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如果得不到不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对大体积混凝进行浇筑的时候,应该合理的安排好施工的程序,认真组织施工,从而有效的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有效的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对于出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如何有效的防治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开裂是现今的主要任务。
1、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土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1.2沉缩裂缝当然砼沉缩裂缝
在大体积砼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砼浇筑成型后,养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地进行表面履盖,表面水份散失过快,导致砼内部与外部不均匀收缩。其表面干收缩大于其内部干收缩值。由于此干缩快慢差而形成的砼表面拉应力,也是砼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或者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砼浇筑后,没有及时抹压实,且表面覆盖不及时,受风吹日晒,表面水份散失快,产生干缩,砼早期强度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延缓砼的凝结硬化速度,充分利用外加剂(特别是缓凝剂)的特性,适时增加抹加次数,消除表面裂缝,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这对消除表有效的。
1.3塑性收缩变形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了限制,如遇有钢筋或大的骨料,或者是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收缩比垂直方向更难,这样就会形成不规则的深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互相平行的,间距为0.2一lm左右,并且有相当的深度。防止出现这种裂缝的最好办法,就是连续浇筑与修整抹面,并立即养护,保护混凝土免受风吹日晒。
2、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其特点主要在于能够得到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大幅度的降低水化热。由此可见,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上适当的提高掺合料和骨料的含量,从而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
2.2材料要求
2.2.1水泥
水泥的水化热是其化合物的成分与细度的函数,因此,适当的调整水泥的细度模数和水泥中的矿物组成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些水泥的水化热较高,例如含有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成分的就是如此,在制备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含有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成分较低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据调查得知,运用地热波特兰水泥可以有效的见地水化热,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如果要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则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延缓水化热的释放。
2.2.2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掺合火山灰质的矿物可以替代部分的水泥,其主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水化热,这些掺合物梭具备的细度比水泥高,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使混凝土更加具备匀质性。除此之外,这些火山灰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分布情况,有效的降低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使其具备密实性。
2.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选用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在混凝土初凝的时候,不能够使其受到震动,在混凝土没有初凝的时候,在接近初凝的时候再选择进行一次振捣,这是方法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振捣中所出现的气泡上升和水分问题,避免混凝土出现微孔的现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振捣后混凝土下沉及与钢筋脱离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极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2.4处理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状态,后浇带主要采取双层钢板网作为主要的模板。钢板网主要敷设在钢支架上,从里开始的第一层主要采用孔眼较大、刚度较大的钢板网,到了第二层可以采用网眼小于石子的钢板网。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钢板网出现漏浆,可以在第二层固定胶合板,但是在后浇捣凝土前,要将胶合板拆掉。除此之外,后浇带两侧的钢板網必须敷设在板底钢筋和板顶钢筋的主要部位,在钢筋之间可以使用支撑并堵浆,此钢板以后不再拆除。后浇带内钢支撑须与钢筋支架连结成整体,防止由于侧面受压不均匀导致歪斜。
2.5混凝土内部温度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对基础底板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应该配专人预埋测温管。在测温管预埋的时候要做到与钢筋捆绑牢靠,避免出现移位和损坏的情况出现。并且测温管要用塑料袋罩好,不能暴露在外,避免出现测温管端头受潮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测温工作的时候,必须连续进行,每测一次酒必须持续测温以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只有技术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停止测温。此外,测温数字应该采用液晶的数字电子测温仪,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整个测温读数准确无误。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应用较多的新技术,只要在施工中能够仔细落实每个施工的环节,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做好浇筑后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有效的防治混凝土出现裂缝,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降温收缩和干燥收缩。对于出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如何有效的防治大体积混凝土出现开裂是现今的主要任务。
1、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温差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土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1.2沉缩裂缝当然砼沉缩裂缝
在大体积砼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砼浇筑成型后,养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地进行表面履盖,表面水份散失过快,导致砼内部与外部不均匀收缩。其表面干收缩大于其内部干收缩值。由于此干缩快慢差而形成的砼表面拉应力,也是砼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或者骨料下沉,表层浮浆过多,砼浇筑后,没有及时抹压实,且表面覆盖不及时,受风吹日晒,表面水份散失快,产生干缩,砼早期强度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延缓砼的凝结硬化速度,充分利用外加剂(特别是缓凝剂)的特性,适时增加抹加次数,消除表面裂缝,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这对消除表有效的。
1.3塑性收缩变形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处于塑性状态时。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了限制,如遇有钢筋或大的骨料,或者是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收缩比垂直方向更难,这样就会形成不规则的深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互相平行的,间距为0.2一lm左右,并且有相当的深度。防止出现这种裂缝的最好办法,就是连续浇筑与修整抹面,并立即养护,保护混凝土免受风吹日晒。
2、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其特点主要在于能够得到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大幅度的降低水化热。由此可见,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上适当的提高掺合料和骨料的含量,从而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水化热的验算或测定。
2.2材料要求
2.2.1水泥
水泥的水化热是其化合物的成分与细度的函数,因此,适当的调整水泥的细度模数和水泥中的矿物组成可以有效的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有些水泥的水化热较高,例如含有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成分的就是如此,在制备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含有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成分较低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据调查得知,运用地热波特兰水泥可以有效的见地水化热,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如果要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则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延缓水化热的释放。
2.2.2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掺合火山灰质的矿物可以替代部分的水泥,其主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水化热,这些掺合物梭具备的细度比水泥高,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使混凝土更加具备匀质性。除此之外,这些火山灰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混凝土内部的空隙分布情况,有效的降低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使其具备密实性。
2.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用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选用全面分层,二次振捣方案,在混凝土初凝的时候,不能够使其受到震动,在混凝土没有初凝的时候,在接近初凝的时候再选择进行一次振捣,这是方法在技术上是允许的,二次振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振捣中所出现的气泡上升和水分问题,避免混凝土出现微孔的现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振捣后混凝土下沉及与钢筋脱离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极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此方案虽然技术上可行,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但需要增加人力和振动设备,是否采用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2.4处理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状态,后浇带主要采取双层钢板网作为主要的模板。钢板网主要敷设在钢支架上,从里开始的第一层主要采用孔眼较大、刚度较大的钢板网,到了第二层可以采用网眼小于石子的钢板网。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钢板网出现漏浆,可以在第二层固定胶合板,但是在后浇捣凝土前,要将胶合板拆掉。除此之外,后浇带两侧的钢板網必须敷设在板底钢筋和板顶钢筋的主要部位,在钢筋之间可以使用支撑并堵浆,此钢板以后不再拆除。后浇带内钢支撑须与钢筋支架连结成整体,防止由于侧面受压不均匀导致歪斜。
2.5混凝土内部温度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对基础底板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应该配专人预埋测温管。在测温管预埋的时候要做到与钢筋捆绑牢靠,避免出现移位和损坏的情况出现。并且测温管要用塑料袋罩好,不能暴露在外,避免出现测温管端头受潮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测温工作的时候,必须连续进行,每测一次酒必须持续测温以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强度,只有技术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停止测温。此外,测温数字应该采用液晶的数字电子测温仪,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整个测温读数准确无误。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应用较多的新技术,只要在施工中能够仔细落实每个施工的环节,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做好浇筑后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