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对怀疑论的反驳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维特根斯坦晚年从反驳怀疑论开始对知识和确实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后人整理在《论确实性》一书中。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怀疑论者对外在世界之存在的怀疑之所以不合法,原因并非在于外在世界确实存在,而在于他们的怀疑本身是有问题的。怀疑主义的怀疑缺乏合理怀疑的根据,远离日常语言游戏的范围,建立不起怀疑与人的活动的联系,不是真正的怀疑。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怀疑论;基本信念;确实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45-02
  
  一、摩尔关于外间世界的观点
  在现代哲学史上,摩尔是新实在论的突出代表,他继承并发展了18世纪苏格兰常识学派的思想,强调哲学不能背离常识,哲学研究不能否定那些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接受的结论。摩尔所说的常识的世界观,包括承认物质事物及外部世界的独立存在,承认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承认他人的心身存在。他认为有些真理是人们确实知道但却不能证明的,摩尔列举了一系列可以完全确信的平凡真理,如“现在这里存在一个活的人体,这就是我的身体,这个身体在过去某个时候出生”;“在我的身体出生前许多年,地球就存在了”,等等。摩尔还相信其他许多人也确切的知道它们。[1]
  摩尔对知识持有一种特定看法:知识在于确定性——知道某个东西就是确定的知道那个东西,缺乏确定性的信念说不上是知识。摩尔的论证大致采取了如下形式:
  首先,我的两只手是外部对象;
  其次,我确定的知道我的两只手存在;
  最后,我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
  摩尔试图建立新实在论,建立常识信念的真理性,以及语言的日常用法的假定,在西方哲学界引起广泛激烈的争论。
  二、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评判
  摩尔是否对对怀疑主义做出了有效的反驳?维特根斯坦在其晚年以笔记的形式对知识和确实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经后人整理在《论确实性》一书中。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对怀疑论做出正面的论证与回答,而是从整体上另辟蹊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维特根斯坦虽然同意摩尔所持的反驳怀疑论的立场,但却认为他所列举的命题根本不是知识的典型范例。摩尔对怀疑主义的反驳不得要领,他不知道怀疑主义者的怀疑在何种意义上是非法的,因此并不能对其做出有效的反驳。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怀疑论者对外在世界之存在的怀疑之所以不合法,原因并非在于外在世界确实存在,而在于他们的怀疑本身是有问题的。在《论确实性》这本书里,维特根斯坦认为,反对怀疑主义并不意味着支持绝对的确实性,恰恰相反,确实性只相对一种体系、世界图景、语言游戏而言,即任何命题的确实性只是相对的。关于外在世界,我们所拥有的至多不过是一些不可穷究其根据的基本信念。不过,对于这些信念我们虽然无法拥有绝对的确信,但亦无法怀疑,因为我们向来就生活在这些基本信念之中。 
  1、“知道”一词的正确用法
  维特根斯坦指出,摩尔误解了“知道”一词的用法。摩尔忽视了“知道”背后隐藏的“我相信我知道”的公式。
  “因为‘我知道’似乎是描述一种事态,这种事态保证所知的东西是一种事实,人们总是忘记‘我认为我知道’这个表达。”[2]“需要证明没有出错的可能。说出‘我知道’,这种保证是不够的,因为我不可能弄错只是一种保证,而在那件事上我不可能弄错却需要在客观上加以证实。”[3]
  在维特根斯坦认为知道的正确用法是这样的:“‘我知道’经常表示这样的意思:我有正当的理由支持我说的语句”。[4]而能够为某事提供正当理由并不意味着某事是绝对正确的,或言具有一种绝对的确实性,恰恰相反,具有正当理由意味着不具有正当理由情形,即“错误”的可能性。知识和错误是一对相伴相生的概念。凡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都有犯错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知道”和“出错”的使用是有界限的。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一些无法用真假对错去评判的、关涉生活世界基础的基本信念,我们无法说“我知道”或“出错了”。“知道”所处的是日常的体系内部的因果链条,它在体系内部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运作;但是对于那些规定了体系本身、规定了世界和语言界限的基本命题,我们可做的只有相信。一个人可以有效地计算,但是却无法为计算的确实性找到绝对的证明,因为一切诸如“这是老师教我的”之类的解释最终会走到尽头:“如果有人教某个人学计算,那么是否也要教他:他能够依靠他老师的计算?但是这些说明到时候毕竟会走到尽头”[5],“难道验证不是终有个完结吗?”在穷尽处,即基本信念领域,我们不可再问根据,而只需相信。 
  2、基本信念和世界图景的意义 
  维特根斯坦认为框架命题起到了确定我们的经验概念的作用,因此,是否确信那些命题也就成为我们是否已经掌握语言的一个标准。[6]基本命题或基本信念首先包括,就像摩尔所说的“我有一只手”,或者“我是一个人”、“我有大脑”“地球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存在”等等。对于这些命题,既无法说真,亦无法说假。而之所以如此,其中理由并不在于怀疑论者所提出的感觉经验的可骗性,或是摩尔提出的常识辩护,而仅仅在于,这些命题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信念,它们构成了其它信念之所以可能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对于这些命题既无法谈“知道”,亦无法谈“出错”。在此意义上,这些命题是不可怀疑的。在这些基本信念上出问题,关涉的不是错误,而是精神问题。“如果我的朋友有一天想像他在某某地方已经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等等,我不会把这件事叫做错误,而是叫做精神失常,也许是暂时性的精神失常。”[7]这些基本信念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来自人们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使用,来自“没有理由的行动方式”。由于这些信念规定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框架,所以它们的反面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
  “表达摩尔所‘知道’的事物的命题都属于这样一类命题,即很难想像一个人为什么应当相信其反面。例如那个讲摩尔已经贴近地球生活了一辈子的命题。……我看到的和听到的所有事物都让我确信没有人曾远离地球。在我的世界图景中没有一件事物支持其反面的说法。”[8]
  这些命题是“一切思想(语言)运作的基础”,是“我们思想的框架”,是“我一切行动的基础”,以故,虽然维特根斯坦批评摩尔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去维护常识,但摩尔的维护常识的态度的确为维特根斯坦所赞同。维特根斯坦相信摩尔所列举的命题的程度绝不亚于摩尔本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命题具有自明的绝对的确实性,而只是因为既然我们处于共同体之中,我们便没有理由不相信,也不可能不相信。这些基本信念既然来自人类生活共同体,就必定是历史性的,有诞生有消灭。一些在这代人那里曾经是基本信念的,到了下代人就不一定还是基本信念。在此,维特根斯坦有一个极为生动的比喻,他将生活比作河流,而将基本信念比作通道或河床:
  “可以想像,一些经验命题得以凝结,对其后来凝结的,仍然是有流动性的命题起到作为通道的作用;也可以想像,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关系将发生变化:曾经具有流动性的命题获知凝结,而曾经凝结了的命题,变得具有流动性”。“这种神话可能变为原来的流动状态,思想的河床可能移动。”[9]
  三、维特根斯坦的认识观
  对于怀疑论,维特根斯坦曾这样说过:“怀疑论不是不可反驳的,而是因为它试图在不能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怀疑,所以显然是无意义的。因为怀疑只存在于有一定问题的地方,一定问题只能存在与有一定解答的地方,而解答则只能存在于有某种东西可说的地方。”[10]消解怀疑的手段是用确定性比被怀疑的命题高的不可怀疑的命题对怀疑进行释疑。基本命题作为世界图式的一部分,它们既不被人怀疑,也没有并且也不需要根据,是不能怀疑的,具有最高的确定性。因此,依靠基本命题,人们可以为别的受怀疑的命题提供辩护的根据。维特根斯坦在论证怀疑主义的怀疑是无意义时,是从日常语言哲学和意义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怀疑”、“知道”、“确定性”等词的用法作出的。在我们的语言游戏系统中,那些表达世界图画的确定命题为其它的经验命题提供基础,为我们的一切行动和思想判断提供基础,但我们却不能反过来给它们提供根据或证明。语言是人的活动或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理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或它的延伸,因此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理论的目的是实践、活动。我们生活实践活动的本性要求我们的理论认识必须从某个地方、或某种假定开始,而不能无限地追溯它的根据。为了学会如何判断或描述这个世界,并最终具有对它发表意见的能力,我们就得首先享有判断的实践,因为只有在那个实践中,我们才能发展和捍卫我们对世界的看法。[11]维特根斯坦曾指出,“解释必须在某个地方终止”。因为在那里只有行动,没有解释。“我是怎样遵守一条规则的?——如果这不是一个有关原因的问题,那么就是一个有关对我这样的按照这个规则而行事所作的辩护的问题。如果我穷尽了这个根据,我就挖到了坚硬的基岩,而我的铲子就弯了回来。这时我就会说:我就是这样行事的。”[12]
  我们可以看出,在《论确实性》中,维特根斯坦一直延续着他后期哲学的风格,不再寻求命题的普遍形式和逻辑句法,他把语言游戏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在各种游戏之间只存在“家族相似”。这样就使得语言摆脱了形而上学的使用从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其后期哲学的目就是描述语言在各种游戏中的具体使用,并治疗各种因语言的误用而产生的“哲学病”。就像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说“语言是不脱离文化而存在的,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3]让我们记住他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想怀疑一切,你就什么也不能怀疑。怀疑这种游戏本身就预先假定了确定性。”[14]
  
  参考文献:
  [1]张庆熊,周林东,徐英瑾.二十世纪英美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9.
  [2][3][4][5][7][8][9][14]维特根斯坦.张金言译.论确实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4;7;13;17;18.
  [6][11]徐向东.怀疑论、知识与辩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1;182.
  [10]维特根斯坦.贺绍甲译.逻辑哲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4.
  [12]维特根斯坦.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27.
  [13]萨丕尔.陆卓元译.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6.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我国橡胶生产的发展阶段,指出当代胶园实行综合生产,必将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为生产单位发展胶园综合生产,提出了多种生产技术设计方案
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中石油天然气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中对于石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油田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油气资源匮乏问题也不断加剧。现阶段我国油气
The levels of somatostatin(SS)in CSF and blood and pancreatic polypeptide(PP)inplasma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in 64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cerebr
通过对香蕉抽蕾前20d,抽蕾期、抽蕾后20d连续用必扑尔防治处理叶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必扑尔防治香蕉叶斑效果良好,可大量推广使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推进了油气业的进步,与此同时,人们也挖掘出了油气管道运输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在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现代社会,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得到了广
《仪器分析》是我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与药品食品检验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原理抽象、内容枯燥、技术性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教学质量难
Endothelin-1 (ET-1) is ever known as a bio-peptidewith the strongest vasoconstrictive action and withwide biological effects.
Melancholia is a syndrome caused by emotional stress and stagnation of qi,involving theliver,affecting the heart and spleen,and leading to disharmony of qi of t
摘 要:东晋时期,谈玄之风盛极一时,玄学不仅成为士人的普遍爱好,而且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重视。东晋一朝,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尤其在它的初期,皇权不振,人心惶惶,个体意识空前的加强,一时间佛教、道教逐渐盛行。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玄学必须随之而变,积极的回应时代主题。如何从玄学的角度找到解脱之路,也是张湛玄学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张湛继承了王弼的“无”本体论以及郭象的“独化论”思想,借鉴了佛教的理论建构模
摘 要:1942年,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延安精神”这一概念,延安精神作为丰富的精神文化,不仅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更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们要继续发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延安精神;民族性;现实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035-02    一、延安精神与中国的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