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衢州府志编纂概况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古代,浙江属于地方志大省,方志编纂时间早,数量多,质量也较优。而衢州是闽浙赣皖四省的交通要地,存留的府志县志也较多,学者对其的研究不少,因此对衢州府志的编纂概况进行整理。
  关键词:明清之际;衢州;地方志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35-02
  衢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越姑蔑地;战国,属楚;秦,属会稽郡;汉为会稽郡太末县地;三国吴,分属东阳郡;历季晋至隋皆因之;唐初属婺州;武德四年始,于信安县至衢州;垂拱二年,复置;天宝初曰信安郡;乾元初,复曰衢州属江南东道;五代属吴越国;宋曰衢州信安郡初属两浙路;后属浙江东路,元至元十三年改衢州路属江浙行省;明初改龙游府;明年曰衢州府,属浙江布政使司;清朝因之。[1]
  衢州是闽浙赣皖四省的交通要地,“三衢踞东浙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东南有事,在所必争”[2]。历来人文荟萃,经济发展,清朝时衢州府下辖五县,西安县,龙游县,江山县,常山县,开化县,地处金衢盆地,是浙江省的经济腹地之一。现西安县已废,置柯城区和衢江区。
  东汉初平三年(192年),从太末县析出置新安县,这便是衢州最早的建置。唐武德四年(621年),建衢州。这一地方各类志书编纂较多,记录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推演,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古代衢州志书编写概况
  在古代,浙江属于地方志大省,方志编纂时间早,数量多,质量也较优。清代地方志学家洪亮吉在《澄城县志》序中说:“一方之志,始于《越绝》。”明清之际,浙江纂修的地方志现存的有三百三十种,八千零十二卷,即能说明浙江修志历史的悠久。单单是衢州自宋朝以来修府、县志就有六十余次,其中府志编修十余次,宋代编修府志四次,明代六次,清代两次。[3]现在府志只存四部,即弘治《衢州府志》、嘉靖《衢州府志》、天启《衢州府志》、康熙《衢州府志》。
  明代是我国方志发展的一个兴盛期,在体例和编纂原则上的进步,既有政府推动,又有私家方志论著的推进,修志蔚然成风,镇志、海防志、水利志等专志也应运而生。浙江省纂修各类志书共六百三十七种,明朝提倡“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明朝自洪武年间至弘治年间多次下令纂修志书,弘治十一年(1498年),又下修志诏令,且再次颁布修志《凡例》。有明一代,浙江方志编纂品类齐全,志书分布广泛,府志是修志工作的中心,明代浙江共修府志六十五种,现存仅有二十九种。明代衢州有二十七种方志,现存三种。弘治《衢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编修的。它是衢州地区现存最早的一部志书,沈杰修,吾冔等纂,吾冔(1431-1504)字景端,号默斋,以乡举入太学,这部志书修于弘治十六年。弘治《衢州府志》完全遵照《大明一统志》义类,设十五卷。卷一志图、沿革、郡邑名、分野、形胜、风俗、疆域、城池,卷二山川,卷三户口、土产、贡赋,卷四公宇、学校、坛壝、书院,卷九、卷十、卷十一人物,卷十二烈女、仙释,卷十三诗,卷十四、卷十五文。这部府志程朱理学思想浓重,以儒家道德伦理为是非标准。无论是记载风俗、学校还是人物,都明显显露儒家的道德是非标准。
  嘉靖《衢志》杨准等修,赵镗等纂,这部志书修于嘉靖四十三年,刊本五册。古人修志重人文、轻经济,而嘉靖《衢州府志》一反惯例,特别重视经济类的记载,全书十六卷,食货纪就占了两卷,详记户口、物产、贡赋三方面情况,对于物产记述尤为详细。嘉靖志还专设灾异一卷,共记51条灾异,这是《衢州府志》所未有的。在编纂体例上也有所创新,“各卷前有序者,序其由也。后有断者,示劝戒意也”。
  天启《衢志》林应翔修,叶秉敬等纂。叶秉敬(1562-1627)字敬君,号寅阳,西安县(已废置,析入今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人,秉性好学,幼通经史,学问渊博,著述宏富,往年致仕归里,应知府林应翔邀请,主纂天启《衢州府志》。本志天启三年刊刻。志书十六卷,卷一舆地,卷二、三、四职官,卷五兵戎,卷六礼典,卷七建置,卷八国计,卷九、十、十一人物,卷十二、十三、十四艺文,卷十五翼教,卷十六政事。叶秉敬曾云:“郡志者何?一郡之史也”,他的基本观点是,地方志就是地方史,这在府志的篇章设置可见其志史思想。但是这部志书有明显的弊病,多复述旧事,记载新事少。
  康熙《衢州府志》杨廷望等纂修。康熙四十六年(1707)开始编修,四十八年完成,五十年刊本,十二册。原本已经已佚,现今的通行本是光绪八年(1882)重刊本。杨廷望字竸如,江苏人,康熙四十六年出任衢州知府。本志是杨廷望在任期内修纂完成的。全书四十卷,卷一分野,卷二疆理,卷三山川,卷四城池,卷五廨宇,卷六学宫、社学、贡院、书院……卷四十列女,共计六十余门类。康熙《衢州府志》尽管残缺严重,但是它却较之之前的府志,内容更加完善,篇幅最大,所辑存的史料最全面、丰富,本志主体部分是属于辑录体。纂者在客观辑录的基础上,常常以按语的形式标明自己的见识,当然这是有违地方志编纂的,“述而不作,叙而不论”。这部志书,在山川这一门类中,一山体的脉络记载,叙述有条不紊,让人读后便知道山川分布的大势,这种叙述方法摈弃了之前浙江地方志中山川门类里喜欢穿插诗词赋。康熙《衢州府志》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志首未设凡例。志首设置凡例,始于宋朝,盛行于明清,此前其他衢州府志也已经采取志首设凡例,而康熙《衢州府志》没有沿用
  二、这部志书的重刊本,将序言的作者篡改,把金玉衡序篡改为马遴撰
  明代浙江纂修地方志进入了兴盛时代,明朝初的百年之间,浙江所纂修的志书的数量不多,且因为战火等原因,明初的志书存留的少之又少,现存的明代浙江方志大部分为明朝中后期所编纂。明代的志书历来被认为质量不高,纪事不实。但是明朝的志书在其他方面还是取得了成就。志书种类齐全,体例完备,编写门类严格,这些优点都可以在明代现存的三部《衢州府志》中窥探一斑。
  到了清代,地方志编纂进入了鼎盛时期,浙江的方志也接连出现浩博的佳作,不论在体例还是内容上都已成熟。清代地方志编纂频繁,质量也较高。这一时期,衢州存留了康熙《衢州府志》、康熙《西安县志》、康熙《江山县志》、康熙《开化县志》、康熙《龙游县志》等多部县志。康熙时期是清代浙江编修志书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志书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吞剥旧方志的现象已经减少,重新收集资料、编排内容,体例渐趋合理化、多样化,加上清代考据学派的影响,当时的已然在浙江形成采集广博、内容详实、辩证清晰的修志风气。
  当然古代衢州的地方志不仅只限于以上四种府志,除了此之外,还保留了二十二中县志和多种山川志,如明代编纂的《烂柯山志》两卷,为后人研究衢州地区的历史发展保存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对于灾异、战争的研究,方志中保存的史料详实。
  参考文献:
  [1]许鸿磐 《方舆考证稿》,影印本.
  [2]杨廷望 康熙《衢州府志·光绪重刊·序》,影印本.
  [3]洪焕春 《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作者简介:许晨,男(1990—),汉族,浙江衢州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志整理。
其他文献
摘要: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的基本信息,是进行人力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依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作为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应该在管理工作上进行深一步的改革与创新,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情况。本文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简要阐述,分析目前工作的形势,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工作的改革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事
字符匹配是数据清洗中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中文名词简称的匹配问题,在分析现有中文匹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库中各属性关联度的匹配算法,通过对匹配名词
比较就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在比较中,我们应当按比较的标准进行,注意在不同事物中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在差异里发现类似之处,在类似里发现相同之处。因此比较法
短波天线调谐技术是实现天线和发射机之间阻抗匹配最有效的方法。论文介绍了Ⅱ型阻抗匹配网络结构并在Smith圆图上分析其调谐过程,在以匹配圆作为天线调谐判定标准的基础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