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古代文献质量的主要方式,承载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因此,学好文言文相当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新课改下初高中文言文衔接学习的有效策略,给予相关教育教学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或者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初高中衔接学习 文言文
面对当前新课改下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引导学生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帮助学生改变茫然无措、步履维艰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由“被迫学”变为“愿意学”,由“不好学”变为“学得好”,是每一位奋斗在文言文教学前沿阵地的语文教师的首要的教学任务。
一、构建初高中文言文知识连贯体系,在教学中做到温故知新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提升与延伸,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构建初中文言文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实现对高中文言文知识的高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根据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和虚词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比如初中文言文《陋室铭》其中的一个典型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和出自于高中教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句“何厌之有”句型完全一致。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学习起来才觉得这些知识点不陌生,才乐于接受“愿意学”,才能够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过渡。
二、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和高中文言文出现了脱节现象。很多学生认为上了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加大,具体表现为:阅读量增加,要掌握的实词虚词量增加,句式增加,考题难度加大,等等。他们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更加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预留适当的适应期,不可一味追求“快”而忽略“质”。缜密、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高一文言文教学时要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必修的三篇文言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节奏控制与梯度安排,将课程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精讲精读精练《烛之武退秦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字词句的落实到位,分别从注音、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在课程结束时要进行归纳知识点,并在课后以小测验的形式展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学,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检测;第二步,展开对《荆轲刺秦王》的讲解,在开课之前教师就注意提醒学生回忆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归纳的那些知识点,然后在课上要求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自学,同时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指导,让学生通过自行整理课文中的知识点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第三步,展开对《鸿门宴》的学习,这一步骤教师仍然要求学生按照上节课所形成的自学思路与自己摸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归纳总结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与上一步不同的是,这一节课的末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核对、补充,相互检查总结的知识点,交流学习方法,有异议的问题或者学习内容可以请教老师。最后,在文言文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盘点相关知识点,并利用相关测验手段检验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烛之武退秦师》讲得最多,但最后一篇的《鸿门宴》却是讲得最累的一篇文言文,因为整堂课是在学生的各种问题中结束的,检验结果证明,学生收获最大的是《鸿门宴》。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会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和归纳总结知识,学习效果才最理想,才能实现从初中文言文教学顺利过渡到高中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由愿意学变为乐于学,而且学得轻松。
三、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初中与高中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强调对知识的整体感知、积累与记诵,较为宽泛。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更系统化,注重在文言文阅读中对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梳理并掌握较为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初中、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这种不同侧重点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做好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一课一归纳,一单元一小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利用不同的圈点勾画文言文中的难易点,进行分层次听讲、学习与复习。从成语典故、特殊句型、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方面开展文言文学习。要切实掌握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在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背诵。还要熟悉文言文的一些诸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特殊句式。学生只有从文言文的学习特征入手掌握切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强化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才能完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转换,才会“学得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文言文知识体系,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才能实现初中文言文学习向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J].苏州大学学报,2010(12).
[2]许靖.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实施建议[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3).
关键词: 新课改 初高中衔接学习 文言文
面对当前新课改下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引导学生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帮助学生改变茫然无措、步履维艰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由“被迫学”变为“愿意学”,由“不好学”变为“学得好”,是每一位奋斗在文言文教学前沿阵地的语文教师的首要的教学任务。
一、构建初高中文言文知识连贯体系,在教学中做到温故知新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对初中文言文学习的提升与延伸,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构建初中文言文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实现对高中文言文知识的高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知识根据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和虚词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比如初中文言文《陋室铭》其中的一个典型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和出自于高中教材《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一句“何厌之有”句型完全一致。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学习起来才觉得这些知识点不陌生,才乐于接受“愿意学”,才能够实现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顺利过渡。
二、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和高中文言文出现了脱节现象。很多学生认为上了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加大,具体表现为:阅读量增加,要掌握的实词虚词量增加,句式增加,考题难度加大,等等。他们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更加需要一个缓冲时间,教师要注意为学生预留适当的适应期,不可一味追求“快”而忽略“质”。缜密、庞大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高一文言文教学时要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必修的三篇文言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时,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节奏控制与梯度安排,将课程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精讲精读精练《烛之武退秦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字词句的落实到位,分别从注音、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在课程结束时要进行归纳知识点,并在课后以小测验的形式展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教学,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检测;第二步,展开对《荆轲刺秦王》的讲解,在开课之前教师就注意提醒学生回忆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归纳的那些知识点,然后在课上要求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自学,同时教师要在旁边加以指导,让学生通过自行整理课文中的知识点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第三步,展开对《鸿门宴》的学习,这一步骤教师仍然要求学生按照上节课所形成的自学思路与自己摸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归纳总结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与上一步不同的是,这一节课的末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核对、补充,相互检查总结的知识点,交流学习方法,有异议的问题或者学习内容可以请教老师。最后,在文言文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盘点相关知识点,并利用相关测验手段检验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烛之武退秦师》讲得最多,但最后一篇的《鸿门宴》却是讲得最累的一篇文言文,因为整堂课是在学生的各种问题中结束的,检验结果证明,学生收获最大的是《鸿门宴》。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会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和归纳总结知识,学习效果才最理想,才能实现从初中文言文教学顺利过渡到高中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由愿意学变为乐于学,而且学得轻松。
三、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初中与高中学习文言文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强调对知识的整体感知、积累与记诵,较为宽泛。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更系统化,注重在文言文阅读中对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梳理并掌握较为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文言实词等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初中、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这种不同侧重点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做好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一课一归纳,一单元一小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利用不同的圈点勾画文言文中的难易点,进行分层次听讲、学习与复习。从成语典故、特殊句型、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方面开展文言文学习。要切实掌握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在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背诵。还要熟悉文言文的一些诸如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特殊句式。学生只有从文言文的学习特征入手掌握切合自身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强化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才能完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转换,才会“学得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文言文知识体系,合理控制课程安排节奏与梯度,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才能实现初中文言文学习向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J].苏州大学学报,2010(12).
[2]许靖.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实施建议[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