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和宋希濂之友谊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希濂先生在《星火燎原》撰文回忆陈赓将军时说:
  “1923年,我在长沙念中学,因听说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东接受军事训练,便去报考。考试时,谁知和我并排而坐的就是陈赓(湖南湘乡人)。我们被录取,一起到了广州。我们到广州时,国民党正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决定创办一个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我和陈赓很注意这个学校的成立及招生条件,经常去学校筹备处打听情况。1924年4月,我俩参加考试,结果都被录取了。11月底,第一期学生毕业,我和陈赓都被分到教导团服务,只是不在一个团。1926年2月间,陈赓来看我,叙谈了约两个小时,最后他要我参加共产党,我同意了。不久,我被调到新成立的21师当营长,脱离了党的领导。后来我跟了蒋介石,与陈赓分道扬镳了。”
  1959年12月4日,人民政府特赦宋希濂等一批战犯。
  1960年4、5月间,陈赓约宋希濂和杜聿明、王耀武、郑庭笈、杨伯涛、周振强等6人到四川饭店吃饭,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同年10月19日,国务院派车接宋希濂等人到颐和园张治中的别墅。到中午,周总理和夫人、陈赓大将等30人先后来到,叙述了一会儿后即入席吃饭。饭后在院内照了相,陈赓和宋希濂两人单独照了一张,然后他俩沿湖边散步,谈得颇多。陈赓逝世后,宋希濂经常想起陈赓,宋说:“陈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后的几次会面,他没有一点以胜利者自居的神气,令我心折和怀念。”
其他文献
丝状角膜炎与单疱病毒角膜炎类似而又与病毒无关,是偏重于慢性、反复发作和致痛的眼病之一,其特点是单个或多个丝状物、一端或两端同时紧粘连于角膜上皮层。临床上虽较少见
我觉得是中国人,可能内心里都有这种感觉。这是一个镶嵌在“年度”之中的概念。孔子的学生宰我问孔子,为什么父母死了要守三年的丧。他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意思大概是要等三年,花儿都谢了。孔子问他心安吗?他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行。  这里面就有年度的概念,年度就是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硬揭开,就会体会那种把皮都撕下来的痛。孔子死的时候,其他弟子守了三年的丧,子贡守了六年的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