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审美心理培育之我见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审美心理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审美心理 培育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美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语文阅读中掌握审美的规律,发现美、感知美,极为重要,因此研究和运用审美心理活动特点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十分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迈出审美活动的第一步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这方面,曾做过一些探索实践,并积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排除字词障碍
  读准字音,懂得字义,鼓励学生自己发现不足,然后借助词典或注释来弥补,再通过老师的检查、指导来验证或落实。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把握正确的节奏、语速、重音、情感基调,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正确表达作品所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充分得到发挥,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愉悦,让读的过程成为享受的过程,让读文学作品的审美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二、注重文化积淀
  在审美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是基础,离开了对文本的基本理解,审美就失去了依托。审美阅读是对文本的高层次领悟和鉴赏,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是无法进入到这种境界中去的。阅读时,当读者丰富的文化积累、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无意中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的时候,当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得到充分调动的时候,一句话,当读者的审美心理被激活的时候,这时的阅读便是审美的阅读了。
  三、创设阅读情境
  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是学生获得美感的前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充满着感情。那么,如何调动审美主体的感情,使之移情,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呢?笔者认为,要重视酝酿情绪,创设情境,才能迅速将学生引入审美的境界,达到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音乐移情
  直接运用音乐来创设课堂情境,可为学生准确地理解作品内容提供帮助,也为学生发现和感悟文本所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服务,还能为丰富和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创造条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与之情调相适应的音乐制造气氛,渲染情境,让学生感知教材。如教《虞美人》时,可以以萨克斯演奏的伤感拉开教学序幕,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如诉如泣的凝重氛围中,再带领学生赏析词曲中南唐后主李煜所表达的愁绪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发学生掌握词人在结句中那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愁思的真实内涵,而仅仅展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外部形态,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平日里自己的愁绪虽然与作者不同,但也有某一方面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触,从而达到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李煜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得以千古传诵的魅力所在,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效果。
  (二)实物演示
  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可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在两束人造白花中,让一束含石灰水,一束含稀硫酸,再往人造白花上喷酚酞溶液,然后请大家观察。学生会惊讶地发现,一束白花变成红花,一束白花变成蓝花。于是,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这时,老师抓住契机发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如果认真读读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会明白其中奥秘”。这种直观的感受和体会,拓宽了学生的审美感知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引导审美品读
  品读是一个“含英咀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态会进入到与文本心心相印的审美状态之中,其性情会得到陶冶,其情感会得到净化,其精神会得到提升。学生在玩索文本的时刻,思维会处于极为活跃的状态,他们会为自己所获得的审美愉悦而兴奋不已,其阅读审美心理便自然地得到提升。
  五、鼓励审美表达
  审美表达是培育学生阅读审美心理的重要方式。在阅读中,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不应该是“无声”的。当美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当学生的审美心理被文本激活以后,他们就需要用美的表达来享受和深化文本。而在表达中,学生的阅读审美心理会得到进一步培育。这是因为,处于审美阅读状态中的人,其阅读心理会伴随着审美表达进入到极为活跃和兴奋的状态,而这对良好的审美阅读心理的培育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六、倡导审美创新
  审美阅读中的创新是阅读的最高层次。马斯洛认为:在人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高峰体验”情感。在高峰体验中,人处于最激荡、最兴奋的时刻,也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和无比销魂的感觉。在阅读中,当审美心理达到一种极度愉悦的状态时,创新也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阅读中的审美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形象的再创造”。审美阅读创新要求读者对自己的阅读对象作情感的体验和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精鹜八级,心游万仞”的精神境界,从而创造性地提出自己对文本的见解。
  阅读审美心理培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上所侃,挂一漏万,仅作抛砖引玉之举。
其他文献
介绍了当前我国氨纶纤维良好的市场盛况,深入阐述了我国氨纶价格扶摇直上的主要原因。对氨纶的性能、种类及应用作了简介,指出了氨纶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两点发展建议。
2010年9月5日至17日,参加了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的第21期正厅局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培训班。通过学习及体验,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井冈山
采用方竹笋和苹果为原料研制复合果汁,先研究出苹果饮料的最佳方案,复合饮料最佳配比为苹果汁:方竹笋汁:水=10:2:5,白砂糖添加量为6g,柠檬酸添加量为0.3g,结果表明复合饮料酸甜可口,气味
笔者认为,基于美术教学对审美、创新的重要意义,美术教学改革不应绕过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本文拟就此方面,从课堂创新、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等角度做些浅薄的分析,以期能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