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我国教育事业也更上一层楼。对于各科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为科学的课程标准。在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有效的拓展延伸教学成为刺激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好方法。语文拓展性教学改变了旧式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其通过对教学活动的拓展延伸,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拓展性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推进,应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拓展性教学横空出世。那到底何谓拓展的呢?所谓拓展,其实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教学中典范性的资源为拓展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判断教学的拓展点,通过收集与拓展点有关的各种资料信息,重构教学情景,从而进行延伸与超越。其意在于,立足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诸多理论的提出,更需要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学。基于这种新概念,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众多语文老师以及教育研究学者对语文教学中的拓展性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如:赵贵荣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索一文中指出有效实施“拓展延伸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立足文本,找准切口,尊重主题,贴近生活,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挖掘资源,拓宽渠道。并且例举了一系列反面形式来批判了徒有其表的拓展延伸教学。张锦屏等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策略中指出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拓展,首先要立足课堂,在文本追寻中积累拓展;其次是超越文本,在文外探寻中努力拓展;最后是升华文本,在心灵追忆中有效拓展。提倡“新语文教育”的特级教师韩军,还提出了“举一反三”、“美读吟诵”等观点;提倡“绿色语文”的特级教师赵谦翔体处理“激情阅读”、“绿色写作”等观点。
实际上,语文的拓展性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其实早就被我国老一辈的教育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就提倡过一种文本拓展式的读书方法。其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此外,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谈到“要以作文的中心来组织教材,作文是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无论是老一辈教育家还是后起的一线教师,教育家,学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语文的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真正做到教师用教材来教,学生用教材来学。
二、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语文的拓展性教学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分工或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融合视、听、读、写、思甚至唱、跳、画、演,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另外语文的拓展性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提前组建好学习小组,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表演。这样,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使学生们多读了几遍文章,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皇帝,大臣等人物角色的理解。另外还促进了学生间相互帮助,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语文的拓展性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就可结合其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比两首词,来理解两首词完全相反的意境。再比如学习《爱莲说》时,还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的诗歌,以此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了解面,更有助于学生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一线实践教学中,将拓展延伸教学的概念运用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有一定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定位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它即以“文本”为中心点,拓展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源。以此,教材便成了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例子”,让学生们通过例子来了解例子里包含的更广,更深的东西。也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举一反三”。例如,在结束了《皇帝的新装》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续编”,赤身裸体的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皇上回宫后,要狠狠的惩罚那两个骗子,结果骗子们转身化为了仙人,指责这个国家的虚伪和自私自利,皇帝恍然大悟,后励精图治,使国家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这样既启发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又对故事的发展做了合乎情理的延续,不仅了解了文章,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尊重主题,贴近生活,笔者认为,其与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是一样的,在于通过教材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共鸣。初中语文教材中,无不收录的是大师的经典之作,大师作品的经典不仅在于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在于其对生活的感悟。例如,教师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可让学生们描绘一段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让学生们回味自己在冬天的见闻。置身于自己的记忆中。最后,所谓挖掘资源,拓宽渠道,俗语有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语文这门学科的诞生就源于生活,源于人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常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足社会或自然,开拓视野。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名家,研读经典,拓展学生们在课本之外的见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列举了大量的推荐书目,这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外首选,且其中许多著作的节选都收录在了语文课本中,比如学习了课文《智取生辰纲》,就可在课外阅读《水浒传》,学习了课文《杨修之死》,就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另外新课程标准上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都可推荐大家阅读。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感受到了文学带给自己的乐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又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文。通过拓展性教育教学,必将结合本地及学生实际,更多的带领学生走出课文,甚至走出课堂,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中了解更为广阔的语文之美。
三、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误区及注意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拓展性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以拓展性教学的概念为幌子,却缺失了拓展性教学的初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伤害了语文教学的内在。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语文教学的初心,使拓展性教学达到它原来的目的。
如今的语文课堂,课外资料的无度引入,使得语文教学正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语文被“泛化”、“异化”的现象仍触目惊心的存在着。大语文教学观提醒我们,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内,拓展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大批老师开始了拓展延伸教学的疯狂尝试,甚至于是大肆进攻。有甚者,某些地方甚至对于教学中有无拓展来评判教学创新。拓展性教学成了一种死概念,硬要求,却很少有人真正掌握其真谛。于是,一时间,拓展教学漫天飘,凡是有一点点关系的课外资源,都要被引入课堂,这反而压倒了课堂,使其不堪重负。例如,教师将查阅资料定位为一个课前预习的必要步骤,这使得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占用,反而没有心思去真正的亲近文本,另外这也使课堂成了一个所谓的“资源展览厅”,使课堂在不加节制的资源展示上度过。另外泛泛的资料游离于文本外,却未能与文本相呼应,课外资料大有凌驾于原文本之上,中心点由原文拓展到了课外资料,这使得教材的范本功能在无形中就被消解了,这样的拓展未免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没有将中心点放在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上,却出示了鲁迅大量的资料和作品,去讨论其个人的为人和写作风格,这就有些舍本逐末的嫌疑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之上,在对文本有所突破,有所拓展与超越。所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教材的例子来“举一反三”,通过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终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所有的拓展延伸都必须围绕文本,所有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拓展都是不着边际的,无效的。我们要始终牢记,文本才是教学之本,拓展延伸的首要重点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还原教材本来的价值取向。例如:在《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求大容量,教法新颖,课堂精彩,在没有好好梳理原文词句,理清原文内容的情况下,就急匆匆的进行拓展,比赛积累有关三峡的诗词,想象大坝建成后的景象,还有链接《三峡之秋》进行比较阅读,老师倒是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却云里雾里,学生在本课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本课的收获多少,可想而知。所以,不管如何拓展,原文是最重要的立足点。
语文拓展性教学还要注意要紧扣语文的特点,基本目标的定位应该是语文而非“泛语文”和“非语文”,如在“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的拓展活动中,教师将侧重点定位在“认识月球,研究月球,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爱科学的思想”上,这就严重偏离了“语文”这一基本目标。另外学习形式的操作也必须紧扣“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同时,要牢记“语文”这个姓氏,不能串联到其他政治,艺术等课上,仍然要以“语文”为出发点,无论是诗词朗诵,相声小品,故事传说等等形式,都需紧扣语文这个原始出发点。最后拓展性教学还要适情适度,拓展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生才会产生共鸣,才会真正的感兴趣,从而得到提高,另外拓展也须掌握度,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的本体,以免让拓展成了画蛇添足之笔。
新课程改革大步迈进,语文教师们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都在试图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性教学已经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合理科学的拓展延伸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并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但拓展性教学不应作为一种模式化的模板,生拉硬套,要切实的采用合理有效的策略来推进拓展性教学。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让拓展性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县三合中学。
一、语文拓展性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推进,应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拓展性教学横空出世。那到底何谓拓展的呢?所谓拓展,其实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教学中典范性的资源为拓展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判断教学的拓展点,通过收集与拓展点有关的各种资料信息,重构教学情景,从而进行延伸与超越。其意在于,立足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诸多理论的提出,更需要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学。基于这种新概念,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众多语文老师以及教育研究学者对语文教学中的拓展性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如:赵贵荣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索一文中指出有效实施“拓展延伸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立足文本,找准切口,尊重主题,贴近生活,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挖掘资源,拓宽渠道。并且例举了一系列反面形式来批判了徒有其表的拓展延伸教学。张锦屏等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拓展性教学策略中指出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拓展,首先要立足课堂,在文本追寻中积累拓展;其次是超越文本,在文外探寻中努力拓展;最后是升华文本,在心灵追忆中有效拓展。提倡“新语文教育”的特级教师韩军,还提出了“举一反三”、“美读吟诵”等观点;提倡“绿色语文”的特级教师赵谦翔体处理“激情阅读”、“绿色写作”等观点。
实际上,语文的拓展性教学理念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其实早就被我国老一辈的教育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就提倡过一种文本拓展式的读书方法。其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我以为最好以选文为中心,多方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在选文本身。”此外,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谈到“要以作文的中心来组织教材,作文是学生的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无论是老一辈教育家还是后起的一线教师,教育家,学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语文的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真正做到教师用教材来教,学生用教材来学。
二、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语文的拓展性教学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分工或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融合视、听、读、写、思甚至唱、跳、画、演,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乐,在玩乐中学习。另外语文的拓展性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以提前组建好学习小组,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表演。这样,通过表演的形式,不仅使学生们多读了几遍文章,还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皇帝,大臣等人物角色的理解。另外还促进了学生间相互帮助,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语文的拓展性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就可结合其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比两首词,来理解两首词完全相反的意境。再比如学习《爱莲说》时,还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的诗歌,以此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了解面,更有助于学生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一线实践教学中,将拓展延伸教学的概念运用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有一定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定位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它即以“文本”为中心点,拓展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源。以此,教材便成了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例子”,让学生们通过例子来了解例子里包含的更广,更深的东西。也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举一反三”。例如,在结束了《皇帝的新装》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续编”,赤身裸体的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什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皇上回宫后,要狠狠的惩罚那两个骗子,结果骗子们转身化为了仙人,指责这个国家的虚伪和自私自利,皇帝恍然大悟,后励精图治,使国家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这样既启发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又对故事的发展做了合乎情理的延续,不仅了解了文章,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尊重主题,贴近生活,笔者认为,其与关注体验,共鸣情感是一样的,在于通过教材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共鸣。初中语文教材中,无不收录的是大师的经典之作,大师作品的经典不仅在于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在于其对生活的感悟。例如,教师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可让学生们描绘一段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让学生们回味自己在冬天的见闻。置身于自己的记忆中。最后,所谓挖掘资源,拓宽渠道,俗语有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语文这门学科的诞生就源于生活,源于人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常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足社会或自然,开拓视野。另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名家,研读经典,拓展学生们在课本之外的见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列举了大量的推荐书目,这也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外首选,且其中许多著作的节选都收录在了语文课本中,比如学习了课文《智取生辰纲》,就可在课外阅读《水浒传》,学习了课文《杨修之死》,就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另外新课程标准上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都可推荐大家阅读。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感受到了文学带给自己的乐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又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文。通过拓展性教育教学,必将结合本地及学生实际,更多的带领学生走出课文,甚至走出课堂,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中了解更为广阔的语文之美。
三、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误区及注意点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拓展性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以拓展性教学的概念为幌子,却缺失了拓展性教学的初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伤害了语文教学的内在。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语文教学的初心,使拓展性教学达到它原来的目的。
如今的语文课堂,课外资料的无度引入,使得语文教学正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语文被“泛化”、“异化”的现象仍触目惊心的存在着。大语文教学观提醒我们,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内,拓展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大批老师开始了拓展延伸教学的疯狂尝试,甚至于是大肆进攻。有甚者,某些地方甚至对于教学中有无拓展来评判教学创新。拓展性教学成了一种死概念,硬要求,却很少有人真正掌握其真谛。于是,一时间,拓展教学漫天飘,凡是有一点点关系的课外资源,都要被引入课堂,这反而压倒了课堂,使其不堪重负。例如,教师将查阅资料定位为一个课前预习的必要步骤,这使得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占用,反而没有心思去真正的亲近文本,另外这也使课堂成了一个所谓的“资源展览厅”,使课堂在不加节制的资源展示上度过。另外泛泛的资料游离于文本外,却未能与文本相呼应,课外资料大有凌驾于原文本之上,中心点由原文拓展到了课外资料,这使得教材的范本功能在无形中就被消解了,这样的拓展未免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没有将中心点放在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上,却出示了鲁迅大量的资料和作品,去讨论其个人的为人和写作风格,这就有些舍本逐末的嫌疑了。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之上,在对文本有所突破,有所拓展与超越。所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教材的例子来“举一反三”,通过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终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所有的拓展延伸都必须围绕文本,所有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拓展都是不着边际的,无效的。我们要始终牢记,文本才是教学之本,拓展延伸的首要重点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还原教材本来的价值取向。例如:在《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在教学中,求大容量,教法新颖,课堂精彩,在没有好好梳理原文词句,理清原文内容的情况下,就急匆匆的进行拓展,比赛积累有关三峡的诗词,想象大坝建成后的景象,还有链接《三峡之秋》进行比较阅读,老师倒是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却云里雾里,学生在本课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本课的收获多少,可想而知。所以,不管如何拓展,原文是最重要的立足点。
语文拓展性教学还要注意要紧扣语文的特点,基本目标的定位应该是语文而非“泛语文”和“非语文”,如在“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的拓展活动中,教师将侧重点定位在“认识月球,研究月球,培养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爱科学的思想”上,这就严重偏离了“语文”这一基本目标。另外学习形式的操作也必须紧扣“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同时,要牢记“语文”这个姓氏,不能串联到其他政治,艺术等课上,仍然要以“语文”为出发点,无论是诗词朗诵,相声小品,故事传说等等形式,都需紧扣语文这个原始出发点。最后拓展性教学还要适情适度,拓展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生才会产生共鸣,才会真正的感兴趣,从而得到提高,另外拓展也须掌握度,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的本体,以免让拓展成了画蛇添足之笔。
新课程改革大步迈进,语文教师们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都在试图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性教学已经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合理科学的拓展延伸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并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但拓展性教学不应作为一种模式化的模板,生拉硬套,要切实的采用合理有效的策略来推进拓展性教学。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让拓展性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县三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