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诵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诵读课文的习惯,还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但是要让经典诵读充分地发挥出文化传承的作用,需用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从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展开叙述,分析了高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常见的问题,并讨论了开展经典诵读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经典诵读;文化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39-0117-0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经典诵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GJGH2018280)。
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标志,又是一个民族根本的立足点,因此,我们必须保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而高校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承担着培养和教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应该将文化传承作为育人的第一目标,通过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来保证文化传承得以进行。但是从目前高校开展经典诵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是实现了经典诵读的外在形式,却没有实现经典诵读的本质需求,导致文化传承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为此,高校应该全面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经过不断的淬炼,吸取其中的精华而成的。我们通过对经典文献进行学习,得出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爱国、敬业等价值观,这些无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们理解经典、认同经典、体会经典的重要价值。在优秀的诗文、故事和思想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修养、品德,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高校中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都可以在中华经典中得到集中反映,所以通过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变的更加丰富。经典诵读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情怀,例如,以歌颂壮丽山川为主的爱国情怀、朴实健康的审美情调、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等[1]。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加强与圣贤哲人心灵上的沟通,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世界的构建,人格和人生的构建,这会更加深层次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中华经典还具有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特征,经常诵读经典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涵养和气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其中蕴含着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但是从目前的文化现状来看,许多优秀的文化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甚至有些已经消失殆尽,优秀文化正在慢慢流失,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也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在时代的海洋中渐渐消失。
在这一背景下,中华经典文章作为传统文化传递的平台,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深刻体会其中含有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吸收融入脑海中,与自身情感进行交织,由此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最有效的途径,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
二、高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常见的问题
(一)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
通常情况下,构成经典诵读的三大要素分别是学生、课文和教师,其中学生是执行者,是进行诵读和享受诵读功能的直接受益者,在经典诵读中应该属于主体,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但是从以往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把自己放在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导致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时,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教师通常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选择诵读的文章,而且学生还得按照教师的需求来进行诵读,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地位会让学生感到诵读是被迫的、受压制的,从而对诵读行为产生抵抗情绪,因此,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真正领會到诵读的意义和作用,使诵读无法发挥实际的效用[2]。
另外,由于学生觉得自身的感受和需求被轻视,对教师选择的诵读文章更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这就使上述问题再次加重。由此可见,如果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时,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将不利于诵读功能的有效发挥,更无法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二)诵读方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在开始经典诵读的时候采取的诵读方式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可见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体现在诵读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以大声朗读的形式来完成诵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不能否认这种诵读方式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确实也对诵读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传承,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如果一直采用这种单一方式进行诵读,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阅读疲劳,从而觉得诵读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行为,渐渐就会失去诵读的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失去诵读的意义。由此可见,应该转变诵读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否则将无法顺利地开展诵读教学,无法保证文化传承的长期性。 三、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的具体实现路径
为了使经典诵读有效地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在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用有效的措施,规避现在诵读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效的发挥经典诵读的功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诵读教育
兴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件当中,最后能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做事就开始拖沓,最后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就会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学不进去的现象,因此,在开展经典诵讀时,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针对上述“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自身感受为出发点进行考虑,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诵读文章,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诵读内容更好地理解,还可以对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生动幽默的讲解,这样能够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章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诵读教学的目的,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另外,通过生动幽默方式进行文化背景教育,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创新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诵读教学中除了采取大声朗读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创新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化,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诵读水平。例如通过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开展诵读,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对练,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出获胜者,对于获胜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求胜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诵读,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经典诵读文章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其想要表达的情感,使自身的诵读水平得到提升[4]。由此可见,通过创新诵读教学方式,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单一教学造成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功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有效规划诵读课时
在经典诵读的顺利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一定要积极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引入具有高专业知识、高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充实经典诵读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逐渐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同时,教师还要有效地规划诵读课时,保证经典诵读的课时不会被占用,避免经典诵读的课程安排过于形式化,得不到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经典诵读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诵读课程的重视程度,积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诵读教学方式,并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效地开展诵读课程,使经典诵读充分地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文学诵读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1):94-96.
[2]马越雁.开展经典诵读 弘扬优秀文化[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1):62-63.
[3]王锐.高校经典诵读与文化传承[J].文学教育(上),2020,(06):118-119.
[4]褚昌盛,宋志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8-9.
作者简介:王黎明,男,汉族,河北曲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主持传播、媒体融合。
【关键词】经典诵读;文化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39-0117-0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经典诵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GJGH2018280)。
文化既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标志,又是一个民族根本的立足点,因此,我们必须保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而高校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承担着培养和教育人才的重任,因此应该将文化传承作为育人的第一目标,通过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来保证文化传承得以进行。但是从目前高校开展经典诵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是实现了经典诵读的外在形式,却没有实现经典诵读的本质需求,导致文化传承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为此,高校应该全面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以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经过不断的淬炼,吸取其中的精华而成的。我们通过对经典文献进行学习,得出富强、民主、自由、平等、爱国、敬业等价值观,这些无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们理解经典、认同经典、体会经典的重要价值。在优秀的诗文、故事和思想的熏陶下,提高学生的修养、品德,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高校中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都可以在中华经典中得到集中反映,所以通过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变的更加丰富。经典诵读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情怀,例如,以歌颂壮丽山川为主的爱国情怀、朴实健康的审美情调、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等[1]。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加强与圣贤哲人心灵上的沟通,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世界的构建,人格和人生的构建,这会更加深层次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中华经典还具有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的特征,经常诵读经典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涵养和气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其中蕴含着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但是从目前的文化现状来看,许多优秀的文化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甚至有些已经消失殆尽,优秀文化正在慢慢流失,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也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在时代的海洋中渐渐消失。
在这一背景下,中华经典文章作为传统文化传递的平台,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深刻体会其中含有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吸收融入脑海中,与自身情感进行交织,由此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最有效的途径,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
二、高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常见的问题
(一)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
通常情况下,构成经典诵读的三大要素分别是学生、课文和教师,其中学生是执行者,是进行诵读和享受诵读功能的直接受益者,在经典诵读中应该属于主体,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但是从以往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把自己放在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导致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时,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教师通常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选择诵读的文章,而且学生还得按照教师的需求来进行诵读,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地位会让学生感到诵读是被迫的、受压制的,从而对诵读行为产生抵抗情绪,因此,在进行诵读的时候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真正领會到诵读的意义和作用,使诵读无法发挥实际的效用[2]。
另外,由于学生觉得自身的感受和需求被轻视,对教师选择的诵读文章更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这就使上述问题再次加重。由此可见,如果在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时,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将不利于诵读功能的有效发挥,更无法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二)诵读方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在开始经典诵读的时候采取的诵读方式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可见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体现在诵读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以大声朗读的形式来完成诵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不能否认这种诵读方式所发挥的实际功能,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确实也对诵读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传承,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如果一直采用这种单一方式进行诵读,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阅读疲劳,从而觉得诵读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行为,渐渐就会失去诵读的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失去诵读的意义。由此可见,应该转变诵读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否则将无法顺利地开展诵读教学,无法保证文化传承的长期性。 三、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的具体实现路径
为了使经典诵读有效地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在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用有效的措施,规避现在诵读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效的发挥经典诵读的功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展诵读教育
兴趣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件当中,最后能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对一件事情缺乏兴趣,做事就开始拖沓,最后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就会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学不进去的现象,因此,在开展经典诵讀时,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针对上述“未能形成正确的诵读主体”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自身感受为出发点进行考虑,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诵读文章,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诵读内容更好地理解,还可以对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生动幽默的讲解,这样能够进一步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章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诵读教学的目的,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另外,通过生动幽默方式进行文化背景教育,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创新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诵读教学中除了采取大声朗读的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创新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化,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诵读水平。例如通过开展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开展诵读,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对练,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出获胜者,对于获胜的学生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求胜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诵读,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经典诵读文章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其想要表达的情感,使自身的诵读水平得到提升[4]。由此可见,通过创新诵读教学方式,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单一教学造成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功能,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有效规划诵读课时
在经典诵读的顺利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一定要积极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还要引入具有高专业知识、高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充实经典诵读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逐渐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同时,教师还要有效地规划诵读课时,保证经典诵读的课时不会被占用,避免经典诵读的课程安排过于形式化,得不到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经典诵读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诵读课程的重视程度,积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诵读教学方式,并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效地开展诵读课程,使经典诵读充分地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文学诵读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01):94-96.
[2]马越雁.开展经典诵读 弘扬优秀文化[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1):62-63.
[3]王锐.高校经典诵读与文化传承[J].文学教育(上),2020,(06):118-119.
[4]褚昌盛,宋志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8-9.
作者简介:王黎明,男,汉族,河北曲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主持传播、媒体融合。