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让幼儿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园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建构“六小”科学探究体系,开发“四类”活动内容,提炼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策略,创新“多元”的科学活动评价。
关键词:探究体系;活动策略;小游戏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尽管教师们已经摒弃了“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但在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仍是注重“结果导向”的高结构活动。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缺乏童真。第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施路径缺乏童趣。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活动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导幼儿以探究的方式去感知、体现、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建构“六小”科学探究体系
根据科学、有趣、好玩、益智等特点,建构起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体系,让幼儿“爱动手”,在做做玩玩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操作,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幼儿“爱动脑”,在想想猜猜中萌发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乐观察”,在看看摸摸中增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好提问”,在听听说说中学习适当的表达方式、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见图1)
二、开发“四类”科学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幼儿园科学“六小”探究体系,科学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主要分为生物、气候、材质、工具等四类。
1.挖掘生物方面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而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逐渐建立对动植物的关爱之情,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2.收集气候方面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天气的多样性与多变性,并尝试了解刮风、下雨、下雪等日常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归纳材质方面的内容
能讓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感受这些材料相互作用时发生的变化,萌发幼儿的探究欲。
4.整理工具方面的内容
能让幼儿在玩、做、用的过程中,感知和探究各种工具的特性,经历愉快的操作体验,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提炼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策略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关注幼儿的发展,并围绕“六小”科学活动的探究体系,形成科学教育活动的六大策略。而每个活动策略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1.科学小活动的策略——提升素养
科学小活动是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它以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开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不同,把幼儿园的科学集体活动分为:观察认识型、实验操作型、科学讨论型、技术操作型四类小活动(见图2),并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2.科学小游戏的策略——启迪智慧
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因此,幼儿园利用走廊开辟了游戏坊,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又蕴涵自然科学原理的小游戏,使孩子们在看看、做做、玩玩中去感知科学并不遥远,玩转科学就在身边,以此萌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在实施科学小游戏活动中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1)激发兴趣,玩中乐。活动前教师要多运用游戏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和积极的情感。
(2)巧妙质疑,玩中思。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疑,激发幼儿思考。
(3)启发诱导,玩中悟。游戏中教师进行适宜的引导和启发,让幼儿的玩游戏过程更有意义。
3.科学小制作的策略——分享体验
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发挥创造力,制作各种科技小玩具、科技小产品。这类“变废为宝”的活动既是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也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科学小制作活动的实施方法如下:
(1)确定内容。幼儿有着丰富的奇思妙想,但有时这些想法并不能付诸实践,因而科学小制作活动需要教师、家长一起确定制作内容。
(2)收集材料。需要老师、幼儿、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所需材料,为幼儿完成作品提供物质保证。
(3)实际制作。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当幼儿在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主动给予帮助,而是适时地等待,观察幼儿自己的解决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邀请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完成作品,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分享快乐。分享环节是他们体会成就感,获得快乐的激动时刻。融洽愉快的交流分享时光,幼儿能分享自己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后续的制作积极性。
4.科学小实验的策略——感悟经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能让幼儿在操作中“玩科学、做科学、用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科学小实验,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玩转科学实验坊”专用活动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猜想记录、讨论表达、梳理总结,而这一切正是科学教育真正意义的体现。
(1)自由结对。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先自由组合,成立3~4人的合作小组,他们在自由组合的过程中可能是兴趣相同者、强弱互补者,也可能是性格相近者。
(2)选阅护照。以小组形式选择护照,护照上明确了小实验的区域和内容。当幼儿阅读护照后,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玩法,并相互讨论预测实验的结果。
(3)感悟探究。进入实验探究阶段,幼儿根据自己的阶段选择宝盒,根据宝盒,感悟体验,深入探究,浸润实验的过程。 (4)拓展经验。拓展经驗是科学小实验开展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完成实验后,相互能根据实验记录单内容进行交流,以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想法和不同的方法,让经验得到拓展和共享。
5.科学小常识的策略——拓展认知
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生活科学的小常识,由图片和实物、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呈现于幼儿园门厅里“智慧坊”的“问题墙”上,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观察、学习,了解和拓展对于生活科学的认识。
(1)观察发现。儿童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各种有趣和好玩的科学问题,并将问题展示成为幼儿园共同为之调查和讨论的问题。
(2)调查访问。孩子们通过调查、多途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书、成人、多媒体或实地参访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获得认识。在幼儿获取问题解决法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图形语言记录下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结果,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生活小画册呈现在智慧坊上,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能在停停、翻翻、看看、想想中互相学习,获取经验。
(4)拓展认知。“智慧坊”“问题墙”上所获得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还可以到生活中进行验证和尝试,拓展了幼儿的认知。
6.科学小基地的策略——促进应用
幼儿园利用园内的空间开辟科学小基地,包括植物种植基地和动物养殖基地。教师让幼儿亲自参加养殖、管理和收获工作,从而使他们了解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萌发生态环保意识,并将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养殖。养殖活动前需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了解养殖内容和具有粗浅的养殖经验;物质准备包括养殖空间、工具、动物的准备。
(2)管理。养殖管理的环节中,不仅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更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环节首先让孩子学会观察记录,关注动植物生长变化。其次,需要孩子善于管理,满足动植物的生长需求。
(3)收获。家园合作,推动种植活动的深入开展。当种植活动有收获成果时,幼儿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还从中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经验、感悟。
四、探索“多元”科学活动评价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激励性、指导性、反思性和发展性评价四种类型的多元评价方式(见图3)。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重过程轻结果、重发展轻比较。以适切评价鼓励探究;以适时评价导探究轨道;通过师评、生评、自评等适性评价深化探究路径;以布鲁姆“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层次为视角,以适度评价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
1.激励性评价——适切评价,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和评价幼儿的努力行为。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大胆表达探究结果时,教师都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肯定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和接纳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少做横向比较,采用多种方式对不同幼儿进行适宜评价,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2.指导性评价——适时评价,丰富幼儿探究轨道
评价活动不仅只存在于幼儿掌握到科学知识和原理后,教师对其进行的肯定性评价,而应存在于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当幼儿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进行指导性评价,评价可以让幼儿感知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准备进行的探究方向是否正确,并且鼓励幼儿积极探究,增强探究的欲望,丰富幼儿的探究轨迹。
3.反思性评价——适性评价,深化幼儿探究思路
评价的主体未必一定是教师来评价幼儿,也可以是幼儿评价幼儿,或者是幼儿评价自己。在深化幼儿探究思路,反思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不同的活动我们选择的评价主体也是不同的。
4.发展性评价——适度评价,发展探究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姆根据涉及的认知层次将教学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越往后,认知的层次就越深,评价成为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因此,教师运用布鲁姆的教学分类法理论,将活动设定为:适玩、能玩、乐玩、会玩的四个评价维度,并运用调查表、评价量表、观察记录等方式用发展性评价来适度评价幼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从而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
通过构建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的体系,不仅厘清了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实施路径,形成了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也使孩子们逐步呈现出“好提问、爱动脑、善思考、乐探究”的外在表现。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着有意义的观察与思考,学习表达与交流,体验着探索乐趣,验证着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生动有益的科学游戏活动中日渐
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春燕,秦元东,黎安林,等.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探究体系;活动策略;小游戏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尽管教师们已经摒弃了“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但在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仍是注重“结果导向”的高结构活动。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缺乏童真。第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施路径缺乏童趣。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活动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导幼儿以探究的方式去感知、体现、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一、建构“六小”科学探究体系
根据科学、有趣、好玩、益智等特点,建构起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体系,让幼儿“爱动手”,在做做玩玩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操作,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幼儿“爱动脑”,在想想猜猜中萌发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幼儿“乐观察”,在看看摸摸中增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好提问”,在听听说说中学习适当的表达方式、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见图1)
二、开发“四类”科学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幼儿园科学“六小”探究体系,科学活动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主要分为生物、气候、材质、工具等四类。
1.挖掘生物方面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而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逐渐建立对动植物的关爱之情,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2.收集气候方面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天气的多样性与多变性,并尝试了解刮风、下雨、下雪等日常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归纳材质方面的内容
能讓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各种材料的物理特性,感受这些材料相互作用时发生的变化,萌发幼儿的探究欲。
4.整理工具方面的内容
能让幼儿在玩、做、用的过程中,感知和探究各种工具的特性,经历愉快的操作体验,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提炼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策略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关注幼儿的发展,并围绕“六小”科学活动的探究体系,形成科学教育活动的六大策略。而每个活动策略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
1.科学小活动的策略——提升素养
科学小活动是实施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它以高结构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开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不同,把幼儿园的科学集体活动分为:观察认识型、实验操作型、科学讨论型、技术操作型四类小活动(见图2),并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2.科学小游戏的策略——启迪智慧
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因此,幼儿园利用走廊开辟了游戏坊,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又蕴涵自然科学原理的小游戏,使孩子们在看看、做做、玩玩中去感知科学并不遥远,玩转科学就在身边,以此萌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在实施科学小游戏活动中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1)激发兴趣,玩中乐。活动前教师要多运用游戏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和积极的情感。
(2)巧妙质疑,玩中思。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疑,激发幼儿思考。
(3)启发诱导,玩中悟。游戏中教师进行适宜的引导和启发,让幼儿的玩游戏过程更有意义。
3.科学小制作的策略——分享体验
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发挥创造力,制作各种科技小玩具、科技小产品。这类“变废为宝”的活动既是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也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科学小制作活动的实施方法如下:
(1)确定内容。幼儿有着丰富的奇思妙想,但有时这些想法并不能付诸实践,因而科学小制作活动需要教师、家长一起确定制作内容。
(2)收集材料。需要老师、幼儿、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所需材料,为幼儿完成作品提供物质保证。
(3)实际制作。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当幼儿在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主动给予帮助,而是适时地等待,观察幼儿自己的解决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邀请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完成作品,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分享快乐。分享环节是他们体会成就感,获得快乐的激动时刻。融洽愉快的交流分享时光,幼儿能分享自己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后续的制作积极性。
4.科学小实验的策略——感悟经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能让幼儿在操作中“玩科学、做科学、用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科学小实验,幼儿园专门开辟了“玩转科学实验坊”专用活动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猜想记录、讨论表达、梳理总结,而这一切正是科学教育真正意义的体现。
(1)自由结对。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先自由组合,成立3~4人的合作小组,他们在自由组合的过程中可能是兴趣相同者、强弱互补者,也可能是性格相近者。
(2)选阅护照。以小组形式选择护照,护照上明确了小实验的区域和内容。当幼儿阅读护照后,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玩法,并相互讨论预测实验的结果。
(3)感悟探究。进入实验探究阶段,幼儿根据自己的阶段选择宝盒,根据宝盒,感悟体验,深入探究,浸润实验的过程。 (4)拓展经验。拓展经驗是科学小实验开展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完成实验后,相互能根据实验记录单内容进行交流,以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想法和不同的方法,让经验得到拓展和共享。
5.科学小常识的策略——拓展认知
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生活科学的小常识,由图片和实物、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呈现于幼儿园门厅里“智慧坊”的“问题墙”上,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观察、学习,了解和拓展对于生活科学的认识。
(1)观察发现。儿童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各种有趣和好玩的科学问题,并将问题展示成为幼儿园共同为之调查和讨论的问题。
(2)调查访问。孩子们通过调查、多途径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书、成人、多媒体或实地参访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获得认识。在幼儿获取问题解决法的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图形语言记录下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结果,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生活小画册呈现在智慧坊上,让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能在停停、翻翻、看看、想想中互相学习,获取经验。
(4)拓展认知。“智慧坊”“问题墙”上所获得的科学小知识孩子们还可以到生活中进行验证和尝试,拓展了幼儿的认知。
6.科学小基地的策略——促进应用
幼儿园利用园内的空间开辟科学小基地,包括植物种植基地和动物养殖基地。教师让幼儿亲自参加养殖、管理和收获工作,从而使他们了解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萌发生态环保意识,并将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养殖。养殖活动前需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了解养殖内容和具有粗浅的养殖经验;物质准备包括养殖空间、工具、动物的准备。
(2)管理。养殖管理的环节中,不仅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更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的环节首先让孩子学会观察记录,关注动植物生长变化。其次,需要孩子善于管理,满足动植物的生长需求。
(3)收获。家园合作,推动种植活动的深入开展。当种植活动有收获成果时,幼儿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还从中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经验、感悟。
四、探索“多元”科学活动评价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激励性、指导性、反思性和发展性评价四种类型的多元评价方式(见图3)。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打击、重过程轻结果、重发展轻比较。以适切评价鼓励探究;以适时评价导探究轨道;通过师评、生评、自评等适性评价深化探究路径;以布鲁姆“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认知层次为视角,以适度评价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
1.激励性评价——适切评价,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和评价幼儿的努力行为。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大胆表达探究结果时,教师都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肯定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和接纳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尽量少做横向比较,采用多种方式对不同幼儿进行适宜评价,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和进步。
2.指导性评价——适时评价,丰富幼儿探究轨道
评价活动不仅只存在于幼儿掌握到科学知识和原理后,教师对其进行的肯定性评价,而应存在于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当幼儿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进行指导性评价,评价可以让幼儿感知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是否明确,准备进行的探究方向是否正确,并且鼓励幼儿积极探究,增强探究的欲望,丰富幼儿的探究轨迹。
3.反思性评价——适性评价,深化幼儿探究思路
评价的主体未必一定是教师来评价幼儿,也可以是幼儿评价幼儿,或者是幼儿评价自己。在深化幼儿探究思路,反思他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不同的活动我们选择的评价主体也是不同的。
4.发展性评价——适度评价,发展探究思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姆根据涉及的认知层次将教学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越往后,认知的层次就越深,评价成为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因此,教师运用布鲁姆的教学分类法理论,将活动设定为:适玩、能玩、乐玩、会玩的四个评价维度,并运用调查表、评价量表、观察记录等方式用发展性评价来适度评价幼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轨迹,从而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
通过构建幼儿园“六小”科学探究的体系,不仅厘清了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实施路径,形成了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也使孩子们逐步呈现出“好提问、爱动脑、善思考、乐探究”的外在表现。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着有意义的观察与思考,学习表达与交流,体验着探索乐趣,验证着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生动有益的科学游戏活动中日渐
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春燕,秦元东,黎安林,等.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