「不甘心英國舉動的情況下」,於3月16日申請加入,奧地利一週後申請加入……美國的多個盟友決定申請加入亞投行,改變的不僅僅是原先既定的「國際政治隊形」,更主要的是,身為「國際政治隊形」的主宰者,美國在眼睜睜看到「隊形」被英國搞亂且又帶動發生「隊形變化」的情況下,竟然拿不出「危機處理」的好辦法。
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當被媒體問及英國為什麼決定與美國等國分道揚鑣的原因時,英國的幾名外交官和官員一致答道:「我們加入的話又有什麼可損失的呢?」奧斯本表示:「在亞投行的成立階段就加入該行,會為英國和亞洲創造共同投資和增長的舉世無雙的機遇。」
奧斯本的決定反映出倫敦方面渴望積極發展英中商業關係的態度——即便付出惹惱華盛頓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因為英國看到的不僅僅是商業利益,更多的是英國未來的機會。以前「跟著美國混」時,除了能聽到「價值共同體」的好聽話外,再就是「美國人的指使」。如今「改換門庭」,除了熱衷於將倫敦金融城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外,也想嘗試按照中國提倡的「互惠多贏」原則,改變過去「只有聽從美國站隊」的國際政治準則。
對於數十年來一直是西方政策主心骨的美英「特殊關係」,英國基於自身利益改變「國際政治隊形」的舉動,的確讓美國不開心。正如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所稱的,在中國設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爭風頭的機構、並吸引美國長期盟友的支持之際,美國的「國際可信度和影響力」正受到威脅。在美國人看來,這種威脅的核心,是誰將書寫21世紀全球經濟規則?
可是,英國近來的一次「失常」舉動,立刻打亂了這個「政治隊形」——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3月12日無視美國壓力和英國本土外交人士勸告,宣佈英國將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此舉不僅讓英國在歐洲和華盛頓的盟友面前均大跌眼鏡,也讓美國這個大佬一時不知所措。更有趣的是,為了不讓英國「搶頭香」,盧森堡「立刻鳴槍起跑」,比英國提早一天,於3月11日向中國提交了書面確認函,但他要求中方在兩週內保守秘密,以防他的加入申請無法獲得成功。瑞士也於3月13日宣佈申請加入,法國、德國、意大利均在「不甘心英國舉動的情況下」,於3月16日申請加入,奧地利一週後申請加入……美國的多個盟友決定申請加入亞投行,改變的不僅僅是原先既定的「國際政治隊形」,更主要的是,身為「國際政治隊形」的主宰者,美國在眼睜睜看到「隊形」被英國搞亂且又帶動發生「隊形變化」的情況下,竟然拿不出「危機處理」的好辦法。
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當被媒體問及英國為什麼決定與美國等國分道揚鑣的原因時,英國的幾名外交官和官員一致答道:「我們加入的話又有什麼可損失的呢?」奧斯本表示:「在亞投行的成立階段就加入該行,會為英國和亞洲創造共同投資和增長的舉世無雙的機遇。」
奧斯本的決定反映出倫敦方面渴望積極發展英中商業關係的態度——即便付出惹惱華盛頓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因為英國看到的不僅僅是商業利益,更多的是英國未來的機會。以前「跟著美國混」時,除了能聽到「價值共同體」的好聽話外,再就是「美國人的指使」。如今「改換門庭」,除了熱衷於將倫敦金融城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外,也想嘗試按照中國提倡的「互惠多贏」原則,改變過去「只有聽從美國站隊」的國際政治準則。
對於數十年來一直是西方政策主心骨的美英「特殊關係」,英國基於自身利益改變「國際政治隊形」的舉動,的確讓美國不開心。正如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所稱的,在中國設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爭風頭的機構、並吸引美國長期盟友的支持之際,美國的「國際可信度和影響力」正受到威脅。在美國人看來,這種威脅的核心,是誰將書寫21世紀全球經濟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