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这些要求恰好与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竞争日趋激烈,于高校学生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才能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高校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重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帮助高校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需要包含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发展需要、超越自由的需要等等,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人需要的全面性反映着人的发展全面性,人在需要的驱动下,会积极主动地参加生产劳动和各种实践活动,促進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也包括现实能力和各种潜能等等,还包括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对物质和精神产品进行消费和享受的能力,以及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等。[1]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人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社会中,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把社会关系的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又一重要内容。
(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既包括人的能力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发展。所谓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指人的性格特征最大程度地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发展。有个性的人应当是其智力、意志、能力、爱好、气质、性格等个人属性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还必须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也要相适应。
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视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重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学生实现能力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在社会上生活,在社会上发展,其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在促进发展其能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高校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全方位的培养高校毕业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充分培养其就业能力。
(二)重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学生实现社会关系丰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是指个人积极参与各领域、各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其他的社会人,也就是同整个社会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从而使个人完全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因此,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往,在交往中逐步建立、形成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高校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拥有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就业能力,可以使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并被社会所接纳,继而使自身的社会关系更进一步地丰富发展起来。
三、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或缺乏重视,就业能力培养流于形式。部分高校没有开设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只是发放一本教材。有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生涯指导规划课程,授课也多为一次性课程,从开学到毕业只在开学初上一节课。
(二)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重理论灌输轻能力训练,学生就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训练,很少讲解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情境下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2]。
(三)部分高校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缺乏对就业能力全面提升重要性的认识。这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哦过度依赖老师和学校,几乎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自身的能力短板,寻求指导和帮助;更有甚者缺乏实践经历导致其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能力短板,意识不到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四、高校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就业指导专门课程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一方面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建设,通过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的社会应对能力培养课程。另一方面,高校应对专业课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引导高校教师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讲解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情境下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创造一些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补充讲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意识到就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主动追求就业能力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继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四年制本科高校设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中并未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系统的介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补充讲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实现途径、重大意义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寻求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靖.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 郭欣.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2):148-152.
[3] 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义,2004(01):35-40.
[4] 朱宝.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慧(1995-),女籍贯:山东蒙阴,职称和学历: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或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是多方面的,人的需要包含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发展需要、超越自由的需要等等,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人需要的全面性反映着人的发展全面性,人在需要的驱动下,会积极主动地参加生产劳动和各种实践活动,促進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也包括现实能力和各种潜能等等,还包括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对物质和精神产品进行消费和享受的能力,以及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的能力等。[1]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容。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人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社会中,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把社会关系的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又一重要内容。
(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既包括人的能力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需要的发展。所谓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指人的性格特征最大程度地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发展。有个性的人应当是其智力、意志、能力、爱好、气质、性格等个人属性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还必须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也要相适应。
二、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视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重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学生实现能力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在社会上生活,在社会上发展,其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在促进发展其能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高校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全方位的培养高校毕业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充分培养其就业能力。
(二)重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学生实现社会关系丰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是指个人积极参与各领域、各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其他的社会人,也就是同整个社会进行物质和精神生产,从而使个人完全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因此,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往,在交往中逐步建立、形成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高校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拥有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就业能力,可以使高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并被社会所接纳,继而使自身的社会关系更进一步地丰富发展起来。
三、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或缺乏重视,就业能力培养流于形式。部分高校没有开设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只是发放一本教材。有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生涯指导规划课程,授课也多为一次性课程,从开学到毕业只在开学初上一节课。
(二)部分高校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重理论灌输轻能力训练,学生就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训练,很少讲解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情境下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2]。
(三)部分高校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缺乏对就业能力全面提升重要性的认识。这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哦过度依赖老师和学校,几乎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自身的能力短板,寻求指导和帮助;更有甚者缺乏实践经历导致其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能力短板,意识不到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四、高校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就业指导专门课程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一方面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建设,通过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的社会应对能力培养课程。另一方面,高校应对专业课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引导高校教师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要讲解在具体的工作任务情境下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创造一些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也要补充讲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意识到就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主动追求就业能力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继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四年制本科高校设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科书中并未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系统的介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补充讲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实现途径、重大意义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寻求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靖.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 郭欣.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2):148-152.
[3] 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义,2004(01):35-40.
[4] 朱宝.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慧(1995-),女籍贯:山东蒙阴,职称和学历: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或专业: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